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6 18:3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卷(含答案)
总分:120分 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三省(xǐng) 逾矩(yú) 确凿 截然不同
B.诅咒(zǔ) 传不习乎(chuán) 书塾 人迹罕止
C.殆尽(dǎi) 曲肱(gōng) 感慨 花团锦簇
D.笃志(dǔ) 攒成(zǎn) 云宵 人声鼎沸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 )
(1)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 (抚摸抚弄 触摸)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2)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了 (争执 争吵 吵闹)。
(3)结末的 (教训 教导 教育)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4)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 (赏析 鉴赏 鉴别)。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植果树、马铃薯和莜麦,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杏树。
C.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引进专业人才,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D.昨天,许多代表在休息室里热情地同他交谈,鼓励他勇于面对眼前的困境。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学而时习之 元方时年七岁
B.不亦乐乎 公大笑乐
C.吾日三省吾身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D.有朋自远方来 不自量力
5.根据下列句子的含义,写出《<论语>十二章》中的相关语句。(3分)
(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6.按要求默写课文《<论语》十二章》中有关的语句。(5分)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2)孔子认为不凭道义而获得的荣华富贵,就像浮云一样的语句是:
(3)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一句大意相同的句子是:
(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 ”来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请教。
(5)时光匆匆,多少豪情壮志被岁月销蚀,孔子就曾发出了“ ”的感慨。
7.你为七年级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6分)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①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 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 ④ 、 ⑤ 、 ⑥ ,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每处两个)
A.《狗·猫·鼠》B.《阿长与<山海经》》C.《二十四孝图》D.《五猖会》E.《无常》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G.《父亲的病》H.《琐记》I.《藤野先生》J.《范爱农》
① ② ③ .
(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
④ ⑤ ⑥ .
8.学习完《再塑生命的人》一文,班上准备开展以“师恩难忘”为主题的感恩活动,请你也来参加。(6分)
(1)拟写标语。
为了渲染活动会场的气氛,请你设计一则标语。(10字左右)(2分)
(2)巧联妙对。
在活动中有一副残缺的对联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请你来补充完整。(1分)
上联:三尺讲台迎冬夏
下联:一支粉笔 .
(3)音乐节拍。
在活动中,有位同学深情地唱了一首歌,请先欣赏歌词,然后按要求答题。(3分)
我爱米兰
老师窗前有一盆米兰/小小的黄花藏在绿叶间/它不是为了争春才开花/默默地把芳香洒满人心田/啊/米兰/啊/米兰……像我们敬爱的老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我爱老师/就像爱米兰
这是一首传唱很久的赞美老师的抒情歌曲,它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7分)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4分)
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论语》五则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李氏》)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日: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阳货》)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损者三友(有害的) B.后生可畏(敬畏)
C.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怎么) D.如日月之食焉(比)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学而时习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如日月之食焉
B.君子之过也
C.更也,人皆仰之
D.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2)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4.用自己的话说说孔子对待交友的主张是什么。(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童年(节选)
曹文轩
①童年的印象很多,其中贫穷的记忆极深刻。我吃过一回糠,一回青草。糠是如何吃的,记不得了。 青草是我从河边割回的。母亲在无油的铁锅中认真地炒,说是给我弄盘“炒韭菜”吃。但再贫穷的童年于我来说也有着特别
②我家住在一条大河的河边上。庄上人家也都沿着河边住。我一两岁时,常被人家抱去玩,然后就沿着这条大河一家传一家,有时竟能传出一二里地去。母亲奶水旺,憋不住了就找我,可总要花很大工夫才能将我找回。重新回到她怀抱时,我也不肯再喝她的奶了。因为,那些也在奶孩子的母亲已经用她们的奶喂饱了我。母亲说,我是吃了很多母亲的奶长大的。
③我有一位慈祥的老祖母。她有一头漂亮的银发,常拄着拐棍,倚在门口向人们极善良地微笑着。她称呼我为“大孙子”。后来我远行上大学了,她便日夜将我思念。她一辈子未走出三里方圆的地方,所以根本不知道三里外还有一个宽广无垠的大世界。她认为,这个世界除了她看见的那块地方外,大概还有一处,而凡出门的人都一律是到那一处去的。因此,她守在大路口,等待从那地方归来的人。一日,她终于等到一位军人,于是便向人家打听;“你见到我大孙子了吗?”
④母亲对我的爱是本能的,绝对的。她似乎没有任何食欲,我从来也没有见过她对哪一种食品有特别的欲望,她总是默默地先让孩子们享用,剩下的她随便吃一点。父亲的文化纯粹是自学的,谈不上系统,但他又几乎是一个哲人。一次,我跑到八里外的一个地方看电影,深夜归来,已饿得不成样子了,但又懒得生火烧饭去。父亲便坐起身,披件衣服对我说:“如果想吃,就生火去做,哪怕柴草在三里外堆着,也应去抱回来。”就在那天晚上,他奠定了我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还有那片独一无二的土地,也给了我无限的情趣和恩泽。
⑤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水乡。我是在“吱吱呀呀”的摇橹声中,在渔人“噼噼啪啪”的跺板(催促鱼鹰入水)声中,在老式水车的“泼刺泼刺”的水声中长大的。我的灵魂永远不会干燥,因为当我睁开眼来时,一眼瞧见的就是一片大水。在我的脑海里所记存着的故事,其中大半与水相关。
⑥这一切,使我“舞文弄墨”成为可能。苦难给了我幻想的翅膀。我用幻想去弥补我的缺憾和空白,用幻想去编织明天的花环,用幻想去安慰自己,壮大自己,发达自己。苦难给了我透彻的人生经验,并给我的性格注进了坚韧。难怪福克纳说一个作家最大的财富莫过于他有一个苦难的童年。祖母、父亲和母亲给我仁爱之心,使我从不知道何谓仇恨。我从未抓住不放地仇恨过任何人。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善的,尽管我常常看到恶的肆虐。那片土地给了我灵气、题材、主题和故事。开门可见的水,湿润了我的笔,使我能永远亲近一种清新的风格。
(选文有改动)
15.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但再贫穷的童年于我来说也有着特别的温暖与美好的记忆”这一句起了什么作用。(4分)
16.选文第④段中说:“就在那天晚上,他奠定了我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从童年生活中学到了怎样的“积极的生活态度”。(4分)
17.请从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18.选文第⑥段中,作者说“这一切,使我“舞文弄墨”成为可能”。说一说你自己有哪些经历也能使你有可能“舞文弄墨”。(5分)
三、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命的日子,有晴天,也有阴天、雨天。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有无舟之渡、无桥之岸。有人说,磨难是生命的常态。也许我们曾遭遇过师长父母的误解苛责、学业的挫折与失败、人生的大小苦难……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困难呢?
请以“遭遇困难”为话题,自定角度,自拟文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记叙经历、故事等。500字
左右。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解析:B.人迹罕止一人迹罕至;C.殆尽(dài);D.攒成(cuán),云宵-云霄。
2.(1)抚弄 (2)争执 (3)教训-(4)鉴赏
3.D
4.B.解析:A.按时/当时;B.高兴;C.每天/天;D.从/自己。
5.(1)温故而知新。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1)①A、F ②I、J ③D、E
(2)④有趣的议论 ⑤温情与童趣 ⑥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8.(1)示例:教诲如春风,师恩深似海。
(2)示例:写春秋
(3)示例:主要运用了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米兰具有清新小巧、生命力旺盛、淡雅芬芳等特点,与老师所从事的教书育人、“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以及默默奉献的精神是相通的,因此,用米兰来比喻老师,能给听众以心灵的美感。歌词所特有的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对老师的无限深情,意味深长。
9.画面:大漠月夜图。①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②对偶。③上句仰视,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④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
10.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管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通过写“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11.D 解析:如,如同。
12.C 解析:“学而时习之”中的“之”与C项中的“之”均为代词。
13.(1)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回答。
(2)他一犯错,人人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人都会仰望着(敬仰)他。
14.交益友,拒损友。
15.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上文所说的“贫穷”转人下文对“特别的温暖与美好的记忆”的叙写。
16.学到了确定了目标,就要勇往直前,克服困难,执着前进;还学到了宽容、乐观、爱、坚韧。(大意对即可)
17.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水乡之美呈现在读者面前,表达出水乡给予“我”滋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强烈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18.内容具体、语言简明,和“舞文弄墨”有关,言之成理即可。
19.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