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6 15:2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
2.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继续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3.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4.品味语言,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方法并做对类似的阅读题;
难点、重点分析:
1.作者是怎样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
的动人的冬景的
分析:作者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从地理环境、人们的表情与幻想和对
小山、小雪、绿水的描写几个角度来写。第一幅画描绘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济
南像被“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恬静、多么安逸。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第二幅画描绘了秀美的雪景。矮松顶着白花,蓝天镶.上银边,白雪夹着黄草,夕阳斜照薄雪,山坡卧着村庄,房顶卧点白雪,如同一幅极美的出自唐代名手的水墨画。第三幅画描绘了澄清温暖的河水。河水不结冰,还冒着热气;水中水藻绿意正浓,水边垂柳弯腰照影;一片清亮的天上,像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一幅幅美景,描绘出了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2.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预习:
课前,朗读课文,借助字典、课文下注解,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一、教学目标
学习这篇课文,除了了解作者,掌握重点字词正音、理解重点词语,理清整篇
文章的结构和思想内容之外,还要抓住景物特征这个主要内容,词语的运用、修
辞的运用等方面学习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景物的。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1) 同学们,老舍曾这样说过,上天“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见证老舍先生的评判。
  (2)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今天看看济南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子的?
  2.简介老舍及其创作。
  3.学习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后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可以从各方面说,一两句话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给予鼓励。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勾画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注释、工具书,把自己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词的拼音标注在书上,也可以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这一环节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课件出示词语,学生朗读(多种形式)识记词语。教师强调容易读错的生字:着落、贮蓄、澄清、水藻。
  (4)写字指导:教师范写笔画较多的词语,提示要点,学生观察并说说结构和关键笔画。之后,学生练写。
  (5)词语释义。指导学生根据偏旁理解词语的含义,如“肌肤”;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语的含义,如“澄清”“贮蓄”;掌握常用词语的含义:安适、慈善、宽敞、空灵。
  4.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注段序。
  (2) 思考: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通过描写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
第二课时
  1.巩固拓展生字。
  (1)听写生字,同桌互判,纠正错误。
  (2)字形辨识:组词。
  (3)在括号中给多音字注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 小组内轮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小结:课文先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接着描写济南冬天的山和水,最后以简明有力、含意丰富的一句话结束。
  4.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找同学朗读课文第1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采用什么方法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对比)
  (2)第2段的作用是什么?(过渡)
  5.学习课文描写“济南的冬天的山景”部分。
  (1)作者用了三段,描写了济南冬天不同的山景,先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了薄雪覆盖下的山,最后写了城外远山。
  (2) 朗读指导。你最喜欢哪一段?根据你的理解,标注这一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要通过做标记,准确地读出课文的语言节奏,读出语句中的情感。
  (3) 在这一部分的描写中,作者用了许多比喻、拟人的写法,在文中找出来一两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教师可以从每个段落中找出比喻、拟人句进行分析。分析“薄雪覆盖的小山”的时候,还要讲讲虚实结合、展开想象进行描写的手法。这一环节,教师要教给学生赏析句子的方法,也可以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感受运用修辞手法的好处。
  例:比较表达效果。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山竟然有人一样的动作,把济南安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还会说话,像人一样有爱心。这是
  拟人的写法,其实是对济南的山作想象的描写,把小山写得很有温情,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儿粉色。
  (写雪后夕晖,非常美。最生动的是把“薄雪”比成人,有感情,会害羞,比简单的客观写景要好。)
  6.学习课文描写“济南的冬天的水”部分。
  (1)大声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说说济南冬天水的特点。(暖、澄清)
  (3)找出比喻和拟人句,说说各自的表达效果。
  7.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第三课时
  1.词语的实际运用。可以采取以下形式:造句、判定词语使用正误、仿写。
  2.小结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描写景物的文章,大家总结一下,写景的文章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小结:
  第一,要选取好要写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比如《春》选取了春草、春花、春 风、春雨、迎春人来描写春天;《济南的冬天》选取了山、水来描写济南的冬天。第二,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第三,写景要融入自己的感情。第四,为了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比如《春》,调动了各种感官写景;再比如,这两篇课文的用词都非常准确,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还有,两篇课文都充分运用了想象,抒发作者的喜爱之情。
  写景的文章,除了要注意以上四点,还要注意写景的顺序,现阶段,让学生了解“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即可。
  3.朗读第4段,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雪后的小山的?
  按照空间顺序,依次描写了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秀美景色,突出了雪后小山的娇美情态。
  4.小练笔。完成“积累拓展”五的练习。当堂完成,全班交流,互相点评。
  点评重点:是否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能否借鉴学过的写法,比如修辞手法的运用、寓情于 景、联想和想象的运用、调动感官等,不要求面面俱到,能用到一种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