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观 沧 海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培养热爱中华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论说曹操
官渡之战中,曹操粮草已绝,眼看就要撑不下去,这时袁绍方的许攸叛逃前来,曹操知此人必有机密相告,大喜之下顾不得穿鞋,赤脚便要来迎许攸,许攸深表感动。
新课导入
果然如曹操所料,许攸将袁绍藏匿粮草的秘密地点透露给了曹操。曹操连夜派精兵烧了袁绍的粮草,终于以少胜多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走进作者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代表作《短歌行》《蒿里行》等。
创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悠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汉乐府诗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是曹操的名篇。
汉朝的音乐机构,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后人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相关介绍
建安文学:东汉末年一大批文学家在铜雀台,用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内容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现实和文人的思想情操。
建安文学的十大代表诗人:
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朗读诗歌
注意节奏
读准字音
读出感情
整体感知
曹操
观沧海
东临 碣石,以观 沧海。
水何 澹澹,山岛 竦峙。
交代了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写登山所见。“观”字统领全篇。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
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 丛生,百草 丰茂。
秋风 萧瑟,洪波 涌起
再写草木,仍是静态,次写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写山岛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日月 之行,若出 其中。
星汉 灿烂,
若出 其里。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借助想像来变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可以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jié
dàn
sǒng zhì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zāi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向东来到碣石山。
水波动荡的样子。
高耸挺立。
再读诗歌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大意:向东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指银河
幸运到极点,唱这首歌来表达意愿。
大意: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幸运到极点,唱这首歌来表达意愿。
整首诗由哪个字来展开线索,统领全篇?
观
细读感悟
诗人由“观”写了哪些内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地点、方位
实景
虚景
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
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1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2 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
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实景)
(想象)
找出诗中的意象,体会景物特点。
日月、星汉
波澜壮阔
欣欣向荣
博大宽阔
水、山岛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洪波巨澜
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的抱负?诗歌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以大海自比,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静
动
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1.动静结合
写法探究
“水何澹澹”“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虚
实
使描写对象更有趣味,内涵丰富。
2.虚实相生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课堂小结
观沧海
实景
虚景
动:
借景抒情
静:
水、秋风、洪波
山岛、树木、百草
日、月、星汉
统一天下的抱负
板书设计
1.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曹操的作品。
随堂练习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观沧海》一诗选自 ,作者 ,字 , 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 、 合称为“三曹”。
《乐府诗集》
曹操
孟德
东汉末年
曹丕
曹植
检查
2、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体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写景诗(抒情诗)。
乐府
四言
感怀
3、《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4、 《观沧海》一诗以 字统领全篇,先写 景,然后写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
观
实
虚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