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 9的乘法口诀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 9的乘法口诀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25 21:1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9的乘法口诀
学科 二年级数学
学情 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虽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同时学生已经学习过2到8的乘法口诀,已经具备了推导口诀的能力。但9的口诀句数多,数目大,容易混淆,学生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的设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景,让他们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主动学习,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学生就有了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编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 3.将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归纳总结,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5.通过喜闻乐见的西游记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 重点 理解9的每一句口诀的意义,明白口诀的来源。
教学 难点 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
教学 过程 复习导入 1×7=7 3×4=12 4×8=32 2×6=12 8×8=64 教师使用教学通2.0中的畅言助手将学生书写好的答案投射到白板上,并再次强调书写要求,引导学生向书写工整的同学看齐。 过渡: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有关 9 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教学通2.0中的畅言助手分享孩子们的作业书写,可以激励这些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样的分享也学生之间有了初步的交流,学生也很感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向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探索新知 (一)展示课件,诱发问题。 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吗?(知道) 师:端午节的时候不仅要吃粽子,还要举行划龙舟比赛。 师:看划龙舟比赛开始了! 师:只要咱们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就能取得胜利对不对?(对) 师:那同学们,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预设:每艘龙舟上有9个人,一共有9条船。 师:同学们发现的很好,那同学们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划龙舟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谁能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师: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我提一个,3条龙舟上一共有多少人?(27人) 师:那谁能很快的告诉我,6条呢?8条呢?有点复杂啦。 师:同学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说出得数啊?(乘法口诀) 1. 揭示课题。 师:那好,今天我们就用前面学习2~8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在今后的信息化时代中,微课学习会成为孩子课前课后学习的常态,通过视频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运用类推,编出口诀。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有只袋鼠。 师:请看,袋鼠在练习跳远。它一次跳了几格?(一格) 师:看,跳了一格表示9,是几个9?(表示1个9) 师:对吗?(对)接着看。现在跳了几格,是几个9?(跳了2格,是2个9) 师:2个9是多少呢?(18)你是怎么想的?(一格是9,再跳一个就是9+9=18) 师:说的好,也就是说多跳一格就加上一个9。 师:袋鼠继续跳,几个9了?(一直跳到9个9为止) 师:那方框里面的数会填吗?请翻开书80页,把方框里面的数填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袋鼠跳远的案例,让学生明白9的乘法的含义,更能形象直观地被学生感知。) 1. 自主探究,理解意义。 师:不错,很多同学都写完了,谁来帮老师把方框填上?(27、36、45、54、63、72、81) 师:同意吗?咱们来一起数一数。一个9是9、两个9是18、3个9是27。 师:请问4个9是多少呀?(36) 师:6个9是多少呢?(54) 师:27是几个9的和?(27是3个9的和) 师:那72又是几个9的和?(72是8个9的和) 师:1个9是9,乘法算式应该怎么列呢?(1×9=9或9×1=9) 师:乘法口诀应该怎么编?(一九得九) 师:一九得九表示什么意思呀?(表示1个9相乘) 师:还可以表示什么?(表示1个9相加) 师:1个9就是9。 师:同学们,也就是说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列出几个乘法算式?(2个) 师:那你能根据袋鼠每次跳远的结果列出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吗?请大家完成在书上。 请2个同学上讲台演示。 师:很多同学都写完了,很能干,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同学他们是怎么写的。你们刚才交流的时候是一样的吗? 学生汇报。 师:为什么九九八十一这只有一个乘法算式呢?(九九八十一反过来还是九九八十一) 师:它们两个因数是相同的,所以即使交换位置也是同一个算式,只用写1个算式。你们填的和他们是一样的吗? 师:大家们看一看,9的口诀有几句?(9句) 师:咱们来读一读。一九得九……。 师:咱们再试试倒着读一遍,看谁读得准。 师:同学们想记住吗?(想) 师:那就赶快花点时间自己读一读,记一记。 (设计意图:有了视频学习的基础,孩子们对9的乘法建立了初步的数学模型,利用动手编口诀活动,可以加深对口诀的记忆、体会口诀排序的规律、从过去老师让学生死记硬背到让学生自己编制口诀,从被动认知转变为主动学习、自主运用。) (三)探究规律,记忆口诀。 1. 找规律。 师:同学们,在记口诀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最难记? 师:同学们,没关系,其实和2~8的口诀一样,9的乘法口诀里面也有规律来帮助大家记忆。想一想,有什么规律呢?先独立思考。想好的同学可以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第一个乘数都是9,第二个乘数每个都增加了1,积每次都增加9。 师:同学们,他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找到了第一个规律,真了不起。 师: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师:为什么积每次都增加9呢?(二九比一九多一个九,三九比二九多一个九,那它们的积肯定是每次增加9) 师:找到的规律是帮助我们记口诀,那利用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怎么帮助我们记口诀呢?你能举个例子吗?如果我记不住四九是多少的时候要怎么办?(利用前后句来记忆) 师:看一看,你还有什么发现吗?(个位每次都少1,十位每次都多10) 师:再看看,积的十位和个位还有什么特点呢?(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都是9) 师: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如果个位上的数字是6,那么十位上的数字肯定是3。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都是找积的律,把积和前面的因数连起来再看看。有什么发现? (第二个乘数是几,积的十位就是比几少1) 师:二九就是十几、三九就是二十几、四九就是三十几、七九就是六十几。 师:除了这个规律,把它们相加起来看看还有什么发现? 预设:1+9=10 2+18=20 师:也就是说9比10少1,18比20少2……。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所以通过学生主动去寻找规律从而记住这个规律。) 2. 记口诀。 师:刚才咱们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规律,找到了规律,就能帮助咱们记口诀。 师:那接下来就用咱们找到的这些规律来记记口诀。 一二组的同学说口诀的前半句,三四组的同学说口诀的后半句。 师生互记。 教学教材第83页的数学游戏。 师:老师还有一种记口诀的方法,想学吗?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 师:请看,一九我们就把左边的第一个手指头弯曲。一九得几?找到得数了吗?二九我们就把左边的第二个手指头弯曲,弯曲的手指头左边有几个手指头就代表几个十,右边有几个手指头就代表几个一。 师:这种方法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手指记忆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与学生一起给小游戏取名字,让学生有参与感,更加便于记忆口诀。) 三、巩固练习。 1. 说一说。 小明遇到了困难,不知道七九等于多少? 问题: (1)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七九等于多少? (3)你是怎么知道的? 七九( 六十三 ) 2. 口算。 2×9= 6×9= 7×9= 9×9= 问题:快速说出结果,并说说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答案:18 54 63 81 3. 看图。 问题: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限坐”是什么意思? 要想求出“9只脚踏船最多可坐多少人”,怎么解答? 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对问题充满好奇心,从而更能快速解决问题。巩固了新知。) 四、小结。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1. 认识了并理解了9的每一句口诀的意义,明白口诀的来源; 2. 发现了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
板书 设计 1×9=9    一九得九 9×1=9 2×9=18   二九十八 9×2=18 3×9=27  三九二十七 9×3=27 4×9=36  四九三十六 9×4=36 5×9=45  五九四十五 9×5=45 6×9=54  六九五十四 9×6=54 7×9=63  七九六十三 9×7=63 8×9=72  八九七十二 9×8=72 9×9=81  九九八十一
教学 反思 本课时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我们前面只学了1-8的乘法口诀,已经几次经历编写乘法口诀的过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编口诀的能力,以及有部分学生都已经会背整个口诀表了,可还得从学生的起点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面对课堂生成——部分学生已能熟练地背诵九九乘法口诀,我灵活机智地调整了教学程序,把“编出9的乘法口诀”这一环节提前,所以编口诀并不是这节课的难点内容。而在这节课中重视寻找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利用规律记忆口诀。我的不足之处:一是课堂调控能力有待加强,鼓励性语言不够丰富,二是时间把握不够恰当,三是一些细节处理得不够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