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八 《1.1 物态变化 温度》分层测试
A卷
一、我会选:
1.如下图所示,选项中属于同种状态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物体中既具没有一定体积又没有一定形状的是( )
A.玻璃 B.氯气 C.水 D.铁板
3.下列现象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钢块轧成钢板 B.木头制成课桌
C.春季冰雪融化 D.高空的氢气球爆炸
4.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攀枝花市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5.如下图所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操作正确的是( )
6.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将已上升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
B.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才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面相平
D.温度计虽然不能用它来测量超过它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对于低温都可以测量
#7.某同学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得结果为35℃,所测温度低于实际温及其原因可能是( )
A.读数时由于粗心出现错误 B.体温计置于腋下的时间不够长
C.体温计未与身体直接接触 D.离开人体读出体温计显示的数值
8.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
一会儿则会看到(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不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二、我会填:
1.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状态是 、 和 。平时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铁是 态,酒精是 态,氧是 态.
2.春季来临,气温升高,广场中的冰雕难以“忍受”,滴滴“汗水”滴落。在此过程中冰雕由 态变为 态,当外界温度发生改变时,冰雕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 。
3.固体、液体和气体是自然界中的物质最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三种状态物质的分子结构排列模型.其中甲是 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乙是 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丙是 体分子的排列模型.
#4.小明通过课堂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____,沸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
(2)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温度计里的液体,通常用_________(列举两种)。
(3)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这个温度计采用_________温度。人的正常体温约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5.某地方电视台的气象播音员说:“今天的最低气温是零下5度”,小红同学认为她表述不完整。你认为正确、完整的预报应是“今天的最低气温是 ”,也可表述为“今天的最低气温是 ”。
6.如图所示,小明用温度计测得自己家中的温度是_____℃
7.下图中所示的温度计叫做 ,它的读数为 ℃,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
三、我会简答:
今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四、我会探究:
1.有6种物质:钢尺、铜线、纯净水、白酒、牛奶、冰棒、玻璃杯.请用不同的分类方法,把它们分成两类,按照示例填空.
分类一(示例)
分类方法:按是否透明来分类
透明 不透明
水晶、白酒 铁、水银、牛奶、巧克力
分类二(请填空)
分类方法:按照 、 分类
2.下面是常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实验步骤: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让玻璃泡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 与估计值比较, 形成对温度的初步印象。
请在横线上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
B卷
一、我会选:
1.物质的状态改变时,体积发生改变,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变化
B.固体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C.气态物质的分子的间距很大,分子间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
D.液态物质的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大
2.液化石油气通常保存在钢钢罐中,如右图,在使用时它从细管中迅速汽化为气态,关于液化石油气体积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A.体积变小 B.体积变大
C.冬天体积变小,夏天体积变大 D.无法判断
3.某校学生进行晨检时,使用体温计时先测得甲的体温是36.8℃,若没有甩过之后又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为36.5℃和38.5℃,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表显示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
A.36.5℃和38.5℃ B.36.5℃和37.5℃
C.36.8℃和38.5℃ D.38.5℃和38.5℃
二、我会填:
1. 飞船升天过程中,表面的固态涂层先熔化成液态,然后在高温下汽化成气体散发在大气层中,如果它呈固态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F1,呈液态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F2,呈气态时分子问的作用力为F3,则这三个分子间作用力中,作用力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2.物质在发生状态变化时体积会发生变化,乙醚汽化时体积 ,金属熔化时体
积 (以上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质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 上发生了变化。
3.暴雪袭击了新疆天山北麓地区,自2月22日晚开始降下大雪,至23日累计已超50厘米,多架航班因大雪延误,高速公路封闭。该地某天上午的气温为-8.6℃,夜间最低气温达到-32℃,则这天昼夜温差可达______℃。
4.小明放寒假后,利用家中的寒暑表在户外测量一天中气温的变化,他测得某一天在上午9时和10时寒暑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请你帮他读出上午9时和10时的气温分别为_____℃和_____℃。
三、我会实验探究:
小黄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他取泡沫塑料①和卫生纸②两种作保温材料,两根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和热开水,以及细线、硬纸片、剪刀。做两个相同的硬纸外壳,其中一个装置如图(a)所示,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得图(b)所示“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实验过程室温基本不变,请回答:
(1) 你认为小黄在操作时,就控制变量法方面还要注意什么?(只要求写出一条)
(2)①和②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 为什么?
(3)当时的室温大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A卷
一、1.A 提示:飞泻的瀑布和出炉的钢水都属于液态物质;滚滚的黑烟中气态物质和固态粉末并存 ;迷人的冰雕属于固态物质
2.B 提示:气态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3.C 提示:冰雪融化过程中,由固态变为液态
4.D 提示: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7℃;攀枝花市冬季最低气温约为零下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5.A 提示:B答案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容器底;C答案中温度计倾斜放置;D答案中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6.D 提示:如果所测温度低于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就测不出温度值
7.D 提示:体温计中有缩口,离开人体后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会自动返回玻璃泡,所以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8.D 提示:温度计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水银量相同的条件下,升高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的量是相同的,玻璃管的内径越细,水银柱就上升得越高,即分度值越大,读数误差就越小,而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
二、1.固态;液态;气态;固态;液态;气态
2.固态;液态;物态变化
3.固;液;气 提示:固态物质分子排列整齐,分子间作用力很大;液态物质分子间作用力较小;气态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极小,分子间距很大
4.(1)0℃ 100 (2)液体热胀冷缩 水银 酒精 (3)摄氏 37℃ 37摄氏度
5. 零下5摄氏度;负5摄氏度 提示:零下5摄氏度有两种读法,分别读为零下5摄氏度和负5摄氏度
6.28 提示:据放大图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7. 体温计;39.5;35~42 提示:仔细观察图片可知量程及分度值
三、(1)量程不同(2)分度值不同(3)体温计上有缩口
提示:仔细观察体温计与实验室用温度计,可以看出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实验室用温度计的量程为-20~110℃,分度值为1℃。即它们的量程与分度值都不同。从构造上看,体温计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设计成很细的细管(缩口);而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该特殊构造。
四、1.
分类方法:按照固体 、 液体 分类
固体 液体
钢尺、铜线、冰棒、玻璃杯 纯净水、白酒、牛奶、
提示:自然界物质分为固液气三态,可以据此分类
2.BACEDF 提示:测量物体温度时,应该先估测,选择合适的量程后按照温度计的使用规则进行测量
B卷
一、1.D 提示:一般情况下,固体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最大,气体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最小,液体物质分子间作用力居中
2.B 提示:液化石油气中的液体汽化逸出后,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所以体积大大增加
3.D 提示: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缩口,在使用前如果不甩上升的液柱不会退回玻璃泡
二、1. F1;F3 提示:同种物质,呈固态时分子作用力最大;呈气态时分子作用力最小
2.变大;变小;排列方式
3.23.4 提示:用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即可
4.6;1 提示:关键在于弄清液柱的上方应该为较高的温度
三、(1)水的多少相同、温度相同;(2)①材料保温性能好。因为在相同条件下,它的温度下降较慢;(3)当时的室温大约为20℃。
①飞泻的瀑布 ②出炉的钢水 ③滚滚的黑烟 ④迷人的冰雕
A B C D
甲 乙 丙
甲 乙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