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赤 壁
原文呈现
1
写作背景
2
文学文化常识
3
古诗词曲鉴赏
4
常考名句理解
5
6
知识过关检测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原文呈现】(红色加线字为重难点易错字词)
【写作背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而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乃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只是借相同的地名,寄寓吊古之意,并抒写自己的感慨。
【文学文化常识】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诗文多以咏史抒怀为主。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赏析】借物起兴。以古战场上的遗物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暗寓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叹,引出对古人和古事的感慨,为后两句的论史抒怀作铺垫。
【古诗词曲鉴赏】
销蚀。
拿,取。
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jǐ,古代兵器。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反面落笔,假设周瑜失败的后果,表露出历史中英雄的成功都需要机遇,借史实以吐心中抑郁不平之气。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表达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之情。
用典:化用典故,以“二乔”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主旨】这首怀古咏史诗借一件古物起兴,引出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女子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含蓄地表现出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常考名句理解】
(1)杜牧在《赤壁》中写兴感之由,显示他对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中诗人反说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政治上的影响,含蓄表达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之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2020河北)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加线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答案】(2分)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未被销蚀,自己拿来磨洗后辨认出是前朝的遗物。(意思对即可)
知识过关检测
课堂检测提能力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所写赤壁并非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而是借相同的地名寄寓吊古之意,并抒发诗人的感慨。
B.诗的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后两句论史抒怀做铺垫。
C.诗的最后两句借题发挥,反说其事,用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析】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以小见大。D项中“忧国忧民”的表述有误。
【答案】D
3.(创新设问)“借物兴叹”是杜牧咏史绝句《赤壁》中的主要写法。请你结合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说明这一特点。(2分)
【答案】(2分)①借“折戟”叹指当年的赤壁之战。②借“沉沙”叹指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朝昏庸。③借“铁未销”叹指自己壮心不已,期望能大展身手。(答对1个要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