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雁门太守行
原文呈现
1
文学文化常识
2
古诗词曲鉴赏
3
常考名句理解
4
5
知识过关检测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原文呈现】(红色加线字为重难点易错字词)
【文学文化常识】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世称“诗鬼”。《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多写边塞征战之事。“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本诗是一首古体诗。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赏析】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古诗词曲鉴赏】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炼字:“压”和“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衬托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赏析】从侧面来表现战争的惨烈,用“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将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进行点染,衬托出战地的悲壮之感。
军中号角。
修辞: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做铺垫。
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赏析】“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之状,“临易水”既表明交战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场面:援军到来即投入战争,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渲染了悲壮的气氛。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赏析】用典,用燕昭王黄金台上延揽天下之士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忘身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含蓄点明主旨,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主旨】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诗人极其凝练地概括了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表达了全体官军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也反映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愿望。
【常考名句理解】
(1)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沉重、紧张、肃杀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中,直接表现将士忘身报国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的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中“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引用典故,抒写全体将士的心愿,契合了古人“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含蓄点出了本诗主旨。
知识过关检测
课堂检测提能力
【解析】“不起”是指因为夜寒霜重,战鼓擂不响,根据尾联可知,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C项中的“战士们在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表述有误。
【答案】C
2.(创新设问)“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如何表现战争的紧张气氛的?请从炼字或修辞的角度分析。(3分)
【答案】(3分)示例一:“压”“摧”二字,形象地写出了敌军的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和守城将士的处境艰难,表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示例二:用“黑云”比喻攻城敌军的嚣张气焰,借阳光下铠甲的金光显示守城将士的英姿,色彩对比鲜明,表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言之成理即可)
3.请对“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进行简要赏析。(3分)
【答案】(3分)示例一: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为下面写友军的救援做铺垫。
示例二:从侧面来表现战争的惨烈,用“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用“凝夜紫”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进行点染,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言之成理即可)
4.(与《渔家傲·秋思》对比)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渔家傲·秋思》用____________的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1分,共3分)
窦宪勒石燕然
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
1.(八上第25课《诗词五首》P141“思考探究”)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2.(八上第25课《诗词五首》P141“积累拓展”)背诵这五首诗词。本课诗词中有不少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两句,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3.(八上第13课《唐诗五首》P62“思考探究”)《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材典型设问——画面描述
4.(八上第13课《唐诗五首》P63“思考探究”)李白年轻时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渡荆门送别》就写于他乘舟东下、出蜀入楚的途中。细读诗作,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色,注意写景视角的转换,体会诗人心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