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上册10《竹节人》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上册10《竹节人》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6 15:2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竹节人》
学科 六年级语文
学情 分析 《竹节人》是六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并不顾时间沉迷于斗竹节人,引至两人的手工玩具被老师没收,结果却发现老师也与他们一般,喜爱竹节人。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带来的心灵的快乐。这是一篇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又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并且对比如今丰富的物质生活,更能加深学生对于生活和幸福的体悟。
教学 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豁、凛”等14个生字,理解“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 重点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归纳文段的大意。
教学 难点 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 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件玩具——竹节人,你们见过竹节人吗?竹节人是什么?(板书课题——竹节人)竹节人是用竹制的毛笔杆做成的小人,是作者童年时风靡一时的玩具。 (利用教学通2.0出示竹节人图片、文字) 2.你们小时候流行玩什么样的玩具?为什么作者的童年时代和我们的童年时代存在差别? 因为时代不同,物质条件不同,因此流行的东西也不一样,但从中得到的乐趣却是相似的。让我们通过课文,回到那个物质并不发达的时代,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乐趣。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出示竹节人图片,师生和生生之间有了初步的交流,学生也很感兴趣,符合六年级孩子的认识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 1.介绍作者。范锡林:1950年 补充材料: 70年代(1970年),彩色电视兴起,2000年,手机才逐渐普遍。而我们的作者是1950年出生的。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设计意图:在今后的信息化时代中,网络学习会成为孩子课前课后学习的常态,通过图片、视频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1-2):概述当时“我们”全都迷上了玩竹节人。 第二部分(3-7):描写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8-19):描写了斗竹节人的乐趣。 第四部分(20-29):写了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偷偷玩竹节人。 全文围绕一个“迷”字,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儿时风靡一时的玩具——竹节人。从制作竹节人迷到斗竹节人迷,从学生迷到老师迷,充分展示了在那个物质生活并不丰沛的时代,人们是如何在简单的生活中寻找乐趣的。 3.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竹节人被没收后发现老师也爱玩竹节人。 4.阅读方法指导。 (1)快速浏览全文,确定阅读任务。 一:写出竹节人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二:体会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三:讲一个有关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 小组探究,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教师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能更精准掌握方法进行阅读,使学生更好完成阅读任务) 第一组——竹节人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制作(第3自然段) ①把毛笔杆(细竹竿)锯成约一寸长的一截,作为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 ②在这一截上端留出脑袋,接下来的地方钻一对小眼,预备装手臂。 ③锯出八截短的,作为竹节人的四肢。 ④把这些截按人体的形状摆好,然后用一根结实的线绳依次穿起来。 玩法(第8、9自然段) 将线绳一松一紧,竹节人的身子摆动,手挥舞。 在竹节人的手上可以系上或安上东西当武器。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可以玩对打的游戏。 第二组——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第8—19自然段) ①利用破课桌玩竹节人,破课桌变成了古战场。 ②玩出种种花样:一个竹节人独自表演;两个在一起搏斗;线被卡住,竹节人变成呆子; 制作成孙悟空;装扮成窦尔敦;佩戴偃月刀,手持蛇矛枪的武士。 ③课下玩,课上也玩。 ④老师也会玩得津津有味。 第三组——老师与竹节人的故事(第20—29自然段) ①起因:“我”课上玩竹节人。 ②经过: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同学们在老师办公室窗外寻找老师扔掉的竹节人。 ③结果:我们意外发现老师也在全神贯注地玩竹节人。 (3)阅读方法总结。 三个小组有三种不同的阅读目的,根据阅读目的选择相应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学习,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系不大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比如,你是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阅读,遇到文中写 “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时,只要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四、总结提高 其貌不扬的竹节人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大家有没有心痒痒,也想动手做一做竹节人呢?每个特定的时代都有对应的玩具,我想同学们从小到大肯定玩过各种有趣的玩具,它们也一定给你带来了许多乐趣。但老师觉得有点遗憾的是,今天的玩具太过精美,而且少了一点人情味,大家多是自己玩,而很少能体会到许多人围在一起玩某个玩具的快乐了,更何况那玩具还是自己亲手做的呢?我们就去看看竹节人的制作过程以及斗竹节人的诸多乐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根据自己喜欢的阅读任务去朗读课文。
板书 设计 竹节人 阅读策略方法 做竹节人——提取关键信息 玩竹节人——抓住关键词句
教学 反思 新课伊始,我借助图片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习得有目的阅读的阅读策略,先让学生了解本单元阅读要求,然后阅读课文中的阅读提示,使学生根据学习提示明确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带着不同的阅读任务,分组合作,选取相应的课文内容来读,在读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提取关键信息、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演一演等,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目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就不同;最后结合课后思考题,梳理阅读过程,总结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