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书戴嵩画牛》
学科 六年级语文
学情 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表达形式已有了初步感知,也了解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知道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与学生日常使用的白话文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对于文言文依然有着初学的新鲜感与认知上的陌生感。此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语言凝练隽永,寓意深刻。学生在理解文意,读懂文本,揭示道理方面仍有一定的困难。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复述的能力,能讲述故事大概内容,但讲故事的过程中展开合理想象,深入情境,让故事内容更丰富,更生动,具有一定难度。
教学 目标 1.能借助注音及注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文意。 2.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细节,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这个故事。 3.明白做事需向行家里手请教的道理。
教学 重点 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教学 难点 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细节,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这个故事。
教学 过程 一、回顾古诗,导入课文 回顾古诗,解析“书” 师:同学们,古诗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你们知道吗?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一共收录了59首古诗词,我们一起来回顾几首学过的古诗。(出示:《夜书所见》、《回乡偶书》) 师:观察,这两首诗的题目中都有一个“书”字(板书),什么意思?(书写) 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中也有一个“书”字,叫做《书戴嵩画牛》(板书)读准节奏。 4.从课题中,你还读出了什么?(人物:戴嵩)戴嵩是谁?原来,戴嵩是擅长画牛的画家,就像齐白石擅长画虾,徐悲鸿擅长画马。 5.这篇文章是苏轼写的(板书),苏轼,大家都很了解了,谁来介绍一下(学生介绍苏轼)观看苏轼介绍视频,对啊,苏轼在诗词界里就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据统计苏轼的诗有2700首,词有350余首,文章有2800余篇,题跋有近600篇。 (设计意图:当今是信息化时代,学生通过网络视频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拓眼界,提高学习兴趣。) 6.师:来,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课题(《书戴嵩画牛》),这是苏轼写的一篇题跋。你们知道什么是题跋吗?题跋呀,是古代文化人喜欢做的一件文雅的事。当他们看到一副好字,一副好画,心里有感想,或者忍不住想点评一下,就会提笔写字。(出示一幅图,动画播放题和跋)边播放边解释:像这样,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这有点像我们做的批注。题跋有时候是一句话,有时会是几句诗,而这篇题跋是一篇(文言文)。(板书) 二、反复朗读,通篇读准 师:我知道你们以前学过一篇文言文叫《杨氏之子》,老实地告诉我,你们觉得学习文言文难不难?确实,你们说了实话,文言离我们有点远。不过也没有你们想象得那么难,老师这里有个学习文言的六字秘诀传给你们,好不好?(出示学习文言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齐读) 师:瞧,所有的秘诀都是这样简约,好记,重点是管用。 师:要读准文言,我们可以怎么做呢?那现在就请同学们翻开课本99页。(出示导读提示一:1.大声自由地朗读全文,难读的字标上拼音。2.遇到不认识或者不太会读的字词,查找字典多读几遍,一定把它读准。) 师:读完了吗?你觉得你读准了吗?来,读读看这些句子。(出示有多音字:处、好、数、曝的句子)遇到读错的,根据意思,选择读音。出示:拊掌、搐、谬、婢,你会读吗?要读准文言就这么简单,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我只听你们有没有读准。 三、把握节奏,读通读顺 看,学习文言文是不是一点都不难,抓住关键的字音,就能把文章读准。现在我们要做第二步:读通。要想读通文本,你有什么好建议?其实我们要读通文言和读古诗一样,只要抓住节奏/要想读通文本,关键是要划节奏(出示导读提示用铅笔划好节奏。)(读完,出示标有节奏的原文)你们跟老师划的一样吗?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的第二步就是“读通”节奏。纠正学生的读音节奏,还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人读书的韵味,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语言文字。) 好,古文的节奏划好了,气息就顺了,文章就好读通了,一起来读一读吧。(生读节奏,没有读准的随机修订) 其实,我国古代的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现在,我们提高难度(出示没有标点的文章)你还能找出节奏来读一读吗?古代文章和现在的排版也不一样,看,这是竖排版(出示竖版的文章)你还能读出来吗? 多管齐下,读懂文意 师:你们读得真好,刚刚还皱着眉头说文言难学,现在读得有模有样的。那要“读懂”文言文,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问老师、问同学)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真不错,现在我们就(出示导读提示三:1.默读全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话说说每句的意思,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汇报。(你说的很不错,我们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来,你接着说,你从哪个词语知道牛尾巴是向上翘起来的) 师:你看,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我们就把整篇文章的意思了解清楚了,其实,这篇文章写的是牧童和杜处士围绕《斗牛图》发生的一个故事(板书:牧童、杜处士、《斗牛图》),如果我们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只简单说意思还不够,还得添点油,加点醋。比如:“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出示填空:当他吃饭的时候, ;当他睡觉的时候, ;当 , 。从大家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处士真得对《斗牛图》尤所爱(板书:爱)。 师:你觉得还可以在哪些地方添油加醋? (添上你的动作,你可以说得更加动人;我们在说故事的时候,要把自己放入角色当中;在大家的表演中,一个天真活泼的牧童就展现在大家眼前(板书:笑)。 师:添油加醋,不仅可以添语言,还可以加动作,现在我想你们推荐一个高手,添油加醋地把整个故事讲一讲。 (设计意图:发挥想象,感受艺术之美。通过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让学生体会到有趣味地讲故事的成就感和乐趣。) 师:学习文言就是这么容易,添油加醋,我们就把这个故事说得更加生动、丰富了。那么,苏轼通过这个题跋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出示)古语有云:耕当问牛,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师:你怎么理解?(向行家里手请教,板书) 师:原来苏轼不是要说耕地的事情,不是要说织布的事情,而是借这件事说明(要向行家里手请教)。 师: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出示填空) 射箭当问( ),求学当问( ),蚕桑当问( )。 五、尝试练习,读说题跋 师:学文言就是这么有趣,发挥想象,我们就真的把文言文读懂了。 师:几千年后,乾隆得到了一幅戴嵩新画的《斗牛图》(出示斗牛图),这时,戴嵩已经把牛尾改过来了,乾隆也像杜处士一样尤所爱,(出示乾隆题跋)曾在这幅《斗牛图》的上方写了个题跋,(出示古文排版没有标点的题跋)谁来挑战读一读?提示一下:这可是古文的排版哦,你能根据意思和节奏读出来吗?读不出来不要紧,听老师读一读。 师:今天我们用三步就学完了这篇文言文,今后你们再遇到文言文,就不要犯愁了,就用这三步:读准、读通、读懂。 师:课后,请同学们添油加醋,发挥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把视频分享到网络学习空间。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平台,让学生爱上学习,乐于分享,也方便学生的反馈交流。)
板书 设计 文言文 22、书戴嵩画牛 读准 苏轼 读通 牧童——斗牛图——处士 读懂 请教行家
教学 反思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书戴嵩画牛》时,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讲故事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的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从“读准、读通、读懂”这几步入手,层层引导,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性,教师范读课文本身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更是重要,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做到准确。要注重指导文言文的读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