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6 15: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
学科 三年级语文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转折点,从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各方面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跟低段有很大变化。要尽快让孩子们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随着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变化的。当题目比较简单时,举手的孩子很多;当题目有一定难度,需要思考后再回答时,举手的孩子就寥寥无几。这充分说明孩子在课堂上思考不够或者没有时间思考。从孩子们的作业可以发现,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偏差,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方法的渗透,同时降低坡度,让孩子们顺势而上,不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班上的孩子来自各行各业的家庭,家长的重视程度和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关系。平常我注重和家长的联系,把孩子的表现及时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方式告知家长,以便让家长更好地配合,达到提高孩子成绩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认识“饶”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优、淡”等13个字,会写“位于、部分”等16个词语。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三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能发现第5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来写的。3.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4.能用几句话描述图中的景象。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写了西沙群岛哪些风景和物产;初步培养“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1.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2.能用几句话描述图中的景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同学们,昨天在老师的网络空间里上传一段西沙群岛的视频,并发起了讨论,我看到很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节选了一些大家的讨论,咱们一起来看一看。设计意图:把孩子们网络空间的讨论截图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让孩子们知道老师非常关注网络空间的动态,对已经发表看法的孩子进行表扬,激发孩子们参与网络空间学习的热情。2.瞧,这就是“富饶的西沙群岛”。出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领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板书课题,理解“富饶”,把饶字与“烧、浇”等字对比。3.西沙群岛在哪?请看大屏幕。出示地图。4.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课文中用一句话告诉了我们。引导学生说出: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然后想一想: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风景和物产?2.学生交流,随机点名。3.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从三方面理清课文内容: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海水之美1.来到西沙群岛,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我们首先进入第二自然段,一起来感受海水的美丽。2.课件出示并放大第二自然段。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介绍了海水的哪些方面?3.生汇报:颜色、形状以及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积累词语: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相互交错。4.“五光十色”能换成“五颜六色”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五颜六色只能说明颜色很多,五光十色不仅能说明颜色多,而且颜色还很美。5.齐读这一段,感受海水的美丽。四、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物产之丰富。1.海底藏着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吧!用赣教云2.0聚焦第3自然段。2.同学们默读,用笔圈出这一段写到了哪些物产?3.同学们汇报:珊瑚、海参、大龙虾。4.作者抓住了这些物产的什么来描写呢?引导学生说出:珊瑚(抓住了形状),海参(抓住了动作—蠕动的样子),大龙虾(抓住了动作—划来划去的样子)。五、小结西沙群岛的海水五光十色,海底有那么多物产,所以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西沙群岛还有哪些美景和物产,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复习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出示:西沙群岛在( )的西北部,是( )省( )市的一部分。 出示:还知道了那里的海水( ),( ),一块块,一条条( )以及色彩不同的原因。还见识了:出示:海底( )的( ),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懒洋洋蠕动的( ),全身披甲的( )。2.是啊,这就是我们的西沙群岛。如果你是游客,来到这样的地方,你一定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多么( )的西沙群岛!3.师:课文第一段中用了哪两个词语来概括西沙群岛的特点?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去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吧!二、学习第四段,感受鱼之多。1.师:海底的珊瑚各种各样,海参懒洋洋的,大龙虾划过来划过去,那又怎么能少了成群结队的鱼呢?请大家看到第4自然段,默读,并拿起笔,画一画,这一段一共写了几种鱼的样子。课件出示并把画贴在黑板上。第一种: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第二种: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第三种:有的周身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第四种: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2.这是一个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的句子?(排比),是的,你看,作者连用了4个“有的”写出了鱼的样子。分号,表示并列。3.分析每个分句的写法师:同学们,用你们的火眼金睛仔细观察,每个分句,描写的分别是鱼的什么:(1)颜色(2)长的东西(3)长的东西+游动的样子(4)眼睛+长的东西+鼓起的样子4.师:海底仅仅只有这几种鱼吗?当然不是,还有瞧,这又有几种鱼又游来了:出示图片,贴出来,你能按照作者写鱼的方式来说说这些鱼的样子吗?学生思考,点学生回答并表扬。5.是啊,海底的鱼,数量太多了,样子也太多了,书中用了什么样的句子来说鱼多?请你快速用横线画起来。6.学生回答并出示: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7.指导朗读:用你的读书声告诉大家吧!8.播放赣教云2.0的朗读示范,再指导朗读,感受变化。再进行朗读测评。各种各样(延长、重读)数不清(重读),一半(重读),一半(重读),重读音打上小圆点。设计意图:用标准的普通话和语音语调做示范,能培养孩子们正确的语感。通过测评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快速明白自己的进步空间在哪里。9.师:各种各样的鱼在珊瑚里游来游去,真是好看极了!“极了”的意思表示到了极致,那如果一幅画美到了极致,我们可以说:____________ ,你收到很多礼物,非常非常开心,我们可以说:____________ 。10.师:哇!各种各样,成群结队的鱼在西沙群岛的海底,我们不得不说,这真是( )的西沙群岛呀!三、学习第五段,感受海鸟之多。1.接下来,我们把目光从海底迁移到岛上,咱们一起读一读第5自然段。2.这一段,一共几句话。每句话分别讲什么?(海鸟多 、鸟蛋多 、鸟粪多 )。3.这些多实际上都是在说什么多?这一段那一句话直接写出了鸟多?用横线画起来。像这样,全段围绕一句话来写,这样的句子就叫关键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心句。4.奇怪,这段文字没有一处有这个“多”字,你是从哪理解到“多”的呢?(各种 遍地 厚厚),是的,聪明的孩子们,这就是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贴图。四、展望西沙群岛的未来师: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西沙群岛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请大家仔细看看课文第1段和第6段,男生读第1段,女生读第6段,发现这两段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写法叫做首位呼应,像课文这样开头结尾总写,中间分述,我们把它叫做总分总结构。板书。五、小练笔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写鱼的方法,学习了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还学习了总分总结构,接着,我们要来利用好这些方法来写小练笔。2.出示图片:把你看到的景象写下来。分析每幅图可以从哪个点着手。鱼的外形,游动的样子,鱼很多,可以用上刚才学过的排比句。鱼的外形、珊瑚的样子,鱼在珊瑚中干什么。海龟的外形,动作,干什么海鸟的外形、展翅飞翔的样子,也可以用上刚才学过的排比句。3.评价:开头能用上关键句,得一颗星。能把观察到的写下来,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的,得一颗星。书写工整得一颗星。4.播放轻音乐,倒计时5分钟,学生写小练笔。5.随机点名,抽到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小练笔。用拍照讲解功能展示评价学生的小练笔。设计意图:通过随机点名,创设一种紧张的氛围,激发每个孩子认真写作的欲望。拍照讲解功能有很强的适时性,能马上呈现学生的练笔效果并及时评价。作业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从文字中感受到的西沙群岛是那样美丽和物产丰富,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走近西沙群岛,亲身去感受这样的美丽!课后,请把今天学习后的感受到网络空间交流。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让孩子们有畅所欲言的地方,同学们也互相能看见同学的发言,也可以回复,加强线上交流。七、 板书设计18.富饶的西沙群岛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海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