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爬山虎的脚》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某种植物的精读课文。通过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重师、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对课文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学习作者的写法。
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进入课文,引导质疑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一篇文章,齐读课题。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植物为什么会有脚。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2.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3.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呢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走进文本、深入探究
1.品读课文,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限时5分钟。
(1)爬山虎的叶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很美。读: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教师追问: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 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
预设: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教师追问: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 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
(2)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
预设: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教师引导: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看着为大家读出这种美来
(3)教师总结:多么新鲜的叶子啊,多么茂密的叶子啊,多么美丽的叶子啊。作者通过对爬山虎叶子样子和颜色的描写,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如果你不注意看,能看清楚叶子下面的脚吗
这些都说明作者在认真观察。
(设计意图:通过对爬山虎叶子样子和颜色的描写,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感受景物的美。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美好的描写背后,都需要认真观察作为基础。)
2.细读课文,探究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1)教师引导:作者还认真看出了什么 自己读读3~5自然段,将作者认真观察到的内容用横线画在书上。
预设:爬山虎的脚是长在茎上的。
师引导:这是写爬山虎脚长的位置。
预设:爬山虎的脚像蜗牛的触角。
师引导:这是写脚的样子。样子像蜗牛的触角,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脚比作触角。)
预设:颜色跟刚长出来的嫩叶差不多,也是嫩红的。
师引导:这是爬山虎脚的颜色。好,把作者注意的这些综合下,你认识爬山虎的脚了吗 在纸上画出你认识到的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师引导:哪位同学再来给大家完整生动地介绍一下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聚焦功能,突出放大爬山虎的脚,增强孩子的印象。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要把观察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介绍,还可以运用一些表达方法及恰当的语言写出来,就会更加生动。)
(2)教学过渡:既然爬山虎是利用脚来往上爬的,那么作者有没有注意它的脚是怎么爬的呢 请用笔在文中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预设:抓住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爬。一系列词语清楚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师引导:和同桌交流,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谁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师导语:爬山虎就是这样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接着爬一同学接读课文。
过渡语: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正是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往上爬,所以他的叶子很均匀,没有重的。这也体现了爬山虎的聪明,均匀无重叠的叶子有利于充分吸收阳光。
师引导:同学们再看看这些动词,他们的顺序能互换吗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不能换位置,是按顺序写的。
播放视频,观看爬山虎攀爬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观看的,了解到爬山虎攀爬的动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体会,抓住用词的准确性。)
师小结:这些词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能互换,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如,正是细丝由直变弯曲,缩短了茎与墙的距离,产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墙上贴得紧。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细丝由直变弯曲,就紧贴在墙上了吧是,因为产生了拉力。叶圣陶爷爷运用了这些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这种准确表达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3)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呢
1.对比学习:没触着墙姜了,没有痕迹。触着墙的变成灰色,相当牢固。
2.师引导:从刚才的学习当中,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知道(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2)作者观察细致(3)不是一次观察,而是长期观察。
3.师小结:观察不但要用心,还得细心和有耐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样处处留心观察。
(设计意图:本部分的设计力图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一是让学生关注到作者是抓住动词描写具体的二是体会出作者是在长期的认真观察后,才能写出这样生动,具体的文章。)
三、总结学法
1.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觉得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美吗 老师想请大家说一说,为什么叶圣陶爷爷能把这普普通通的爬山虎写得这么有魅力呢
预设:观察仔细。抓住了爬山虎的特点进行了细心观察,观察了很长时间。
师引导:是呀,只要养成了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你就会有许多新
的发现,老师想邀请同学们来参加快乐尝试活动,大家愿意吗 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描述一下图片中的事物,也可以说说你喜欢的植物或者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可以吗
互动随机选人。
(设计意图:让每个同学有发言的机会,曾强课堂氛围。)
预设:我喜欢柳树的枝条,微风一吹,她随风摇,像一位美丽的女孩在翩翩起舞。
预设:我喜欢仙人掌,虽然它的外表长满了尖刺,却能开出鲜艳美丽的花。
预设:我喜欢含羞草,它是一种有趣的植物,很怕羞,只要你用手轻轻碰一下,它的叶子就会左右合并,过一会儿又会散开。
预设:我喜欢月亮姐姐的脸,她的脸是多变的,有时候是圆的,有时候是半圆的,有时候只露出小半边脸。
四、布置作业
1.回家后把爬山虎是如何生长的介绍给你的家人或小伙伴。
2.回家后去仔细观察一下你周围的植物,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惊喜发现,然后可以写一篇观察日记,下星期的语文习作课进行交流。
3.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