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一)》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68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老师:教学通2.0、网络学习空间、PPT课件、实物玩具熊猫、水杯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写了文明词语的正方体。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写不同的文明词,请你坐在你的位置上,头不摇动,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词?
指名不同方向的学生说。(有的说“您好”“谢谢”“再见”)
2、提出质疑:为什么他们向我们介绍得不一样呢?谁说的正确?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哪一面观察的吗?(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3、揭示课题:虽然是看同一个正方体,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每个面的文明词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构建新知。
1、教学例1。
谈话:(出示玩具熊猫)这是什么?
(课件出示从前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拍摄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和例1下面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学生回答。
2、换位观察。
提出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
引导: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了呢?这是怎么回事?
3、小结:这是因为同学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就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4、练习。
完成教材第68页的做一做。
练习刚才观察玩具熊猫的方法想一想,学生独立完成。
三、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3题。
小组活动,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2题。
实物体验。教师出示一个类似的物体,集体完成。
四、总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哪些地方会用到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物体的这一观察方法呢?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实物)
正面 侧面 后面
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