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认识图形
学科 一年级数学
学情 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我班学生性格大部分外向活泼,善于表达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都比较听话,他们的思维积极而活跃,有自己不同的意见会第一时间提出来,又加上上学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立体图形已经有了感性认识,能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摸、找、描、说、拼等活动,较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要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各种图形的特点,再次抽象图形强化感知,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深记忆这样即能突出重点,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学生在网络空间里讨论中,比较集中的问题,这成为本课设计的切入点。)
教学 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 重点 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 难点 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 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图形卡片。 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 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我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智慧之星爷爷,他夸了你们在学校的表现好,还让我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老师给每组发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之星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之星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物体特点说出来。(播放空间上传的采风素材视频,同时给孩子提供平台资源链接,拓展孩子获取信息的资源) 二、操作感知 1.摸一摸,感知特点。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物体放在一起,看一看摸一摸说说特点,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想的?说一说 学生可能回答:有四四方方的;直直的,像柱子;有的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分一分,说说特点。 同桌说说,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药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隐固。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 投影出示题,问:这些物体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比赛完成。 (通过多次练习,将网络空间内的自学成果提升内化,增强对图形的认识,并且培养学生的小组讨论与合作交流能力) 五、全课小结 学生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1. 分组完成搭一搭?(可经小组讨论后,由代表在空间上发布图片) 2.将自己的作品和创作思路整理成文字,可以有家长协助。(可由个人在空间上发布)
板书 设计 长方体∶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 圆柱: 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面。 球∶圆圆的,很光滑。
教学 反思 教学中,我注意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操作、思考、创造,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开放性思维,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1.培养空间观念。 本课打破常规,利用赣教云2.0,用“猜一猜”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念和学习欲望,在操作活动中,初步体念了立体和平面的转换。接着让学生在学具中辨别,在生活实例中辨别。教师精心安排的回忆,观察,操作,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空间观念在大量直观感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空间展示。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能够激发起学生创新的火花。这在活动四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只是活动的组织者。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生与生思维的碰撞,一个方法比一个方法更有新意,一个比一个结论更加精彩。将自己的作品和创作思路整理成文字,由家长协助在学生空间上发布,很好的展示学生,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