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何尊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高中历史选必1 第四单元】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梳理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史实。
2、通过自合作和探究学习,分析重要历史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认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一、交流交融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二、交往互利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各族走向融合
一、交流交融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预习展示】
朝代 中央管理机构 边疆管理机构 民族政策
秦朝 典客、典属国 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北逐匈奴、南抚夷越
汉朝 大鸿胪 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屯戍设田官、护乌桓校尉, 汉初和亲、武帝出击匈奴
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
材料1:秦统一后,郡以下为了突出少数民族特点,对少数民族集中的地方不称县,而称道。县“有蛮夷曰道”这种制度始于秦代。《睡虎地秦墓竹简·语书篇》记载:“南郡守腾谓县、道啬夫(秦代郡县级以下的官员)”。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秦郡以下设“道”的历史作用?
1、有利于安抚少数民族地区,从而巩固秦朝的统一。
2、有利于对少民族地区的管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3、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西汉疆域图
届次 姓名 任期
第一任 郑吉 前60年—前48年
第二任 韩宣 前48年—前45年
第六任 甘延寿 前36年—前33年
第七任 段会宗 前33年—前30年
第十任 韩立 前24年—前21年
第十一任 段会宗 前21年—前18年
第十九任 李崇 13年—23年
第二十一任 班超 91年—102年
第二十二任 任尚 102年—106年
第二十三任 段禧 106年—107年
西域都护府历任都护(前60---107年)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的意义?
1、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扩大了汉朝的疆域。
2、促进了西域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西域地区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交流交融,对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有着深远的影响。
3、有助于协调西域各国间的矛盾和纠纷,维护西域地方的社会秩序,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秦汉时期,中央政府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推进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这一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
【历史纵横】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东汉以来,西部、北部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时期,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羌、羯和鲜卑等。他们在西晋灭亡后开始建立政权,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各民族间彼此频繁接触,通婚杂居,互相影响。5世纪,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推行汉法,进一步推动了民族交融。在南方,三国时期的吴、蜀两国以及东晋、南朝的经济开发,加强了南迁中原人与东南、西南地区人民的交融。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选必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杂居与民族交融的时期。
阅读教材,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有什么特点?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预习展示】
朝代 中央管理机构 边疆管理机构 民族政策
隋朝 尚书省的礼部 鸿胪寺 郡县制,加强对岭南、流求得管理 册封
唐朝 设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 政治联姻、会盟、册封、
两宋 羁縻州 议和
材料2: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丰厚。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给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依据史料,结合教材分析文成公主入藏对唐朝的民族关系起到什么作用?
1、促进了汉文化在吐蕃的传播,加强了吐蕃与唐朝的文化交流。
2、促进了农业、冶炼、医学等先进技术在吐蕃的推广和应用,推动了吐蕃与唐朝的之间的经济交流。
3、促进了唐朝与吐蕃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隋唐时期与周边民族保持着良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大交融、大发展时期。
结合材料观察历史地图,你认为两宋的民族关系又什么特点?
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材料3: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都是仿照汉族王朝模式建立的,它们的统治范围不同程度、越来越深入地拓展到汉族居住区。边境冲突和民族争战使得汉族农业文明受到沉重的打击和破坏,但与此同时,北方民族政权又在开拓边疆、推动民族融合和民族文化发展等方面起到汉族王朝难以替代的作用。
---袁行霈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宋辽金夏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融合的时期。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预习展示】
朝代 中央管 理机构 边疆管理机构 民族政策
元朝 宣政院 少数民族地区设置行省 实行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
明朝 礼部 鸿胪寺 提督四夷馆 布置一系列军镇,号称“九边”; 东北设都司、卫、所; 西北设赤斤蒙古、沙洲、哈密; 西南设土司; 西藏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进行管辖 通过开放马市、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
敕封西藏僧俗领袖;
清朝 理藩院 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 沿袭土司制度,后“改土归流”,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 满蒙联姻、军事斗争
册封达赖和班禅
明初,稳定了中原,开始向边疆地区扩展,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全中国的大统一。为此,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治理,仍用“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在东北、西北地区建立羁縻卫所;对北部边疆蒙古鞑靼、瓦剌诸部分别封王;对西藏地区多封众建以分其势;对西南地区推行土司制度。进一步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清朝是继元朝之后又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在清朝统治下,中国社会维系了近200年的稳定局面,最终奠定了作为近代领土国家的版图,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得到了更近一步的加强。
元明清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巩固时期。
朝代 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 华夏族与各族走向融合
秦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民族杂居与民族交融的时期
隋唐 大交融、大发展时期
宋辽金夏 进一步融合时期
元明清 进一步发展巩固时期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以华夏民族为主体,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大家庭。
二、交往互利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朝代 对外交往
先秦时期 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流交往。
两汉时期 打通了陆海两个通道。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海路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东汉,光武帝赐“汉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与西域商路畅通。唐朝时期,造纸术等技术传到西亚地区。与外国的海路交流活跃。日本遣唐使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
宋元时期 宋朝海路发达,泉州成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元朝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很通畅。马可波罗来华,《马可·波罗行纪》。
明清时期 明清政府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这是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18世纪,清政府拒绝了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的贸易请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
材料4:汉武帝时开通海上丝绸之路,此后,这条路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路。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据材料简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
海路:古代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的海上贸易网络、是中国与东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和平交往的通道。
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繁荣(答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等,酌情给分)。
历史认识: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是东西方民族交流之路。
材料5:1793年,马戛尔尼一路受到中方热情款待,但其船队却被插上“英吉利贡使”的长幡。在他们的礼品清单上,“礼物”被改为“贡物”,负责接待他们的大臣在给皇帝的奏折中都是说他们远在重洋,经数万里之程,历十一月之久,来向天朝输诚纳贡……这种“认知系统”决定了“天朝”从皇上到臣民只能从狄夷“向化”、主动要成为中国“藩属”的角度来理解此事。——雷颐:《天朝体系vs条约体系--清廷的应对与反思》
阅读图片和文字史料,指出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反映了清朝什么外交思想,分析概括这一外交思想的特点?
外交思想:天朝上国的朝贡体制思想。
特点:古代中国朝贡体系是一种特殊的国际政治即:宗藩关系,是周边国家通过礼物的进贡确认对中央王朝的臣服和效忠。古代中国朝贡体制是一种特殊的贸易关系,宗主国更多是“薄纳厚赠”。古代中国朝贡体系是一种文化认同,将汉字文化与礼乐典章推广到周边国家,建立中华文化的认同体系。
历史认识:在古代,朝贡体系维系着传统中国影响下的世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近代前夜,随着世界格局的大变革,朝贡体系已经严重阻碍了传统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前221年
220年
581年
907年
960年
1368年
1840年
秦汉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秦朝设典客等;汉朝设大鸿胪等;秦汉修长城,北击匈奴;汉朝屯戍等
礼部和鸿胪寺;隋朝与琉球交流、册封冼夫人;唐朝和亲、羁縻州
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时战时和;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事务
明朝修长城筑九边;清朝设置理藩院、改土归流、设驻藏大臣、册封宗教首领、联姻等
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东汉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
隋朝: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常骏出航到赤土国。
唐朝:造纸术外传阿拉伯地区、海路交通活跃、日本派遣唐使
泉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元朝马可波罗来华
明朝郑和下西洋、海禁。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使团来华、闭关锁国
【课堂总结·时空建构】
民族关系
对外交往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