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6 16:1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明目标、定方向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通过了解形成过程,能够解释某些重要阶段中,货币演变的原因与影响。最终能够运用所学,分析当今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趋势。
二、看漫画、学经济
三、正时空、理知识
学生阅读教材,以时空为线,整理本课书线索——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
不求多、杂,但求精、准。
三、正时空、理知识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古代最初 贝币
春秋战国 铜铸币
宋朝 纸币
明清 白银
晚清 银元
1935年 法币改革
1948年 金圆券
建国后 人民币
1999年 新版人民币
三、正时空、理知识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816年 英国 金本位制
1929年 金本位制崩溃
二战后 布雷顿森林体系
20世纪70年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21世纪 多种货币影响力上升
四、研史料、探难点
专题一 秦朝统一货币
材料 至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大量出现。但由于当时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币制极为混乱。严重阻碍了赋税征收、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秦朝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思考:
(1)根据材料,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影响。
四、研史料、探难点
专题二 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从民生方面来看,白银货币化与社会变迁同步。首先,白银将社会各阶层卷入市场之中,农民要把粮食拿到市场上获取银子才可以缴纳田赋,促进更多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其二,白银货币化与新的经济成分增长;其三,社会各阶层的商业行为;最后,社会价值观的巨大变迁,全社会产生了对白银的巨大需求,那么社会的价值观一定就会变化。
——万明 《明代白银货币化与全球大合流》
中国从宋代至元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猛,客观上需要易于携带且价值量大的货币。洪武八年,明太祖命中书省造大明宝钞,但由于明代宝钞的发行并无准备金,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导致了百姓对宝钞的极不信任并弃而不用,万历年间实行“一条鞭法”,“计亩征银”,最终在制度上确立了白银法定货币的地位。明代银本位制的一个致命缺陷在于货币供给的不稳定,无法根本解决白银的供求矛盾,是历史的机遇促成了白银货币化切实可行。
——摘编自陈昆《宝钞崩坏、白银需求与海外白银流入》
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指出明朝法定货币的演变及其特点。
(2)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四、研史料、探难点
专题三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及其影响
面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金融体系的混乱、各国汇率的任意波动,各个国家更加怀念传统的国际金本位制。……1943年9月至11月,英美两国代表在华盛顿就战后货币体系问题进行会谈。由于英美两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相差悬殊,双方会谈的结果是采用“怀特计划”,同时吸收“凯恩斯计划”中的一些成分。
——摘编自张宇燕、李增刚《国际经济学政治》
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货币体系建立的背景。
(2)影响如何?
五、观热点、引思考
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它的主要宗旨是: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
五、观热点、引思考
思考:
(1)亚投行的成立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
(2)如何理解中国在当今货币体系中的“大国担当”?
六、课后练、再深化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新冠疫情下亚投行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深化本课书中“货币”发挥的重大作用。
完善知识结构,完成好课后练习。
六、课后练、再深化
1.史料记载:“黄金以镒(古代重量单位)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这种情况最可能出现于
A. 原始社会末期
B. 秦汉时期
C. 唐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六、课后练、再深化
2.《宋史 食货志 钱币》载:“蜀地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朱墨间错,以为私记,收入人户见(现)钱便给交子,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这表明此时的交子是
A. 自由流通的货币
B. 最早正规的纸币
C. 兑换货币的凭证
D. 国家发行的债券
六、课后练、再深化
3.《明史》中记载:明朝初年并没有“银法”(即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规定),到明英宗时规定“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这一规定
A. 有利于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 使白银成为唯一的货币
C. 意味着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
D. 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六、课后练、再深化
4.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协议确定浮动汇率,成员国自行选择汇率制度,取消黄金官价:实现黄金非货币化,按照市价自由交易。该协议表明
A.资本主义经济已摆脱“滞胀”
B.凯恩斯主义的主导地位得到强化
C.原有的货币体系已经崩溃
D.资本主义各国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六、课后练、再深化
5. 当面对金融危机呈恶化趋势时,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曾发表演讲,表示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他关注于这一体系
A. 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 建立的制度性协调机制
C. 保证公正合理经济秩序
D. 市场制度的普遍性建立
六、课后练、再深化
6.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六、课后练、再深化
【答案】
(1)对中国的影响: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缓解了通货膨胀;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推动中国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2)变化:金本位制取代银本位制;英镑成为中心货币(英国在国际货币关系中占统治地位)。
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殖民霸权的建立使英国拥有了大量的黄金储备;世界市场形成;清朝经济实力下降。
(3)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