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10《 老人与海(节选)》(共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10《 老人与海(节选)》(共5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6 09:1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当现实的狂风骤雨猛烈的吹打着我们的生活之时,当为了生计,我们不得不乘风踏浪,扬帆远航之时,我们该用怎样的姿态面对风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起寻找答案。
第一部分
知 人 论 世
海明威
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参加过美国对日战争,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1941年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过周恩来,并写过6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战争结束后,海明威定居古巴,后返美定居。1954年凭《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晚年身患重病,精神抑郁,1961年开枪自杀。
1899--1961
作者简介
海明威
1899--1961
作者作品
《太阳照样升起》1926
《永别了,武器》1929
《战场门铃响了》1940
《丧钟为谁而鸣》1940(又名《战地钟声》)
《老人与海》1952
《老人与海》
作者作品
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委员会的评价是:
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
《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文化常识
了解“冰山理论”(文学创作理论)
文化常识
“冰山理论”
八分之一
八分之七
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和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具体可见
蕴含在前者之中
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情感充沛而又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四大要素:①简洁的文字;②鲜明的形象;③丰富的情感;④深刻的思想。
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前情回顾
一、以“冲突”为重心的叙事节奏。
二、困境中的人物面貌。
三、面对困境的人生抉择。
目录
思考:小说围绕着老人和海,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小说整体情节概括
一、小说整体情节概括
时间 海 老人
85天 清晨 老人出海 老人无法拉动绳索
中午 大马林鱼一直拖着小船游动
86天 清晨 大马林鱼一点不疲乏 老人决定与鱼对峙到底
上午 大鱼把老人拖到船头跳出水面 老人痛恨手抽筋
下午 大马林鱼继续游动 老人感到疲乏
夜里 大马林鱼继续游动 老人睡了一觉
87天 上午 大马林鱼开始绕圈 老人杀死了大马林鱼
下午 一波鲨鱼来袭 老人与鲨鱼搏斗
任务一:以老人的视角为《老人与海》编制目录。
一、小说整体情节概括
·八十四天的霉运
·与小男孩相谈
·黎明中起航
·邂逅大马林鱼
·大马林鱼到手啦!
·战胜鲨鱼
·带着鱼骨架回家
·梦见雄狮
以事件为角度:
一、小说整体情节概括
以意象为角度:
·老人与孩子
·老人与大海
·老人与大马林鱼
……
以老人的话语为角度
……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海》小说的高潮部分,请在文中找出老人与鲨鱼的5次搏斗。
搏斗情形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鲨鱼品种
鲨鱼数量
间隔时间
老人作战 工具
结局
灰鲭鲨
一条
一小时后
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加拉诺鲨
两条
两个钟头后
杀死加拉诺鲨,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鲨鱼
成群结队
短棍、舵把
老人被打败了,大鱼只剩残骸
铲鼻鲨
一条
绑着刀子的桨
杀死铲鼻鲨,刀子被折断
加拉诺鲨
两条
短棍
两条加拉诺鲨受重伤,大鱼被咬烂一半
二、选文部分情节梳理
鱼叉
绑着刀子的桨
接着
从傍晚到太阳快落山
从太阳落山到半夜
写鲨鱼游得快,身子强健,武器好,凶残嗜杀,会去咬桨或船舵,趁海龟在水面上睡觉时就把它们的腿和鳍状肢咬掉。这样描写鲨鱼是为了反衬老人坚强的决心和十足的自信,突出“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形象。
【思考1】分析手法
问题探究
作者多次对鲨鱼进行描写的目的何在
这条鲨鱼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当那一大片暗沉沉的血渐渐下沉,扩散到一英里深的海水里的时候,它就从深处游了上来。鲨鱼莽莽撞撞地一下子冲过来,划破了蓝色的水面,豁然出现在太阳底下。
【思考2】分析语言
问题探究
分析下列句子的语言特点和效果。
这段描写鲨鱼刚出现时的情景,语言平实自然,主要借助一系列的动词,就把鲨鱼来势的凶猛快捷、形势的紧迫立刻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两条鲨鱼一齐紧逼而来,他一看见离他最近的一条张开嘴,……趁鲨鱼从大鱼身上往下溜的时候,他又狠狠地打在鲨鱼的鼻尖上。
【思考2】分析语言
问题探究
分析下列句子的语言特点和效果。
这段文字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多用动词,鲜明生动,给人以惊惧、紧张感,但这种感情不直露,而是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含在自然的行文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三、以冲突为重心的叙事节奏
思考:小说中除了老人与鲨鱼的冲突,围绕着老人,还有其他冲突吗?
大马林鱼
老人
鲨鱼
捕鱼
守鱼
证明自我的欲望与强大的阻挠或障碍间的冲突
三、以冲突为重心的叙事节奏
思考:作者用了一句话写了老人的前84天,而用几乎一本书写了随后的3天,这样的叙事节奏有什么用意呢?
故事核心:冲突=欲望+障碍
以冲突为核心的叙事节奏对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塑造有什么作用?
一、以“冲突”为重心的叙事节奏。
二、困境中的人物面貌。
三、面对困境的人生抉择。
目录
任务一: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老人?给老人加一个修饰语。并联系整本书,找到文本依据。
一、老人形象赏析
问题探究
原文:
分析人物形象
走霉运……
·他是个老人,独自驾一条小船在湾流中捕鱼,这回连续出海八十四天,一无所获……男孩的父母就对孩子说,这老头如今晦气到家了,真是倒霉透顶。
·那船帆用面粉袋打了几个补丁,收拢起来真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帜。
问题探究
原文:
分析人物形象
孤独(柔情)
……
·棚屋里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泥地上还有一块地方可以用木炭烧火做饭……上面有一幅彩色的《耶稣圣心图》,还有一幅《科伯圣母图》,都是他妻子的遗物。原先,墙上还挂着一幅他妻子的着色照片,因为一瞧见那照片就让他感到孤单,他就取下来,放在屋角的搁板上自己那件干净的衬衫底下。
·一个人在黑暗中手无寸铁。怎么对付它们呢
问题探究
原文:
分析人物形象
苍老
大不如前
……
·老人瘦骨嶙岣,颈背上刻着深深的皱纹
……他的双手由于常用钓线拖拽大鱼,勒出了很深的疤痕。可是,这些伤疤没有一处是新的,和没有鱼的沙漠里风雨侵蚀留下的痕迹一样古老。
·他想,我太老了,没法用棍子打死鲨鱼了。
任务二:在和鲨鱼搏斗的过程中,老人有很多内心独白,整理并概括老人的形象特征。
一、老人形象赏析
一、老人形象赏析
分析人物形象
时间节点 心理状态
第一条鲨鱼来时
第一次击退鲨鱼后
第二次击退鲨鱼后
击退铲鼻鲨
击退加拉诺鲨
鲨鱼群来袭时
击退鲨鱼群后
回家时
一、老人形象赏析
内心独白:
分析人物形象
勇敢
不屈服
……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也许能制服它。
跟他们斗,我要一直跟他们斗到死。
“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思考2】分析语言
问题探究
分析下列句子的语言特点和效果。
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圣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小说中的老渔夫圣地亚哥虽然最终没能保住大鱼,但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一、老人形象赏析
内心独白:
分析人物形象
疲惫,
有摇摆,
想放弃……
·真希望是一场梦,希望根本没有钓上这条鱼,而是独个儿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
·他们算是把我打垮了,老家伙,你从骨子里累了,
·但愿不用搏斗,他想,真希望不用再搏斗了。这次他心里明白,搏斗也是徒劳。
分析人物形象
问题探究
在与鲨鱼的搏斗过程中,我们会发觉老人的性格似乎比较矛盾,他经常会自我否定,找到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老人认为自己给打败了,是因为他的马林鱼仅剩一副空骨架,因为他的身体、精神疲劳到了极点,他甚至后悔捕到这条鱼。这些看似消极的心理描写,并没有削弱对老头儿形象的塑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正试图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真正的鲨鱼。 这样的描写也正是突出了“真实性”。
【思考3】分析人物形象
问题探究
在与鲨鱼的搏斗过程中,我们会发觉老人的性格似乎比较矛盾,他经常会自我否定,找到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同时,老头儿是作者笔下最典型的“硬汉子”形象,他能面对险恶形势毫不气馁,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在精神上压倒敌人。在与鲨鱼搏斗时,老头儿有短暂的犹豫甚至是畏惧心理,这是正常的,这是几乎为战斗而耗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想法,但是,当情势危急时,老人又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战斗,这样,不但没有削弱老人的“硬汉”形象,反而使这个形象更丰满、更真实。
一、老人形象赏析
内心独白:
分析人物形象
用偶像激励自我
·不知道了不起的迪马吉奥会不会欣赏我一举击中鲨鱼的脑袋。
一、老人形象赏析
原文:
分析人物形象
追求卓越
非同寻常
男孩:我想办法让船主到远处打鱼。
老人:他可不愿在太远的地方捕鱼。
男孩:别忘了,这可是九月份。
老人:正是大鱼上钩的时候,五月份人人都能当个好渔夫。
一、老人形象赏析
内心独白:
分析人物形象
乐观
船还是好好的,它还算完好无损。
一、老人形象赏析
原文:
分析人物形象
善良仁慈博大,内心温柔
·这些飞翔的鸟儿,落到海面上觅食,发出细微的哀鸣,在大海的映衬下显得如此脆弱。
·它们(海豚)真好,”老人说,“嬉戏、打闹,相亲相爱。它们跟飞鱼一样,是我们的兄弟。
·“你要是乐意的话,就待在我家吧,小鸟。”
·可老人一贯把大海想象成女人,她向人们施与或拒绝施与莫大的恩惠,如果她做出什么狂暴或者邪恶的事情,那也是出于无奈。
【思考1】分析手法
问题探究
作者在塑造圣地亚哥这一形象时,笔力主要集中在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再现这一场景的?
5次与鲨鱼的搏斗
老人的2次心理活动
动作描写
坚强的意志
高贵的自信
不败的生活准则
直面未来的勇气
老人形象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任务三: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是“硬汉”形象的代表,是“硬汉”精神的化身。请为“硬汉精神”写一个词条。
提示:社会中下层人物、个体生命力量、高傲的尊严、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二、硬汉形象拓展
“硬汉形象”是指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文化常识
了解“硬汉形象”
▲《战狼》中的硬汉形象
拓展思考:查阅海明威的人生经历或阅读他的传记,思考海明威是不是“硬汉”?
二、硬汉形象拓展
问题探究
文章中出现了马林鱼、老人、大海、鲨鱼这些意象,有什么样的象征意味?
老人:象征外部遭受困厄,精神高贵的主体
大海:生命力、可能性、风险与机会并存、证明自我的场所
马林鱼:美好的理想,高贵的精神品格
鲨鱼:阻碍,多且强劲
小男孩
照顾、理解、信任、力量
精神影响和延续
艰难获得与迅速失去
个体独自
面对命运
硬汉精神
桑地亚哥
人生理想
大马林鱼
人生舞台
大海
悲剧命运
鲨鱼
问题探究
文章中出现了马林鱼、老人、大海、鲨鱼这些意象,有什么样的象征意味?
【思考4】分析艺术特色
问题探究
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有“电报式风格”。在本文中,这种特点有哪些体现?
①结构简单。人物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电报式风格”:海明威简洁明快的文风的俗称。他擅长用极其精炼、朴实、直观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并通过着墨不多的景物描写,情景交融地烘托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②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③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你认为老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在世俗的眼光看来,桑地亚哥也许是一个失败者,但是在海明威的笔下,他却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他不向命运低头,无论再怎么艰苦的环境都能凭借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抗争。他是硬汉形象的代表。他是一个捍卫了自己灵魂尊严的人。
深入探究
本文为什么以“老人与海”为题 “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本文写的是老人捕获大马林鱼后在海上独自与鲨鱼搏斗的全过程,让我们感受了一场大海与风浪的洗礼,也充分领略到大海中壮阔、美丽、富饶、仁慈、凶险、残忍的种种场景。因此以“老人与海”为题。
作用:以“海”作为背景,更能烘托出老人在厄运险境中的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硬汉精神。
深入探究
注定失败的抗争有意义吗?
过程远比结果重要。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在于他获得了什么,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勇敢、坚强、执着的精神。
试着把困难和挫折当做一顿难吃的早餐,咽一咽总会吞下去的。记住,难吃的背后意味着营养。
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这一部分通过老人智斗鲨鱼、勇斗鲨鱼、百折不挠斗鲨鱼的过程,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歌颂了圣地亚哥英勇顽强的精神,体现了人要顽强斗争夺取胜利,并勇敢地面对失败的态度。
明晰主旨
【拓展阅读】
硬汉海明威
1899年7月21日,欧内斯特·海明威出生在世界五大湖之一的密执安湖南岸,一个叫橡树园的小镇。家里一共有六个孩子,海明威是第二个。父亲的影响使海明威终生充满了对捕鱼和狩猎的热爱。海明威29岁时,父亲因为糖尿病和经济困难,用手枪自杀了。
14岁时海明威在父亲支持下报名学习拳击。第一次训练,他被职业拳手打伤,第二天裹着纱布仍跳上拳台。20个月之后,海明威在一次训练中被击中头部,左眼受伤。
中学毕业以后,在堪萨斯明星报做了见习记者。在这里,海明威专心致志,很快掌握了新闻写作的技巧,并形成了自己的文字风格。
1918年5月,加入了美国红十字战地服务队,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战场。7月初的一天夜里,海明威被炸成重伤,一个膝盖被打碎了,身上中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达230余块,一共做了13次手术,换上了一块白金做的膝盖骨。有些弹片没有取出来,到死都留在体内。那年他刚19岁。
大战后海明威回到美国,海明威依旧勤奋写作。1919年夏秋,他写了12个短篇,寄给报社被全部退回。母亲警告他:要么找一个固定的工作,要么搬出去。海明威从家里搬了出去,因为什么也改变不了他献身于文学事业的决心。他只想做第一流的、最出色的作家。
1922年冬天,他承受了自己全部手稿丢失的痛苦。1923年,海明威的第一部著作《三个短篇和十首诗》在法国的一个非正式出版社出版。
总共只印了300册,在社会上毫无影响。
作为记者,海明威很受欢迎。但他呕心沥血写成的小说,却没有报刊肯用。尤其令他伤心的是,退稿信上总是称他的作品为“速写录”“短文”,甚至说是“轶事”,根本就不把他的稿件看成是文学创作。1924年,海明威辞去记者工作,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在这艰难的时候他的妻子带着儿子走了。他除了通宵达旦地写作,只能把看斗牛当作娱乐。
1925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也升起了》问世,立即博得了一片喝彩声,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了20年代那一代人的典范之作。这部小说用美国女作家斯泰因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作为题辞,作品契合了当时人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从而产生了一个文学流派
——“迷惘的一代”,而海明威就成了这个流派的代表。
《太阳也升起了》发表之后,“迷惘的一代”文学的影响在欧洲许多国家一天天扩大。1929年,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问世。这本书在几个月内就销售了10万册,是海明威20年代的代表作,也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好莱坞为购买小说的摄制权,出了空前的高价。
进入30年代,国家虽然正处在经济危机之中,海明威却捕鱼打猎,观看斗牛,过得十分愉快。1932年,海明威发表了关于西班牙斗牛的专著《死于午后》,被称为斗牛题材的经典著作。1933年他去非洲打猎和旅行,并出版了《非洲的青山》一书。1936年他又写成了短篇佳作《乞力马扎罗的雪》和《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它们是他最成功的短篇
小说,均被拍成电影。
1939年,海明威写成他自己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塑造了“硬汉”罗伯特。小说出版后几天,妻子波林与他离婚。不久,他和女作家玛莎结婚,一起到中国来度蜜月。他们作为战地记者采访了我国的抗日战争,写了6篇中日战争的报道,高度赞扬了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海明威始终态度鲜明地反对法西斯分子。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的当天,海明威就参加了海军。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战。他改装了自己的游艇,配备了电台、机枪和几百磅炸药,要与德国潜艇同归于尽,但海上追踪德国潜艇近两年,始终没有找到相撞的机会。
50年代初,海明威发表了他最优秀的作品《老人与海》,“硬汉”
老人有着作者自己的影子。这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是他全部创作中的瑰宝。不久,他因此而获得了普利策奖。
海明威怀念非洲和狩猎生活。1954年1月,他又和妻子去非洲打猎。两次从飞机失事中站起,却带给他长长的一串病名:关节粘连、肾挫伤、肝损伤、脑震荡、二度和三度烧伤、肠道机能紊乱……身体尚未康复,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降临到他的头上了。他无法亲赴瑞典领奖,只好委托驻斯德哥尔摩的美国大使代他出席庆典。授奖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他的作品“硬汉”形象众多。
在完全丧失工作能力之后,1961年7月2日清晨,这位身高6英尺,体重220磅的巨人,把心爱的双筒猎枪放进嘴里,扣动了扳机。
拓展阅读
问题:文章题目为“硬汉海明威”,这“硬汉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每个方面请各用一个事例证明。
体现在战胜身体的痛苦方面:14岁与职业拳手的战斗;一战身中230多块弹片弹头;两次飞机失事;
精神方面的(或文学方面)“硬汉精神”:在母亲的警告中选择搬出家里从事写作
抗击法西斯方面:参加海军打算与德舰同归于尽。
海明威名言
【素材积累】
你可以把我打倒,但是你永远不会把我打败。把我打倒是我身体跌倒,但你永远打败不了我的心 。
生活与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只要不计较得失,人生便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
偏执是件古怪的东西。偏执的人必然绝对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而克制自己,保持正确思想,正是最能助长这种自以为正确和正直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