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了解西汉建立的基本情况,掌握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
2.通过研读与课本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3.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认识“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学习目标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前180年,吕后一死,大臣迎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刘启在位16年,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并削弱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 。
整体感知
“汉并天下”瓦当
时间:
都城:
公元前202年
长安
指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汉并天下”瓦当: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的“汉并天下”瓦当。
一、西汉的建立
二、休养生息的政策
1. 背景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当时天下刚刚平定,所以大城市和著名都会的人口消散消亡,户口记载可循的只有十分之二三……
——《二十四史全译本·史记》
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弱,残破荒凉,人口锐减,生活困苦
二、休养生息的政策
2. 含义
休养 生息
休息保养
人口繁殖
休养生息的含义是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已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的政策。
二、休养生息的政策
3. 主要措施
刘邦采取了哪些措施恢复经济,稳定统治?
(1)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2)释放奴婢,增加农业劳动力;
(3)鼓励生产,轻徭薄赋,减轻赋税、徭役和兵役。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注重农业生产。
通过休养生息,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前180年,吕后一死,大臣迎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刘启在位16年,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并削弱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 。
三、“文景之治”
1. 人物介绍
三、“文景之治”
2.主要措施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三、“文景之治”
2.主要措施
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
汉景帝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但坚持三十税一。他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
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降低田赋
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为打三百板子,把斩去左脚改为打五百板子。
一是减少笞数。
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刑具笞杖用竹板做成,须削平竹节;笞打的部分是臀部;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
三、“文景之治”
2.主要措施
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you)、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书·文帝纪第四》
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三、“文景之治”
2.主要措施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三、“文景之治”
“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
——班固《汉书 文帝纪》
故百姓无内外之繇,得息肩於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馀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
——司马迁《史记 律书》
(1)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3.表现
历史上把汉文帝、汉景帝时期,这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称之为“文景之治”。
三、“文景之治”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司马光《资治通鉴》
“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
——班固《汉书 食货志》
(2)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
3.表现
为什么会出现秦亡汉兴的局面?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秦始皇陵
汉文帝的霸陵
三、“文景之治”
合作探究
秦亡汉兴原因:
(1)秦朝统治者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2)汉朝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出现了治世局面,而且汉朝统治者勤于整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
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
当堂小结
1.如图是“汉并天下”瓦当。它是为了纪念汉朝建立、统一天下而制作的。“汉”的建立者及“汉并天下”的时间分别是( )
A.刘邦、公元前3世纪晚期
B.汉文帝、公元前2世纪早期
C.项羽、公元前2世纪晚期
D.汉高祖、公元前3世纪早期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A
C
当堂测评
4. “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3.下列对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士兵还乡务农 B.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C.轻徭薄赋 D.废除了徭役和兵役
D
A
当堂测评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汉建立的基本情况,掌握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
2.通过研读与课本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3.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认识“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教学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知识结构】
【自主学习】
西汉的建立
西汉建立: 年,刘邦建立汉朝,称为西汉,定都 。刘邦是 。
汉初的社会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社会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十分贫困,经济萧条。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首要问题。
休养生息政策:
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高祖采取的措施:
下令“ ”,让士兵还乡务农;
将奴婢释放为 ,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
文景之治:
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
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 ,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 。
减轻刑罚:重视“ ”,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提倡节俭:提倡 ,反对奢侈浮华。
表现(治国效果):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即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 。
【合作探究】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往往特指西汉和东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檐头的建筑附件。右图所示瓦当上写着“汉并天下”四字。你认为该瓦当可能是为了纪念何事而作?
【夯实基础】
1.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开展“阅读史学经典,品悟汗青墨韵”的读书活动。下图是其中一本书的章节目录(节选)。据此判断,该书介绍的历史人物应该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献帝
2. 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
A.吸取秦亡教训
B.减轻人民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
3.“文景之治”是指( )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4.今天我们强调要以“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
5. 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
A.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
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那时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材料二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意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材料三 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线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状况?
(2)依据材料二,请概括汉初统治者为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3)文帝和景帝两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统治局面被称作什么?
(4)有了前几代皇帝的奠基,西汉终于在哪位皇帝时进入了鼎盛?
【培优提升】
(2020·四川眉山)1.在建立汉政权前后,刘邦分封了7个异姓诸侯王,如韩信为齐王,英布为淮南王。但后来,他以各种理由诛杀了其中6个异姓王。刘邦剪除异姓王( )
A.目的是强化专制皇权 B.深受分封制观念影响
C.体现他统治十分残暴 D.导致王国问题的形成
(2020·广西贺州)2.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当时( )
A.廉政风气形成 B.控制豪强地主势力 C.监视地方官吏 D.彻底废除严刑苛法
(2020·山东东营)3.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提倡( )
A.以农为本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该瓦当是为了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全国,建立西汉而作。
【夯实基础】
ADBBD
6.(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
(2)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重视农业;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3)文景之治
(4)汉武帝
【培优提升】
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