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0-26 11: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科技仿生学内容的是 ( )
A.飞行员身上的“抗荷服” B.冷光灯
C.悉尼歌剧院的薄壳建筑 D.天文馆的球形建筑
2.与鸟类飞翔生活无直接关系的特征是
A.身体流线型,体被羽毛 B.具有坚硬的角质喙
C.胸骨、胸肌发达 D.粪便、尿液随时排出
3.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下列关于其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B.卵在陆地上发育成幼鳄
C.体表覆盖角质鳞片 D.用皮肤和肺呼吸
4.下列关于鸟类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很多猛禽是鼠类的天敌
B.很多家禽是人类食物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C.有些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以捕捉饲养
D.禽流感爆发时,某些鸟类会给人类带来传染疾病的威胁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下列与莺和燕适应飞行生活无关的是(  )
A.前肢变成翼 B.食物残渣很快随粪便排出
C.长骨中空 D.有喙无齿
6.下列属于蝗虫呼吸器官的是(  )
A.气管 B.肺 C.鳃 D.皮肤
7.向朋友挥动手臂打招呼时,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③④①②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8.用牛肉汁与琼脂混合在一起,制作成培养基,可以作为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材料,制作该培养基主要是为了给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提供( )
A.水分 B.空气
C.无机盐 D.有机物
9.“美人鱼”的字名叫儒艮,是由于母兽给幼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就像人类的哺乳,你认为美人鱼属于(  )
A.鱼类 B.软体动物 C.两栖类 D.哺乳动物
二、填空题
10.在教室或草地、林中、汽车站旁等地方,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这属于培养细菌和真菌步骤中的______这一步。
11.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一般都是由______外壳和内部的______组成,不能独立生活。
12.炎热的夏季,洗净晾干的鞋一般不会长霉,而脏鞋就容易长霉,此外真空包装的食品也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由此可以推测,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的条件有____、水、适宜________和空气等。
13.除了双壳类动物,软体动物还有_____、______、______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_____,大多具有_____,运动器官是______。
14.蜘蛛(有4对足,没有翅和触角)、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_______动物。
15.蒸熟的馒头松软多孔,是因为和面时加入了酵母菌,使面粉发酵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气体遇热膨胀的缘故。
16.人体的骨骼肌有600多块,每块骨骼肌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骨骼肌收缩或舒张时,牵引________绕着关节活动,而产生躯体运动。
17.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_________、各种生物的_________和所占的__________总是维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种现象叫作生态平衡,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的成分,其主要作用有帮助维持____________,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
18.鱼的呼吸器官是_____,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这是鱼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19.双壳类动物可以用______缓慢地运动,利用_____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三、综合题
20.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总是相统一的。有人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21.实验探究
近几年,人们主要采用粉碎后堆肥还田的方法处理城乡公共绿地上大量枯枝落叶等垃圾。在堆肥的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了“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研究,实验方案及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组别 实验材料及数量 实验材料处理 控制条件 实验现象
甲组 形状,大小相似的杨树落叶10片 ①清洗,灭菌②置于无菌环境 适宜的温度、湿度 一周后杨树叶无变化
乙组 同甲组 ①清洗,灭菌②接种细菌③置于无菌环境 A 一周后杨树叶出现腐烂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兴趣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
(2)补充实验记录表:表中A处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实验时取10片杨树叶,而不是1片,目的是___________。
(4)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5)垃圾分类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生活中,我们用过的矿泉水瓶和废纸张应投入如图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垃圾箱里。我市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市民,你可以做什么___________(至少一点)
五、资料分析题
22.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人们在对动物的观察过程中发现,不同动物的捕食行为各具特色。
蛇的种类繁多,分布于世界各地,但绝大多数蛇只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食物种类也比较单一,蛇的捕食策略大体分为三类:无毒蛇多以“绞杀”模式制服猎物,即用细长的身体卷住猎物,体侧肌肉持续收缩,导致猎物昏厥或死亡后再将其吞噬。观察红纹滞卵蛇(无毒蛇)捕食时发现,无论是成年蛇还是初生幼蛇,都采用的是“绞杀”模式。毒蛇大多不“绞杀”猎物。紫砂蛇(轻毒蛇)一般会咬住猎物不放,被称为“噬咬”模式,长时间的“噬咬”以保证足够的毒液进入猎物伤口,导致猎物活动能力减弱或丧失后将其吞噬。大多数剧毒蛇则采用“击杀”模式对付猎物。如响尾蛇(剧毒蛇)捕食老鼠时,先静静地潜伏,等待猎物进入攻击范围后突然发动袭击,在极短的时间里将致命的毒液注入猎物体内,继而将猎物放开任其逃跑(当然,猎物大多因为中毒而不能跑远就失去运动能力),再依靠敏锐的嗅觉循着气味找到濒死的猎物,将其吞噬。
豹属的大型猫科动物都善于捕猎,但策略有所不同。虎一般会咬断猎物颈椎,损毁对方脊髓。狮会使猎物窒息而死,但不同狮群的具体做法又有不同,有的靠紧咬住猎物的喉部导致其窒息,有的靠咬住口鼻部不放导致猎物室息。幼年虎或狮会观察成年个体的捕猎过程,并在与同伴的“打闹”中锻炼“埋伏”、“扑咬”等技巧。成年个体也会将击伤的猎物交给幼体处理,锻炼它们控制和杀死猎物的能力。一些捕猎技巧代代相传,形成了一定的“捕猎文化”。
(1)蛇属于爬行纲动物,多数种类没有孵卵、育幼等行为。红纹滞卵蛇中,无论成年蛇还是出生幼蛇,都采用“绞杀”模式捕食猎物,说明该行为属于________(先天性/学习)行为。
(2)根据文中信息推测,黑眉锦蛇(无毒蛇)的捕食策略可能是“________”模式,铅色水蛇(轻毒蛇)的捕食策略可能是“________”模式。
(3)狮和虎都属于哺乳动物,它们具有的胎生和哺乳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幼年个体通过观察、练习而获得捕猎技巧的过程属于________(先天性/学习)行为,这类行为有利于它们更好地________复杂的环境。
试卷第11页,共3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抗荷服”原理是:采用给服装充气的方法,在正过载作用时对人体腹部和下肢加压,以减少内脏变形和移位,阻止血液向下半身转移,从而保证头部的循环血量。这是模仿长颈鹿的循环系统,A不符合题意。
B.“冷光灯”是采用21世纪未来主要光源材料冷光板。冷光全称电激发光,它是一种转换电能为光能的现象,结合多种物质来产生光源,它在运转的过程中不会发热的低温光源。这是模仿萤火虫尾部发光原理,B不符合题意。
C.悉尼歌剧院的“薄壳建筑”模仿的是乌龟的背甲,C不符合题意。
D.天文馆的球形建筑没有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不属于科技仿生,D符合题意。
2.B
【详解】
A.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被羽毛有利于保温,都适于鸟类的飞行, A不符合题意。
B.具有坚硬的角质喙,鸟喙为鸟类区别于其它脊椎动物的特有结构,与飞翔生活无直接关系,B符合题意。
C.龙骨突发达,有发达的胸肌,肌肉负责带动翅膀从而达到飞的目的,为飞行提供了动力,适于飞行,C不符合题意。
D.鸟的直肠短,粪便、尿液随时排出,有利于减轻体重,利于飞行,D不符合题意。
3.D
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D符合题意。
4.C
【分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
A.鼠类吃农作物,农作物是人类的主要食物,猫头鹰等猛禽是鼠类的天敌,对人类有益,A正确。
B.家禽、家畜以及水产动物的肉是人类食用的主要部分,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因此,鸡、鸭等家禽是人类食物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B正确。
C.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我们应合理地保护、开发和利用鸟类资源,不可以随意捕捉饲养,C错误。
D.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有些鸟类能传播禽流感等人鸟共患的传染病,对人类有害,D正确。
5.D
【详解】
A.鸟类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A不符合题意。
B.鸟类直肠短,不储存粪便,食物残渣很快随粪便排出,减轻飞行时的体重,利于飞行,B不符合题意。
C.长骨中空,内充气体,骨骼轻且薄,可减轻体重,有利于鸟类飞行,C不符合题意。
D.有角质喙与飞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D符合题意。
6.A
【详解】
蝗虫生活在陆地上,在蝗虫胸腹部的左右两侧有一些小孔是气门,为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而在蝗虫体内真正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气管,所以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
故选A。
7.A
【详解】
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肌腱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故运动发生的顺序是: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 ②骨绕关节转动。因此向朋友挥动手臂打招呼时,发生的正确顺序是:③④①②,故A正确。
8.D
【详解】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常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琼脂是制作培养基的常用凝固材料;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在进行接种,接种后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恒温培养。在培养基中,含有一定的水分和有机物,主要是给细菌和真菌提供有机物。
9.D
【详解】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美人鱼”的学名儒艮,虽然生活在水中,运动方式是游泳,但母体给幼体喂奶,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10.接种
【详解】
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将目的微生物移接到培养基质中的过程叫做接种。空气中有微生物,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号,此过程中空气中的微生物落入培养皿中,故这属于培养细菌和真菌步骤中的接种这一步。
11.蛋白质 遗传物质
【详解】
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病毒,这就是它的生殖方式。病毒一旦离开寄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12.有机物 温度
【详解】
细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 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潮湿的地方放置的食品、衣服容易长毛、发霉,将鲜果、鲜菜制成干果、干菜能够长期保存不腐烂,表明真菌的生活需要- -定的水分;温度高的地方比温度低的地方食物更容易变质,鱼肉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内冻得硬邦邦的,根本不用担心它会发霉,表明真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果密封在罐头瓶中可保存几年之久,罐头瓶中缺少空气,真菌生长繁殖慢,表明真菌的生活需要空气(氧气)同时真菌的生活还需要有机物。
13.石鳖 蜗牛 乌贼 外套膜 贝壳 足
【详解】
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代表动物有:章鱼、枪乌贼、扇贝、蛾螺、河蚌、蜗牛、田螺、文蛤、缢蛏、石鳖、牡蛎、鲍等。
14.节肢
【详解】
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一般着生有两对翅、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所以,蜘蛛(有4对足,没有翅和触角)、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
15.二氧化碳
【详解】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空。
16.肌腹 肌腱 骨
【分析】
(1)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2)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详解】
人体的骨骼肌有600多块,每块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健两部分。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因此骨骼肌收缩或舒张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而产生躯体运动。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
17.种类 数量 比例 生态平衡 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合理答案)
【详解】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中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8.鳃
【详解】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可以看到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因此,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这是鱼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19.足 鳃
1.双壳类动物是指具有两片贝壳的软体动物,双壳类动物是一种软体动物,它们的壳分成两半,由骨肉形成的交合部联接起来,身体躯干就生长在交合部之上。
2.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详解】
双壳类软体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通过身体后端的入水管吸入水,再通过出水管排出体外,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未消化的残渣。
20.“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这句话,较形象地描述了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鸟翼有大型的羽毛,使鸟能振趐高飞;骨骼轻、薄、坚固,可减轻体重;胸骨有龙骨突,胸肌发达,可牵动两翼飞行;消化能力强、排泄快,可减轻体重;呼吸作用旺盛,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可快速产能以补充飞行时的能量消耗,等等
【详解】
“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这句话,较形象地描述了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鸟翼有大型的羽毛,使鸟能振趐高飞;骨骼轻、薄、坚固,可减轻体重;胸骨有龙骨突,胸肌发达,可牵动两翼飞行;消化能力强、排泄快,可减轻体重;呼吸作用旺盛,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可快速产能以补充飞行时的能量消耗。
21.(1)细菌对植物落叶有分解作用吗
(2)适宜温度、湿度
(3) 有无细菌 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4)细菌对植物的落叶有分解作用
(5) C 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骑车、徒步出行/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22.先天性 绞杀 噬咬 学习 适应
【详解】
(1)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外具有坚韧的卵壳,所以属于爬行动物。红纹滞卵蛇中,无论成年蛇还是出生幼蛇,都采用“绞杀”模式捕食猎物,说明该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2)根据文中信息推测,黑眉锦蛇(无毒蛇)的捕食策略可能是“绞杀”模式,铅色水蛇(轻毒蛇)的捕食策略可能是“噬咬”模式。
(3)幼年个体通过观察、练习而获得捕猎技巧的过程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这类行为有利于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答案第11页,共22页
答案第11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