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空气丶物质的构成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课后习题科粤版(2012)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空气丶物质的构成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课后习题科粤版(2012)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26 16:1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空气丶物质得构成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课后习题科粤版(2012)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共11题)
1.我们能够嗅到远处花香的事实可以说明
A.分子有质量 B.分子之间有空隙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2.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有单质生成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C.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8种物质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3.根据分子的相关性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
C.热胀冷缩——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D.一滴水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4.宏观事实用微观解释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6000L氧气通过加压能装入40L的钢瓶中——氧分子变小了
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6.2020年7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发射该卫星的火箭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
B.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C.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氧分子静止不动
7.“城古一壶酒,为有暗香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古诗中反映出的分子性质是
A.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8.2020年春节,我们有时看到远处在放烟火,过一会就可以闻到火药味,这种现象说明(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分子间有空隙
9.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分子不断运动”的是( )
A.气体容易压缩 B.八月桂花飘香
C.冬天水管破裂 D.一滴水含有几亿个分子
10.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只有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C.17g甲物质里所含氮元素的质量是14g
D.该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是1︰1
11.北京的春天,桃杏樱梅竞相开放,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由原子构成
二、综合题(共4题)
12.我们用化学学科认识事物的方式全面了解认识“空气”。
(1)从物质分类角度:新鲜的空气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角度用“○”表示氧原子,“●”表示氮原子
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
②同温度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下列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3)从环保角度:下列做法有利于净化空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②多使用“共享单车”
③实施绿化工程,减少扬尘污染 ④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4)如图为一款新型环保车,可通过 360°旋转的“大炮筒”向四周喷水,从而缓解极端恶劣天气给人带来的不适。分析这款环保车喷水的作用是________
(5)实验探究角度: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空气成分的测定。
①实验前,应首先检查__________确保实验成功。
②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实验中红磷应取过量的原因________
③实验中,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时,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④该实验中能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并说明理由________
13.认识酒精灯中的酒精
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所用燃料为酒精,某同学通过观察、实验和查阅资料,整理了下列有关酒精的信息:①酒精又名乙醇,化学式为C2H5OH;②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易燃烧,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⑥常用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⑦点燃酒精灯,酒精在灯芯处汽化后发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以上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 _____ ,化学性质的是 _____ (填序号)。
(2)组成酒精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 ,各种“酒”中均含酒精(乙醇),假酒中因含少量甲醇(CH3OH),饮用后使人中毒,轻者失明,重者死亡,乙醇和甲醇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_____ 。
(3)酒精易挥发,因此酒精灯不用时应盖上灯帽,酒精挥发发生的是 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_____ 。
a.酒精分子的运动速率 b.酒精分子的构成 c.酒精分子之间的排列方式 d.酒精的化学性质
e.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 f.酒精分子的能量 g.酒精分子的质量
(4)写出酒精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_____ 。
(5)某同学仅用干燥的烧杯和澄清的石灰水就证明了点燃酒精灯时,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该同学的实验方法是: _____ 。
(6)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_____ 。
A 燃烧匙 B 试管 C 量筒 D 蒸发皿
(7)用分子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同学利用实验室中的酒精和水探究分子的性质,如图,在小玻璃药瓶中注入约一半体积的水,再向瓶中加入滴有蓝墨水的酒精,塞上瓶塞,液体液面处于a处,用手指堵住塑料管口,上下颠倒玻璃瓶,使两种液体充分混合后,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_____ 。把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的小玻璃瓶先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上升,紧接着将小玻璃瓶放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塑料管内液面又下降,说明 _____ 。
14.同学们为研究分子的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1中,观察到品红在_____(填“冷”或“热”)水中扩散更快。
(2)实验2中,观察到A烧杯溶液无明显变化,B烧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
15.某小组同学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试剂的棉花,做了下图所示实验, 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白色烟环(成分为氯化铵),且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 一端。
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能够嗅到远处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与分子的质量、空隙、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故选:C。
2.B
【详解】
A、新生成的产物中没有新生成的单质,两个白球是为完全反应的反应物,不是产物,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符合题意;
C、反应物有两种,产物有两种,共4种,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产物中没有新的单质生成,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
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不符合题意;
B、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得到总体积小于20mL的液体,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不符合题意;
C、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符合题意;
D、一滴水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毒品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缉毒犬闻到毒品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B、6000L氧气通过加压能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但氧分子大小不变,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5.B
【详解】
A、表示两者的原子混合,不符合题意;
B、表示两者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分子,符合题意;
C、表示单质、化合物A、化合物B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表示单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
A、氢气液化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小,是因为氢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气中的氢分子分成氢原子,氧气中的氧分子分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新分子构成新物质的过程,选项说法正确;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氮气首先达到沸点,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氧,液氧中的氧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7.B
【详解】
“城古一壶酒,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酒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不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小、也不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与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也无关系。
故选B。
8.A
【详解】
过一会儿就闻到了火药味,这是由于火药味分子在空气中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A。
9.B
【详解】
A、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前存在间隔,不符合题意;
B、八月桂花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从而花香四溢,符合题意;
C、冬天水管破裂,是因为水结成冰,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不符合题意;
D、一滴水含有几亿个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分析】
根据图示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变为0,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2,化学反应前后只有氢元素的化会价没有改变,故正确;
B、据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正确;
C、甲是氨气,17g甲物质里所含氮元素的质量是,故正确;
D、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4:3,故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以微观模型的形式考查了化学反应,完成此题,首要的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进行判断。
11.B
【详解】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能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大小无关,故选项A错误;
B、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B正确;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C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构成无关,故选项D错误;故选:B
12.混合物 O2或氧分子 C ①②③ 降低空气中的粉尘(答案合理即可) 装置的气密性 4P+5O22P2O5 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完全 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且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不能,木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
【详解】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图A错误,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应该均匀混合;图B错误,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应该均匀混合;图C正确,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均匀混合,且氧气与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4;图D错误,氧气与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5;
(3)从环保角度:下列做法有利于净化空气的是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②多使用“共享单车”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③实施绿化工程,减少扬尘污染 ④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不利于净化空气。
(4)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增加空气湿度。(答案合理即可)
(5)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红磷在氧气点燃反应原理是:4P+5O22P2O5;红磷应取过量是为了保证集气瓶内的氧气全部反应完全,使实验结果测量更准确;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且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实验中不能吧红磷换成木炭,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
13.②③④ ⑤ 12:3:8(或24:6:16) 分子构成不同(或结构不同,或构成两者的分子不同,答组成和结构不同不给分) 物理 bdg 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 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或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过一会将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或石灰水变浑浊。) C 分子间有间隔,温度高分子间隔大,温度低分子间隔小(分子间隔大小与温度有关)
【解析】
本题通过酒精的变化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判定,根据化学式进行质量比的计算,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水和二氧化碳的检验,微粒的共性,综合性强,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1)②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描述的是酒精物理性质。⑤易燃烧,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描述的是酒精化学性质。所以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②③④,化学性质的是⑤;
(2)组成酒精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6):(16×1)=24:6:16=12:3:8,乙醇和甲醇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或结构不同,或构成两者的分子不同);
(3)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酒精分子的构成、酒精的化学性质、酒精分子的质量,故答案是bdg;
(4)酒精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是: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5)某同学仅用干燥的烧杯和澄清的石灰水就证明了点燃酒精灯时,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该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或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过一会将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或石灰水变浑浊);
(6)燃烧匙、试管、蒸发皿都能用酒精灯加热,量筒不能用酒精灯加热,故选C。
(7)液面由a下降至b,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隔;把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的小玻璃瓶先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上升,紧接着将小玻璃瓶放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塑料管内液面又下降,说明了温度高分子间隔大,温度低分子间隔小(分子间隔大小与温度有关)。
点睛:性质在描述时一般有“能”“会”“可以”“易”等字眼,而变化在描述上没有上述字眼。
14.热 分子在不断运动
【详解】
(1)实验1中,观察到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更快,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实验2中,观察到A烧杯溶液无明显变化,B烧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是因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B中时,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该现象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15.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所以生成的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
【详解】
根据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分析解答。
解: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运动速率越慢,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所以生成的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