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26 16:4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单选题
下列说法与“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相符的是
A. 要积极开发利用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B. 对生活垃圾要分类,以便回收再利用
C.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不会引起污染
D. 固定利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气体,下列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 可用于冶炼金属
C. 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中毒
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和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制干冰 B. 制化肥 C. 作制冷剂 D. 灭火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会发生改变
B. 与充分反应可生成水,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一氧化碳燃烧,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D. 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
一些科学家测算,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候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
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
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 B. C.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治理雾霾,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 活性炭吸附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其物理性质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B. 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四
C.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 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低碳理念的是
A. 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B. 自带布袋购物
C.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D. 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固体二氧化碳又称干冰,易升华.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干冰升华时吸热,属于化学反应
B. 二氧化碳覆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 干冰升华后不污染档案资料
在地球的大气层中,因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引起温室效应.关于二氧化碳主要来源的说法中,较合理的是
A. 森林大火 B. 光合作用
C. 含碳燃料的燃烧 D. 人口增长后呼出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处不合理的是
A. 人和动物的呼吸 B. 植物的呼吸作用
C. 化石燃料的燃烧 D. 发展利用氢燃料
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中碳的化合价为价 B. 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
C. 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铜 D.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填空题
如图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氧气循环简图。
图一中,转化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______属 ______反应类型;
图二中,转化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______;
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 ______。
现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四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将序号填入空格内。
能用作霓虹灯的气体是 ______;
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______;
能充入灯泡延长其使用寿命又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 ______;
可制氮肥并可以做保护气的是 ______;
引起温室效应的首要原因是 ______增多。
三、实验题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小明同学用“碎冰冰”包装软塑料管做了如图的发生装置制氧气,无纺布包中的固体药品是____,起______作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装置的优点是_____。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
四、计算题
随着人类现代化程度迅速提高,温室气体排放量日益增加。为降低温室气体含量,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人造树叶”。假设每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乙醇,对应化学方程式为。请回答:
写出该研究的一点意义: 。
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则一升“人造树叶”一天吸收的相当于 棵树一天吸收的。
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天计可得到乙醇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作酒精灯、内燃机等的燃料。请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过氧乙酸化学式为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消毒剂。质量分数为的过氧乙酸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
如果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由于 ______ ,于是就开始下雨了。这就是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奥秘。
澄清石灰水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某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要使该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要积极开发利用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能减少空气污染,与“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相符,故选项错误。
B、对生活垃圾要分类,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与“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相符,故选项错误。
C、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会引起水体污染,与“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相符,故选项正确。
D、固定利用,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实现“碳中和”,与“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相符,故选项错误。
故选:。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污染物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减少污染、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与“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了解防止污染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毒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气体有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可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3.【答案】
【解析】解:二氧化碳用来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和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制干冰、做制冷剂是利用了二氧化碳易变成固体这一物理性质;制化肥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故选:。
解答的关键是弄清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再抓住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
本题考查的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要求平时注意了解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答案】
【解析】解:
A、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等有单质生成或者参与反应的,过程中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复分解反应中化合价一定不变。正确;
B、氢气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生成的水的质量为


所以不会消耗氧气而生成水。错误。
C、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系数为:正确;
D、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正确;
故选:。
根据给出的问题进行直接的分析和解答,适当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和反驳。
根据给出的问题结合所学内容直接分析和解答,而不要
5.【答案】
【解析】解:一些科学家预测,由于现代的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空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防止这一现象,方法有: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等;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以及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是不现实的。
故选:。
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最根本的方法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说减少人口,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实用新型能源;多种植绿色植物,以加快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生成。
本题考查了世界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解题时让学生牢记防止全球变暖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6.【答案】
【解析】解:、化石燃料是目前人类的主要能源,不能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故A错误;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故B错误;
、活性炭吸附可以去除有颜色有气味杂质,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C错误;
D、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其物理性,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化石燃料是目前人类的主要能源进行分析;
B、根据淡水资源有限进行分析;
C、根据活性炭的用途进行分析;
D、根据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进行分析。
运用化学的知识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既考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又体现出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7.【答案】
【解析】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所以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B错误;
C、在特定条件下,稀有气体与有些物质发生反应,故C错误;
D、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B、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来分析;
C、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答案】
【解析】解:、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能减少燃油、燃气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符合绿色低碳理念,故选项错误。
B、自带布袋购物,能减少白色污染,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绿色低碳理念,故选项错误。
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能增加了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绿色低碳理念,故选项正确。
D、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绿色低碳理念,故选项错误。
故选:。
碳达峰,我国承诺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结合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碳达峰、碳中和”的含义、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干冰升华时吸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绝空气,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是不支持燃烧的,故C说法正确;
D、干冰升华后,不会造成污染,故D说法正确。
故选:。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绝氧气,同时干冰气化成二氧化碳要吸热,从而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
常见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只有根据起火原因、场地,正确选择灭火器的类型类型,才能有效地扑救不同种类的火灾,达到预期的效果.
10.【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温室效应问题,根据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的主要途径分析判断。要求同学们熟练知道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造成的。
【解答】
A.森林大火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但那是偶尔发生的不会造成长期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不合理;
B.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不合理。
C.含碳燃料的燃烧会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当今世界的燃料大都含有碳元素,故C合理。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虽能产生二氧化碳,但不是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不合理。
11.【答案】
【解析】解:从图示中可以看出是产生二氧化碳,我们都知道人和动植物的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也能产生二氧化碳,而氢气的燃烧不能产生二氧化碳,而是生成水。
故选:。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也能产生二氧化碳,但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却能消耗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基本不变.
虽然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等多种途径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但植物的光合作用却能消耗二氧化碳,所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12.【答案】
【解析】解:、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则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于具有可燃性,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具有可燃性,充分燃烧的产物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具有还原性,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题意,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题意,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提取典型信息,迁移已有知识对新的物质性质进行推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 化合 反应的条件不同
【解析】解: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
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内发生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故填:;
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反应的条件不同;故填:反应的条件不同。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来分析;
根据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产物也不相同来分析。
此题考查碳的循环和氧的循环问题,关键是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解答。
14.【答案】
【解析】解: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能用作霓虹灯的气体
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
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是能充入灯泡延长其使用寿命又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中含有氮元素,可制氮肥并可以做保护气。
引起温室效应的首要原因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故答案为: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答案】酒精灯;水槽
;分解反应
二氧化锰;催化; ;能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
;用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集满
【解析】
【分析】
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基本反应类型进行分析;
根据用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验满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
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是酒精灯,水槽;
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试管口有棉花,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小明同学用“碎冰冰”包装软塑料管做了如图的发生装置制氧气,所用药品是一种固体与一种液体,是利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无纺布包中的固体药品是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挤捏装置的下端,液体药品的液面上升,固体与液体接触发生反应,松手后液面下降,固体与液体脱离接触,反应停止,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属于固、液混合不加热型,选择的制取装置是;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验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集满。
故答案为:酒精灯;水槽;
;分解反应;
二氧化锰;催化; ;能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
;用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集满。
16.【答案】减缓温室效应
设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天计可得到乙醇的质量为。



答: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天计可得到乙醇的质量为。
【解析】解:通过该研究可以减缓温室效应。
设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天计可得到乙醇的质量为。



答: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天计可得到乙醇的质量为。
17.【答案】 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
【解析】解: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故填:。
设溶液质量是,则过氧乙酸质量:,水的质量是,过氧乙酸中氧元素质量:,水中氧元素质量:,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填:。
如果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了。这就是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奥秘。
故填: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
设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答: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