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26 16:4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单选题
实验室做了有关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中的药品是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B. 乙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
C. 丙中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说明显酸性
D. 丁中的现象说明的密度比空气大
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 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 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 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对这两个反应的共同点说法错误的是
A. 都是固体和液体的反应 B. 都不需要加热
C. 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 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可由甲烷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
B. 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定
C. 二氧化碳在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石灰石和浓盐酸反应制备
D. 干冰用于制造舞台云雾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下列关于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C. D.
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由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不支持燃烧
A. B. C. D.
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不能燃烧 不能支持燃烧 能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小
A. B. C. D.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下列关于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均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B. 均不易溶于水,都适合用排水法收集
C. 可用燃着的木条来区分这三种气体
D. 都可以燃烧,具有可燃性
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区别它们最简单的方法是
A. 测定气体密度 B. 伸入燃着的木条
C. 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D. 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B. 二氧化碳可作温室肥料,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C.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D. 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某瓶无色气体中,石蕊试液变红,则瓶中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
B.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像倾倒液体一样倾倒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在空气中含量过高,会致人死亡
D.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填空题
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的烧杯,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慢慢倾倒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现象: 。
结论: 。
向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 。结论: 。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向上述盛有二氧化碳水溶液的塑料瓶中,滴入滴紫色石蕊试液,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 。
结论: 。
向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结论: 。
将准备好的两支蜡烛放入的烧杯中,分别点燃。然后慢慢倒入塑料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 。结论: 。
三、实验题
请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______。
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可选择装置______填序号作为气体发生装置,但在该装置中还需要补充的是______。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收集气体应选用装置______填序号;若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装置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的物理性质。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若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采用上述发生装置制取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用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_________填“”或“”端通入。
四、计算题
为了节约林木资源,近几年兴起了石头纸,石头纸可用沿海水产养殖中产生的大量废弃贝壳制得。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稀盐酸分五次加入盛有贝壳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贝壳中其它物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请你计算:
第次 第次 第次 第次 第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烧杯内物质的质量
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精确到;
稀盐酸与贝壳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利用块状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取,若选用硫酸,因硫酸钙微溶,包裹在碳酸钙的表面将阻止反应的进行,故 A错误;
B、验满二氧化碳应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到瓶内,故 B错误;
C、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反应产生的碳酸,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显酸性,故 C错误;
D、右侧倒入二氧化碳后,平衡向右移动,说明的密度比空气大,故 D正确;
故选D。
2.【答案】
【解析】解:、实验室常采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硫酸钙为微溶物,覆盖在块状大理石表面不利于反应进行,A错误;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正确;
C、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正确;
D、蜡烛熄灭,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D正确;
故选:。
本题考查二氧化碳性质,同时还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难度不大。
3.【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的原理及装置,难度不大。了解常见气体的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A、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分析;
B、根据反应条件分析;
C、根据气体的密度分析;
D、根据气体溶解性分析;
【解答】
A、由题意可知,都是固体和液体的反应;故A正确;
B、由题意可知,利用上述药品制取的气体都不需要加热。故正确;
C、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
D、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故错误;
故选:。
4.【答案】
【解析】
【分析】
可以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是结合教材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
【解答】
A.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A正确;
B.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有很多,如氮气等,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验证,故B错误;
C.实验室可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故C错误;
D.干冰用于制造舞台云雾是因为干冰易升华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
5.【答案】
【解析】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其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故A错误。
6.【答案】
【解析】解:干石蕊纸花直接放入中无现象,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中,纸花变红,说明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生成的物质可使纸花变色,故选B。
7.【答案】
【解析】略
8.【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
【解答】
A.过滤操作中应使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洒出等,故A选项错误;
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装置中带有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下端口应被液体封住,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长颈漏斗处逸出,故B选项错误;
C.做阶梯蜡烛台实验时应注意不能对准蜡烛火焰倾倒二氧化碳,该实验可观察到烛火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灭火性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C选项正确;
D.一般情况下添加药品的顺序先固体后液体,另外在添加块状药品时试管也不能直立,故D选项错误.
9.【答案】
【解析】解:、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氧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适合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适合用排水法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
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则是氢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气能燃烧,具有可燃性;氧气、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种气体的目的。
D、根据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氧气、氢气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鉴别,掌握氧气、空气、二氧化碳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水化合生成的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A. 三种气体密度不同,测三瓶气体的密度可以区别三种气体,但不是最简单方法,故A错误;
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气体为空气;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使木条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操作简单方便,故B正确;
C.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为空气或氧气,无法区别空气和氧气,故C错误;
D.分别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使溶液变红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为空气或氧气,无法区别空气或氧气,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
【解析】解:、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可作温室肥料,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C、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某瓶无色气体中,石蕊试液变红,瓶中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氯化氢等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
【解析】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
A.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故正确;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像倾倒液体一样倾倒二氧化碳,故正确;
C.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在空气中含量过高,会致人窒息死亡,故错误;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故正确。
故选:。
13.【答案】倒入二氧化碳的一边向下倾斜了
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塑料瓶变瘪了
能溶于水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蜡烛后灭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解析】略
14.【答案】集气瓶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 ;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有关,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与溶解性有关。
【解答】
标号仪器的名称是集气瓶。
故填:集气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可选择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但在该装置中还需要补充的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故填:;;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装置收集;
若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装置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故填:;;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密度比空气大。
15.【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即可解答。
【解答】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用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端通入。
16.【答案】解:根据前四次每加入稀盐酸总质量减少,总质量变化为,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的盐酸为。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


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稀盐酸与贝壳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稀盐酸与贝壳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
【分析】
根据前四次每加入稀盐酸总质量减少,总质量变化为,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的盐酸为。据此结合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碳酸钙的质量以及生成的氯化钙,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