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哦,香雪
铁凝
导入新课
一分钟你做了什么?
一分钟,你或许看了一页书;一分钟,你或许浏览了一则新闻;一分钟,在或许在操场跑了一圈;一分钟,你也许什么也没干,就愣了一会儿神……
那么,一列火车一分钟的停靠能给大山深处带来什么呢?
让我们走进铁凝的抒情小说《哦,香雪》,看看在大山深处,火车停靠的一分钟里发生了什么。
●这是一个火车进站一分钟发生的故事。快速浏览小说,请用最简短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整体认读]
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农村少女香雪用一篮子鸡蛋向火车上一位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并由此独行30里夜路。
初读感知
概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火车驶入台儿沟,给姑娘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第二部分:铅笔盒事件。
小说是以什么为背景的?
一个位于北方大山深处的偏僻小山村台儿沟。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5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这里宁静,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
5 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7起初是观望议论,46“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68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77“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火车开来了,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
不再宁静、对外界文明充满向往
1.火车开进深山之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品读情节
宁静、质朴纯洁、贫穷落后、封闭保守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变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品读情节
2.火车开进深山之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不再宁静、对外界文明充满向往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人物——一群淳朴、善良但性格各异的山村少女。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
引子:火车开进了深山。
研读第一部分,思考
“火车”有什么象征意义?
台儿沟的姑娘们有哪些特点?香雪和那些姑娘观注点一样吗?
1、“火车”意象:情节铺垫;象征着城乡的连接。
2、台儿沟的姑娘们:自尊自爱、好奇、“无知”、单纯可爱、纯真质朴。
3、香雪独特性:特别胆小;关注跟学校生活相关的事情,尤其渴望得到一个自动铅笔盒。
火车开进深山,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
其他姑娘: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生活方面的)
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学习方面的)
3.香雪本来有没有铅笔盒?铅笔盒怎么样?那她为什么还要追求火车上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呢?
自尊
4.那个铅笔盒主人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她,怎么也不要她的鸡蛋,但是,香雪在临下车的时候还是悄悄地把鸡蛋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了,这体现了香雪怎样的性格?
淳朴、自尊
5.为了得到一个铅笔盒,一个小姑娘在夜里走了30里山路,这又体现了香雪怎样的性格?
勇敢、执着
6.香雪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表明了什么?
积极上进,有远大梦想
香雪和其他姑娘的追求本质相同吗?
本质上,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也就是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只不过层次不同而已。(这正是火车带来的现代文明对她们的影响和冲击)
香雪是否有必要花40个鸡蛋,夜里走30多里山路换取一个小小的铅笔盒?这是否是虚荣心的体现?这样做值得吗?
思考
虚荣VS不虚荣
值得VS不值得
铅笔盒 象征义
看课文,思考
问题一:香雪为什么不满意原来的铅笔盒?
“盘问”的实质:城乡生活差异导致的思维差异
“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人物——一群淳朴、善良但性格各异的山村少女。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
引子:火车开进了深山。
2.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香雪:是台儿沟小山村的一个女孩子,唯一的初中生,她美丽、纯朴、勇敢、执着、自尊、并有着渴望现代文明,渴望用文化知识武装自己,进而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朦胧愿望。
铅笔盒:为得到铅笔盒,香雪付出了四十个鸡蛋和走三十里夜路的代价,在得到铅笔盒后,香雪不仅想到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还想到考上大学和台儿沟面貌的改观。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香雪和台儿沟的自尊的象征,跟火车一样,还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追求。
有人认为凤娇等人崇尚物质是虚荣的人,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铁凝说——我写他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他们,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总那么真切,那么感人。
品读人物
小说的高潮部分是72——78段,用景物描写来烘托香雪的心理,写出了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仔细阅读这几段,看看香雪的内心经过了怎样的变化。
品读人物
品读“月夜山行图”
1.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品读人物
2.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3.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 怕
——不怕
4.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犹豫
——坚定
赏析心理描写
1.分别朗读74-77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写香雪想到了什么?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
75想到了明天 向同学炫耀 可能有虚荣心,但又不仅仅是虚荣心,更多的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体现了她自尊心即将得到满足的喜悦和憧憬。
76想到台儿沟的明天 对家乡美好明天的憧憬和渴望,这是她热爱家乡的表现。
77想到如何向母亲交代 担心,害怕。
77拿这个盒子可以考上大学以便向母亲交代 用知识改变山村的落后面貌(也许香雪并没有这样的认识,但我们可以肯定,铁凝一定有,因为这恰巧是她创作本文的意图所在,这正体现了铁凝对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深层次思考)。
景物描写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品读人物
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香雪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有人性美与自然美的交融。
景物对人物心理的烘托作用
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象征着知识与文明。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同样也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所以她用40个鸡蛋换来的不是实物的价格,而是精神层面的宝贵财富。
火 车 ——开放、现代
深 山 ——封闭、传统
铅笔盒——知识、文明
讨论探究
象征意蕴
改革开发后封闭的农村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历史进程。
引子:火车开进山村
前:宁静、质朴纯洁、贫穷落后、封闭保守
后:热闹、对外界文明的向往
开端:姑娘们欢乐的时刻
发展:香雪渴望有铅笔盒
高潮:香雪换回铅笔盒
结尾:香雪深夜归来
主题归纳
——对外界文明的向往
——对知识的渴望
——自尊自爱
——自我突破
小说的写作背景: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铁凝,1957年生于北京。曾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作者简介
文化职务
文学创作
所获奖项
铁 凝
铁凝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4部,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没有钮扣的红衬衫》《永远有多远》等100余篇,散文、随笔等共400余万字,结集出版小说、散文集50余种。1996年出版5卷本《铁凝文集》,2007年出版9卷本《铁凝作品系列》。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等多国文字。
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小说、散文获各大文学期刊奖30余项。201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
诗一般的语言——
清新、婉丽、优美、纯净
品读语言
它走得那样急忙,连车轮碾轧钢铁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
全句拟人化,赋予火车以人的心理——台儿沟太小了,没有什么值得停留的。
品读语言
她有点儿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写出了火车在香雪眼中的庞大、有力、强势,写出了现代文明的巨大力量和对台儿沟的冲击。
品读语言
第81段: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 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品读语言
“哦,香雪!香雪!”
品读语言
小说以这个感叹句作结,也以它为题。
“哦”字表现了作者对香雪的理解与由衷赞美,整个作品是对以香雪为代表的山乡姑娘淳朴善良品性的歌颂。
《哦,香雪》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散文短篇小说,其特点就在于纯净的诗情与隽永的意境。散文体小说不重在情节上下功夫,而是写人,写人的内心世界,写人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美好。小说把农村女孩的善良之心和温暖情怀转化为一种抒情诗的意境,情景交融,如诗如画,意境优美,韵味萦回。“生发以情,贯穿以情,旨在谈情,意在动情。”
老作家孙犁,看过《香雪》之后,给铁凝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今晚安静,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了你的小说《哦,香雪》,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如一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积极地生活,诗意地栖息
我们在追求所谓的文明即物质,知识的时候,
不要失落了人性中那份固有的尊严、纯真和淳朴。
感恩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