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第3章 运动的描述
第1节 重力与重心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要求
1.力的概念。 2.会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来描述力。 3.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
生活中测量重力的方法。 4.知道重心的概念及质量分布
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 1.物理观念:能用重力的概念和规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2.科学思维:能对物体的重力进行分析,认识重心。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会对物体重力进行测量,会用简单的悬挂法探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重心的学习,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知道物理学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教材原句
教材研习
要点一 力的描述
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能使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
要点二 重力的理解
因受地球的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称为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 向下。
要点三 重心的理解
处在地球附近的物体,虽然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
看,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在一个点上,我们把这个点视为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称为物体的重心 。
相互作用指力的出现一定是一对,这种认识正确吗
自主思考
提示 正确。相互作用指两个作用是同时出现、相互依存的。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对应哪个物理量
提示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指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
(1)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地球的吸引力就是物体重力,对吗
(2)重力与地球的吸引力有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不对,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但不能说地球的吸引力是重力。
(2)地球的自转。
提示 不对,竖直指与水平面垂直,不一定与地面垂直,也不一定指向地心。
(1)由于重心是物体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所以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对吗
(2)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吗
竖直就是指与地面垂直或指向地心对吗
提示 (1)不对,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外,例如一个金属圆环。
(2)不一定,物体的重心除了和形状有关外还与质量分布有关。
名师点睛
1.重力的产生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在地球附近的任何物
体都受重力。
2.重力的大小
(1)同一地点,不同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即G=mg,其中g是重力
加速度。g的单位既可以是N/kg,又可以是m/s2,而且1 N/kg=1 m/s2(在第5章中
我们将会证明这两个单位是相同的)。
(2)一般纬度越高,g值越大,同一物体所受重力越大;海拔越高,g值越小,同一物
体所受重力越小。
(3)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
3.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接触面向下,也不是指向地心。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1)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注意物体的每一部分都有重力,并非物体的全
部重力都作用于重心。
(2)重心的位置
①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例如一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
板上,而一个铜环的重心不在环上。
②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对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如薄板,可以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通过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定其重心位置。
③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质量
分布情况或形状发生变化时,其重心的位置也发生变化。
互动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点一 力的作用效果及描述
知识深化
六幅图中力产生了什么作用效果
提示 图1、2、3都是由于力的作用使物体发生了形变。
图4、5、6都是由于力的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1.力的作用效果
(1)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
(2)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2.力的描述方法
(1)力的示意图。
(2)力的图示。
3.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比较
项目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选标度 选定标度(用某一长度的线段表示一定大小的力) —
画线段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适当长度的线段
标方向 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 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
注意:有时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
探究应用
例 画出以下力的示意图。
水平桌面对书产生5 N的支持力
把物体用3 N的力压在墙壁上
答案 如图。
解题感悟
注意力的图示与示意图的区别与联系,画力的图示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比例
画出,而力的示意图只需要准确画出力的方向及大致的大小即可,在实际解决
问题中用得较多。
1.(2021天津二中高一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
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时球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
C.甲用力把乙推倒,只是甲对乙有力,而乙对甲没有力
D.“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
存在的
A
迁移应用
解析 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可以不相互接触,如磁铁吸引铁钉,A正
确;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时只受重力作用,B错误;物体间力的作
用是相互的,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C错误;物体间力的作
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D错误。
2.(2021山西太原五中高一月考)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力是有先后的
B.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C.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D.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B
解析 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力没有先后,A错误;因为物体间的
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B正
确;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例如以卵击石,作用
效果不相同,C错误;力作用在物体上,不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
变,例如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重力作用但运动状态不改变,D错误。
探究点二 重力及其测量
情境探究
1.为什么抛出去的篮球和树上掉落的苹果都会落在地面上
提示 重力的作用。
2.如图所示,重垂线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提示 重力的方向:垂直于水平面竖直向下。
3.生活中如何称量物体的重力。
提示 电子秤、弹簧测力计等。
探究归纳
1.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用符号G表示。
产生原因:地球吸引。
施力物体:地球。
受力物体:地面上和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2.重力的大小
(1)用测量工具测量:弹簧测力计、电子秤等。
(2)和质量的关系:G=mg,其中g值随地球纬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海拔高度的增
大而减小。
探究应用
例 (2021四川金堂竹篙中学校高一期中)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地球上的物体才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太空中的物体就不会受到重力的
作用
B.质量相同的物体所受重力一定相等
C.重力的方向有时竖直向下,有时垂直于支持面向下
D.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C
D
解析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球上以及太空中的
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A、C选项错误。严格来
说,在地球上不同高度、不同纬度处重力加速度g值一般不同,结合重力公式
得出质量相同的物体在不同位置所受的重力不一定相等,故B选项错误。重
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全部重力都作用在重心,所以重心的位置
是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的,比如圆环的重心在圆心处,故D选项正
确。
解题感悟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以后会
学到),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当地水平面,不一定指向地心,更不能说与地
面垂直。
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重力就是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
B.重力方向与地面垂直
C.重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对平面的压力
D.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D
解析 理解重力的含义及方向。
迁移应用
2.(多选)如果重力消失了,将会发生的情况是 ( )
A.天不会下雨,也不会刮风
B.一切物体的质量都没有了
C.用天平仍然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
D.河水不会流动
AD
解析 没有重力,雨滴不能下落,天不会下雨;没有重力,冷空气不会下
降,暖空气不会上升,不会刮风,A正确;没有重力,一切物体的质量都不会改变,
B错误;重力消失了,物体和砝码对托盘都没有压力,用天平不能测出物体的质
量,C错误;重力消失了,河水不会向低处流动,D正确。
探究点三 物体的重心
情境探究
1.橙子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那如何表示整个橙子受到的力
提示 研究重力对一个物体的作用效果时,可以把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视
为集中作用在某一点,这个点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
2.以下物体质量分布均匀,其重心在哪 重心一定在物体上么
提示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处。重心可以在
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3.一般物体的质量分布不一定均匀,形状也不一定规则,如何确定如图所示的
薄板的重心
提示 要确定如题图所示的薄板的重心位置,如图1,可以先在A点把薄板悬
挂起来,通过A点画一条竖直线AB,由于A点悬线的拉力跟薄板的重力平衡,薄
板的重心必定在直线AB上;然后选另一处D点把薄板悬挂起来(如图2),过D点
画一条竖直线DE,薄板的重心必定在直线DE上。因此,AB和DE的交点C就是
薄板的重心。
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即物体的重心,重心的高低决定了物体的稳定,重心越低,
物体越稳定。而物体重心的位置与它的质量分布有关,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
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而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可通过悬挂法进行测量,重心
不一定在物体内部,重心越低接触面积越大越稳定。
探究归纳
探究应用
例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升高或降低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相应升高或降低
B.物体改变形状时,重心位置一定发生变化
C.物体的重心可能位于物体之外
D.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C
解析 对于一个确定的物体,它的重心的位置相对于物体是固定不变的,
不随物体的上升、下降而发生变化,A错误;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
质量分布均有关,形状改变,重心位置不一定改变,B错误;物体的重心不一定
在物体上,如环形绳子的重心就不在绳子上,C正确;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
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并非集中了物体的全部重力,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D
错误。
解题感悟
理解重力和重心的注意事项
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但并不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G=
mg,其大小只与m、g有关,方向与g相同,总是竖直向下。
2.重心不是重力的真实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遍布整个物体,重心是重力的等
效作用点,可以把物体所受的重力看成都集中在重心这一点。重心的位置与
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有关,但并不一定在物体上。
迁移应用
1.(多选)如图所示,两辆车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和所
学知识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D.物体只有重心受重力作用,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
AC
解析 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等
效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叫作重心,故A正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B错
误;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故C正确;物体各部分都受重
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等效集中于一点,故D错误。
2.跳高运动员在做如图所示的四种过杆姿势时,重心最能接近甚至低于横杆
的是 ( )
解析 四种过杆姿势中,前三种姿势过杆时重心均在杆上,而背越式过杆
时,头、躯干、腿依次过杆,身体的大部分与杆接近甚至低于杆。
D
评价检测·素养提升
课堂检测
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力,弹簧压缩后再反过来给手一个作用力
B.运动员将垒球抛出后,垒球的运动状态仍在变化,垒球仍为受力物体,但施
力物体不是运动员
C.质量分布均匀的木球的重心在球心,挖去球心部分后,木球就没有重心了
D.弹簧测力计下面竖直悬挂的物体的重力的大小不是总等于弹簧测力计的
拉力
BD
解析 手和弹簧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用手压弹
簧,手给弹簧一个作用力,同时弹簧反过来给手一个作用力,A错误;运动员将
垒球抛出后,垒球的运动状态仍在变化,垒球仍受重力作用,施力物体不是运
动员,而是地球,B正确;质量分布均匀的木球的重心在球心,挖去球心部分后,
木球的重心仍在球心,C错误;只有当物体静止或者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
弹簧测力计下面竖直悬挂的物体的重力的大小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D
正确。
2.(2021广西南宁三中高一月考)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的凹型底座上,放置
一个顶部开有小孔的中空金属球壳,小孔的正上方有个小水管通过小孔往球
壳内缓慢的注水,在球壳内的水面逐渐上升至小孔处的过程中,球壳及壳内的
水的整体重心将会 ( )
A.先下降后上升
B.先上升后下降 C.逐渐上升 D.逐渐下降
解析 球壳的重心在球心,随着水从小孔不断流入,重心位置不断下降,当
水快流满时,重心又上升,处于球心,故重心的位置先下降后上升,故A正确。
A
3.(★)(多选)关于重心,正确的说法是 ( )
A.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物体的重心必在悬挂点的正下方
B.任何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在越过横杆时,其重心可能在身体之外
D.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几何形状无关
解析 根据二力平衡,重力和拉力共线,A正确;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质
量分布情况和几何形状有关,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B、D错误;背越式
跳高越过横杆时身体是弯曲的,重心可能在身体之外,C正确。
AC
素养视角
科学思维
物体平衡的三种类型
1.稳定平衡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当受到外界的扰动而偏离平衡位置时,如果外力或外力
矩促使物体回到原平衡位置,这样的平衡叫稳定平衡,处于稳定平衡的物体,
偏离平衡位置时,重心一般是升高的。如带正电小球处在两个带等量正电荷
小球连线的中点时。如图(a)中位于光滑碗底的小球的平衡状态就是稳定
的。
2.不稳定平衡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当受到外界的扰动而偏离平衡位置时,如果外力或外力
矩促使物体偏离原来的平衡位置,这样的平衡叫不稳定平衡,处于不稳定平衡
的物体,偏离平衡位置时,重心一般是降低的。如带正电的小球处在两个带等
量负电荷小球连线的中点时。如图(b)中位于光滑的球形顶端的小球,其平衡
状态就是不稳定平衡。
3.随遇平衡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当受到外界扰动而偏离平衡位置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或合外力矩没有变化,这样的平衡叫随遇平衡,处于随遇平衡的物体,偏离平
衡位置后,重心高度不变。如与液体密度相同的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
如图(c)中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的小球的平衡状态就是随遇的。
素养演练
1.如图所示,是陕西西安半坡村出土的盛水陶罐(也称为欹qī器),它的特点是
底尖、腹大、口小,穿入绳子(系绳的耳环设在瓶腹稍靠下的部位),将空的欹
器悬挂起来静止时,发现整个容器无法正立而是略有倾斜(如图所示),往其中
注入适量的水(一半水左右)后,发现整个容器正立了,保持竖直状态;若注入水
太满,容器会自动倾倒,将多余的水倒出,关于以上几个状态时容器重心的变
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C
A.让未装水的欹器竖立时,它的重心略低于耳环
B.装一半水时的欹器,重心略高于耳环
C.装一半水时的欹器,重心略低于耳环
D.装满水时的欹器重心最低
解析 未装水的欹器竖立时,容器无法正立而是略有倾斜,说明它的重心
略高于耳环,A错误;装一半水时的欹器,整个容器正立了,说明重心略低于耳
环,B错误,C正确;装满水时的欹器会自动倾倒,说明其重心最高,故D错误。
2.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设计巧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重心在不倒翁的几何中心上
B.不倒翁的重心很高
C.不倒翁的重心很低
D.不倒翁的重心不在自身上
C
解析 由于物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不倒翁
的重心一定做得很低,C正确,A、B错误。“不倒翁”的重心在它的底部接近
地面位置,故D错误。
1.(2021云南师大附中高一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地面向下
D.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处重力大小不一定相等
D
解析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
吸引力,A错误;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才在几何中心
上,B错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错误;由于不同位置的重力加速度不
同,导致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处重力大小不一定相等,D正确。
2.在下列情况下,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要发生变化的是 ( )
A.把物体从赤道拿到南极
B.把物体放到加速上升的电梯里
C.把物体放到水里
D.用一个气球使物体悬浮在屋子内
A
解析 把物体从赤道拿到南极,重力加速度变大,则重力变大,物体在地球表
面附近重力与运动状态及所处位置无关。
3.(2021湖南临澧第一中学高一期中)一个重力G=6 N的木块沿斜面下滑过程
中,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它所受的重力,并用统一的标度表示,正确的图是 ( )
解析 图中标度设为2 N,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力的作用线是标度的
3倍,符合力的图示,B正确。
B
4.(多选)如图所示,歼-20战机是中国研制出的第五代隐身重型歼击机,它以具
有隐身性、高机动性以及先进的航电系统让世界震惊,关于歼-20战机的重
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战机受到的重力指向地心 C.战机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B.战机受重力的同时,它也对地球产生引力 D.战机匀速飞行时,它不受重力作用
BC
解析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而不一定指向地心,任何力都有施力物体,地球
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受重力作用。
5.(多选)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雨后我们走在泥巴路上,发现一步一个脚印,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用手捏核桃时,核桃没有破,说明力不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C.用脚踢足球,足球飞了出去,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用脚使劲踩楼板,楼板既没有飞出,也没有看到楼板变形,说明力对物体根
本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解析 雨后我们走在泥巴路上,发现一步一个脚印,说明力能使物体发
生形变;用手捏核桃时,核桃发生了形变;用脚踢足球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
动状态;用脚使劲踩楼板,楼板发生了变形,说明力使物体发生了形变。
AC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但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一
定在物体上
C.同一物体从赤道移到北极其重力大小发生变化
D.除了重心外,物体的其他部分均不受重力
解析 重心只是在作用效果上等效的一点,该点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重
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同一物体从赤道移到北极,其重力大小变
大,物体的任何部分均受到重力的作用。
C
7.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木块,长为l,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
桌面上,端面与桌边平行。A木块放在B上,右端有 伸出,为保证两木块不翻
倒,木块B伸出桌边的长度不能超过 ( )
A. B.
C. D.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木块,作为整体分析,长度为 ,根
据重心的定义可知,两木块不翻倒且木块B伸出最长,应满足整体的重心恰好
在桌子的边缘,即重心与A右边缘相距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木块B伸出桌边
的长度为 ,B项正确。
8.我国某地区使用的一种舂米装置如图所示。高处流水注入木槽,一段时间
后木槽会绕转轴转动把槽内的水倒空,随即复位。此时,木槽另一端的装置会
撞击下面的谷米等,如此反复,即可利用水力帮人劳作。
(1)请说明该装置重心位置相对于转轴的变化规律;
(2)该装置往复运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为什么
答案 (1)注水过程装置重心左移至转轴左侧;水倒空后装置重心右移至转轴
右侧
(2)见解析
解析 (1)由题意可知,当没有水的时候木头会撞击谷米,所以没水时重心在
右侧,而在不断加水的过程中,重心开始转移至左侧。
(2)该装置往复的周期与注水速度有关,注水速度越快,重心转移速度越快,周
期越小。
解题感悟
对于自然规律的运用是人类智慧才能的展现,同学们在学习过程
中一定要注意学以致用,体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