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6 14:4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课程标准】了解近代西方民族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重难点】
重点:民族国家和国际法的形成过程
难点:民族国家的概念、国际法的形成特点及评价
时空坐标
历史解释:什么是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是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其成员效忠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
民族国家产生之前中古西欧状态?
“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他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
中世纪的西欧封建制表现在:
一方面:经济上的领主庄园制使中世纪的西欧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淡薄。
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乃至社会领域,却是统一由基督教会所统治、支配,形成一个统一体——基督教世界。
一、
玫瑰战争:
1455—1485年,英国内部的王位继承战争。英国贵族分为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这两个王室家族争夺王位的斗争中。大批封建旧贵族在互相残杀中或阵亡或被处决,沉重打击了英国的封建割据势力,为统一铺平了道路。1485,兰开斯特家族取得胜利,并与约克家族联姻,建立都铎王朝。
“为国捐躯是一种奉献和牺牲,如果国家受到灭亡或被占领的威胁,那么为之而死也是心甘情愿的”。“每一种灾难都有可能降临于我和我的家庭,但只求上帝能够拯救法兰西”。 ——陈文海《法国史》
①英法百年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国家观念逐步增强
一.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结合课本引言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1.产生原因
②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杨宁一
新教主张:"因信称义",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简化宗教仪式,王权高于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③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成为英国官方语言,并为英国人广泛使用。14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先驱威克里夫把《圣经》翻译成英语,主张用本民族语言作礼拜,抵消拉丁语的影响。 ——徐志强《近代早期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④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
▲⑤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
王权国家转变为民族国家
英国国王的专制统治建立
1534年英国亨利八世颁布《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2.产生过程
扩展
严厉镇压反叛贵族;
建造凡尔赛宫。
法王路易十四(1638年-1715年)
一.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法国大革命就是其中的典型。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思考:专制王权国家=民族国家?
顺应时代潮流→拥戴国王
专制王权国家 民族国家
(1)国王往往就是国家, (2)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1)由单一民族或多个民族组成
(2)主权独立
(3)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
专制王权国家:
国家权力掌握在国王一个人手里,他的命令就是至高权威
民族国家: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为什么会从拥戴国王到抛弃国王?
主权在君
主权在民
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专制王权国家
分裂
割据
新兴资产阶级与王权结盟,寻求统一
拥戴国王
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抛弃国王
资产阶级革命
民族国家
以上图示反映了是什么原因推动民族国家产生?
欧洲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阐述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的原因?
资产阶级开始兴起,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唯物
史观
③出现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3.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建立
特征
民族国家由单一民族或多个民族组成
主权独立
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
有明确的国家疆界
①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
②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
表现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马赛曲》
为国歌
前进法兰西祖国的男儿,
光荣的时刻已来临!
专制暴政压迫着我们,
祖国大地痛苦地呻吟!
祖国大地在痛苦呻吟!
你可看见那凶狠的士兵,
到处在残杀人民,
他们从你的怀抱里,
夺去你妻儿的生命!
民族国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是欧洲在19及20世纪主导的现代性民族自决和自治概念及实践。与欧洲在传统帝国或王国不同,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为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治体制,因此,从一个民族构成政府体制,或者由数个民族经同一共享的政府体制构成的国族,都是民族国家的可能结合形式。
情境探究一 西方民族国家建立的背景
材料一 以巴黎为中心的国内统一市场逐步建立,封建割据势力被逐渐削弱。法语作为民族语言被推广。从13世纪开始,对法语的赞美之词便不绝于书,到了15世纪中叶,法语逐渐从北方到南部被广为使用。
材料二 14—15世纪……王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代替了地方分权。从15世纪末开始,民族国家开始形成,国王成为认同的象征,共同的经济制度、以相同法规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的形成使民族国家的根基不断巩固。
——均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的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世纪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条件。
提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阶层(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专制王权的兴起;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影响;民族意识增强;统一市场的形成与民族语言、民族文化发展;共同的经济制度、相同法规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的形成。
何谓国际法?
指国际社会之法,或者是指国家在它们相互间交往的关系中所接受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习惯规则和条约规则的总和,或者是指现代文明国家认为在与其他国家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对它们具有约束力的特定行为规则的总和。
——《牛津法律大词典》
比较项目 国内法 国际法
法律关系 主体 某国境内自然人、法人 国家、部分政府间国际组织
调整对象 自然人、法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关系
立法方式 国内立法机关依据立法程序制定 国家间协议制定
法律强制力依据 政府意志 各国共同意志
强制方式 通过司法、执法机构强制执行 依赖于个别惩罚或集体行动
外交通常是指主权国家为了实现国家利益与他国或者多国的交往活动。外交自古有之,近现代外交一般认为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二.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二.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 国际法的形成原因
①民族国家的形成,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②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关系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①奠定基础: 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②确立原则: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产生。
③范围扩大: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
2. 国际法的形成过程
维也纳会议后,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第一等级
大使和教皇使节
或教廷大使
第二等级
特使
第三等级
常驻公使
第四等级
代办
3. 外交制度建立
①建立:17世纪,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②进一步发展:1815年,维也纳体系建立(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
4.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建立的影响
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开辟了新途径。
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一战。
积极:
消极:
背景 维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1815年)
特点 ①建立在英、俄、普、奥四国均势基础之上。②违背历史潮流,维护封建统治。③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国家基础上形成的统治秩序,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④具有掠夺性和历史的倒退性。⑤保持德意分裂。
评价 它以均势原则、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为指导思想,在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的欧洲,建立起新的政治均势,并暂时维持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和平与协调。“补偿原则”的确立与实施,使维也纳会议成了一个分赃的会议,使维也纳体系表现出鲜明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在“补偿原则”之下,维也纳会议的主宰者们按照大国的意图任意修改欧洲国家的疆界,划分新的欧洲政治版图,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利益,埋下了国家冲突的祸胎,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一战。
5、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瓦解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维也纳体系彻底瓦解。
情境探究二 1500 年以后,世界历史进人近代。由于许多欧洲国家脱离了教皇控制,争得了独立,形成了近代主权国家之间的新的国际关系。近代国际法随着新的国际关系的产生而在欧洲产生。罗马法对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的国际法制度当中存在着大量罗马法的痕迹。简述17-19世纪近代国际法和近代外交制度发展的脉络,分析国际法和近代外交制度出现的背景。
(1)发展脉络:①近代国际法: 1625年,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确立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国际法 的基础: 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确立用国际会议和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方式,确认缔约国可以对 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的基本原则。1815年, 维也纳体系形成,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 方.②近代外交制度: 17世纪,欧洲国家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保持与他国的联系。1815年,维也纳体系形成,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建立起来。(2)背景: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民族国家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间的矛盾、冲突加剧,国家间希望建立法律制度处理国家间的矛盾,减少武力冲突;罗马法的影响;格劳秀斯提出国家主权学说,奠定国际法的其础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一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⑴背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 。
②十月革命后 , 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 , 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 , 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⑵表现:
①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
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 —— 国际联盟 。
③1928年,美、法各国签订了非战公约 ,宣布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⑶局限
①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控制 , 美国始终不是国联成员,苏联加入很晚 , 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
②国联规定形成决议的 “ 全体一致 ” 原则 , 难以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③《非战公约》并未真正得到实行。
⑴背景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遭到破坏 。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
⑵表现
①1945 年 《 联合国宪章 》,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 大国一致 ” 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
②1946年,国际法院在荷兰海牙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③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对世界和平与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⑶局限: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采取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着国际和平。
2、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对国际法发展作用的异同
①两者都宣称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国际法的发展。
②都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有助于国际法实施范围的扩大。
③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干扰了国际法的实施。
①国联强调“全体一致”原则,不利于国际法的实施;
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有助于国际法的实施。
②联合国较之国联更具有普遍性,因此,联合国对国际法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具有更大作用。
③联合国较之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上作用突出,更能推动国际法的发展。
相同
不同
概述20世纪国际法发展的脉络及演变的趋势,指出推动20世纪国际法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1)发展脉络: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一战后,建立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成立国联,1928年签订非战公约,推动国际法发展;二战后,《联合国宪章》以及在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人权、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方面颁布的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推动国 际法进一步发展,领域大大扩大。
(2)演变趋势: 20世纪以来,国际法数量不断增多;领域大大扩大;对世界和平与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重大历史事件: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等。
根据课本内容作整体思考,分析国际法的影响,谈谈影响国际法发展、完善和落实的因素。
(1)影响:国际法强调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减少战争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西方各国在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两次世界大战。
(2)因素:国际关系与国际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国际组织的数量增多;国际政治、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合作,维护和平;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需要创建公正公平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特朗普上台后,鼓吹和奉行美国第一、美国优先—事事处处必须让美国利益最大化,否则“退群”。比如,特朗普认为,加入巴黎协定美国吃亏了,所以必须要退出;特朗普认为伊朗没有全面履行伊核协议,哪怕最权威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多次表态,伊朗全面履行了伊核协议,但特朗普就要一意孤行,认为美国在伊核协议中没有得到最大利益,所以要“退群”。
特朗普“退群”
面对强权政治、霸凌行径、双重标准、单边主义,各国应凝聚共识、携手合作,坚守国际法,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平发展的核心价值,建立以联合国为中心、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面对国际法遭遇的挑战,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1982年,日本大阪高等法院在中日已建交的情况下,称台湾当局为"被承认的事实上的政府"。
1987年,美国参议院通过“西藏问题”修正案。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
2001年,美国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
2015年,菲律宾无视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发起南海仲裁案。
2017年——至今,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世卫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移民协议。
课堂小结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本课小结
专制王权国家
民族国家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影响
过程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