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相对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倾向于生命哲学;相对于别的流派,儒学聚焦于理解和安顿生命。可以说,儒学首要是把握生命的,是生命的哲学。相对于其他儒家,朱熹的生命哲学色彩更浓厚。朱熹的生命哲学围绕着“生”字而展开。在朱熹那里,“生”是指天地万物固有的生命原理、原动力和意向性。
生命是渐变的。三尺之冰,非一日之寒,其所由来者久也。生命不是一蹴而就的,“渐”是自然生命最大的秘密。朱熹说:“且看春间天地发生,蔼然和气,如草木萌芽,初间仅一针许,少间渐渐生长,以至枝叶花实,变化万状,便可见他生生之意。”譬如草木,鹅黄的嫩芽初如一针许,假以时日,便会茁壮成长为干茎;假以时日,便会抽枝生叶;假以时日,便会开花结实。促发草木生命进展的秘密,便是时间之“渐”,在它的浸润中,生命力量含蕴积蓄,生命变化着它的形色样态,展现着生命的过程。它是那么自然,那么悄无声息。在朱熹眼里,生命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突变,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渐变。
生命是有理有序的。生命的过程不是混乱无序的,而有其节奏韵律。朱熹认为,生命的展现有一个元、亨、利、贞的过程。元是生命的始发,亨是生命的通达繁盛,利是生命的成熟,贞是生命的收敛蓄积。草木的生长,一定有生根、发芽、长茎、抽枝、生叶、开花、结实、收获的序列,不可扰乱,不可颠倒,这是大自然生命之节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草木生命的大节奏,其中每一节点又有更小的节奏,正是在与自然环境相应的节奏中,万物生命呈现出自身的理路脉络。
生命是有目的意向的。草木挺直向上,体现着生命的方向性和目的性。草木生长有“好恶”,这是从情上说生意,具有明显的情感特征。看草木直生向上,看草木生命的由本至末,看生命的生、长、收、藏序列,看草木能量的摄取与排放,无疑都体现着草木自身生命的意向性和目的性。大自然中,葵花追逐阳光,藤蔓盘曲向上,密林中草木竞相争高……草木适应环境甚至改变自己的生命节律等。
总之,朱熹的生命哲学以“生”为中心展开,他以草木生命为例,对生命的根源、动力、秩序、材料、意向、过程及人的天职等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这种生命哲学,既呈现了人与自然共生的世界观,又重视人的主体性,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摘编自王锟《论朱熹的生命哲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哲学是生命哲学,儒学强调理解和安顿生命,儒学是生命的哲学。
B.朱熹的哲学围绕着“生”字而展开,在生命哲学中,最具有生命色彩。
C.生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时间之“渐”,是促发草木生命进展的秘密。
D.万物生命,有节奏韵律,有理有序,不可扰乱,不可颠倒,过程鲜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对朱熹生命哲学进行了论述,先提出问题,后分析。
B.文章说草木生长有“好恶”,具有情感特征,是为了论证生命是有理有序的。
C.文章中间三段呈并列思路,从多个角度阐述朱熹的生命哲学中生命的特点。
D.文章结尾对朱熹的生命哲学的积极意义进行了评价,表达了作者的肯定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木,会茁壮成长为干茎,会抽枝生叶,会开花结实,可见生命是渐变的。
B.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草木生命的节奏,无理无序会导致生命的混乱。
C.葵花追逐阳光,藤蔓盘曲向上,可知生命具有意向性,生长有目的有方向。
D.如果借鉴朱熹的生命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就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00年中国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中国的航天专家达成共识: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的月球探测活动不会重复别人做过的工作。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起点要高,要有特色,要科学地选择我国进行月球探测的目标,既要填补我国月球探测的空白,也要为人类建立月球基地增添新的科学依据。在探月方面,2020年前将实现“回”的任务,即飞行器不仅能在月球上落下来,还能取一些东西带回地球,并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现航天员登月。
美国是最早登上月球的国家,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的登月计划就是阿波罗计划,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阿波罗计划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2018年9月,美国航天局向国会提交报告,计划最早2023年实现载人绕月飞行,2030年前实现再次登月,对月表展开科学考察,并寻找水等太空中的稀缺资源。
(摘编自“360百科”)
材料二:
阿波罗计划是人类在20世纪最具挑战性的技术成就之一。这一计划除了掀起太空竞赛和宇宙探索热潮之外,还衍生出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技术创新,包括水净化设备、呼吸面罩、聚合物织物以及无绳设备。当然,人类太空飞行的重要意义并不总是通过物质发明来衡量,也应该通过它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来评估。但不管怎样,科技创新的终极目标都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美好。
(摘编自《科技日报》)
材料三:
据外媒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签署《太空资源开采和使用的国际支持及保障》行政令,旨在强化美企业和个体开采、利用太空资源的权利。此次颁布的行政令,被认为是对美政府现行太空政策的延续、深化与拓展,是为最终实现美太空霸主地位搭桥铺路。美方将重返月球作为推动太空政策尽快落地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对此,白宫方面宣布将重启“阿尔忒弥斯”计划,目标是在2024年让宇航员重返月球并于2028年前实现月球的常态化开发。
作为全球另一航天大国,俄罗斯对美国刻意绕开联合国专业机构及国际法规的监督与约束、执意单方面推进太空资源“私有化”进程的做法表示失望与谴责。
俄罗斯表示,俄方无法接受任何企图将太空资源“私有化”的行为,俄仍需从法律角度对该问题展开研究。俄外交部指出,根据《外层空间条约》规定,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的外太空不应通过宣示主权、使用、占领或其他方式被单一国家据为己有。所有国家应从平等原则出发,捍卫各方以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太空的权利。针对美方的单方面行为,呼吁国际社会采取集体措施,谨防外层空间成为国际摩擦与冲突爆发的导火索。俄方讽刺美方拒绝将月球和其他天体视为人类共同财产的行为与海盗无异。俄表示,将太空空间据为己有的企图和事实占领其他行星领土的“侵略”计划无助于各国开展有效合作。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2020年11月24日凌晨,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踏上征程。这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也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言人裴照宇介绍,“嫦娥五号任务对于‘绕、落、回’整体规划来说,是收官之作;而对于我国未来的月球探测来说,是一个奠基之作。”裴照宇表示,“绕、落、回”之后,我国将与各国合作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中国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倡议,希望与世界各国合作,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这将为月球科学探测和月球相关技术的实验提供共享平台。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登月”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月球探测,不仅要填补中国月球探测的空白,也要为人类建立月球基地增添新的科学依据。
B.美国登月计划不是为了科学考察,寻找水等太空中的稀缺资源,而是为了实现太空资源“私有化”。
C.我国坚持科技创新,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国重视探月工程是有力的证明。
D.美国现行太空政策的本质是太空霸权,俄罗斯方面强硬反对的原因是其触犯了俄罗斯的根本利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计划实现航天员登月,美国计划实现载人绕月飞行,这都可以表明人类从未停止探索月球的脚步。
B.阿波罗计划衍生出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技术创新,由此可知,太空计划跟普通人的生活也有一定联系。
C.美国拒绝将月球和其他天体视为人类共同财产的行为不利于各国开展合作,并且可能引发摩擦与冲突。
D.嫦娥五号顺利升空,顺利完成“绕、落、回”后,说明我国掌握了航天领域最复杂、难度最大的技术。
(3)人类应该如何合理开发太空资源?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江南小镇
余秋雨
①我一直想写写“江南小镇”这个题目,但又难于下笔。江南小镇太多了,真正值得写的是哪几个呢?一一拆散了看,哪一个都构不成一种独立的历史名胜,能说的话并不太多;然而如果把它们全躲开了,那就是躲开了一种再亲昵不过的人文文化,躲开了一种把自然与人情搭建得无比巧妙的生态环境,躲开了无数中国人心底的思念与企盼,躲开了人生苦旅的起点和终点,实在是不应该的。
②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而离他们只有几尺远的乌篷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江南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它们的前边没有险滩,后边没有荒漠,因此虽然幽僻却谈不上什么气势;它们大多又很有一些年代了,但始终比较滋润的生活方式并没有让它们保留下多少废墟和遗迹,因此也听不出多少历史的浩叹;它们当然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总之,它们的历史路程和现实风貌都显得平实而耐久,狭窄而悠久,就像经纬着它们的条条石板街道。
③像多数江南小镇一样,周庄得坐船去才有味道。在别的地方,河流虽然也可以成为运输的通道,但对普通老百姓的日常行旅来说大多是障碍,在这里则完全不同,河流成了人们随脚徜徉的大街小巷。
④两岸的屋舍越来越密,河道越来越窄,从头顶掠过去的桥越来越短,这就意味着一座小镇的来临。中国很多地方都长久地时兴这样一首儿歌:“摇摇摇,摇到外婆桥。”不知多少人是在这首儿歌中摇摇摆摆走进世界的。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桥边。早在躺在摇篮里的年月,我们构想中的这座桥好像也是在一个小镇里。因此,不管你现在多大,每次坐船进入江南小镇的时候,心头总会渗透出几缕奇异的记忆,陌生的观望中潜伏着某种熟识的意绪。周庄到了,谁也没有告诉我们,但我们知道。这里街市很安静,而河道却很热闹,很多很多的船来往交错,也有不少船泊在岸边装卸货物,更有一些人从这条船跳到那条船,连跳几条到一个地方去,就像市井间借别人家的过道穿行。
⑤从船上向河岸一溜看去,好像凡是比较像样的居舍门口都有自用码头。这是不奇怪的,河道就是通行,码头便是大门,一个大户人家哪有借别人的门户,迎来送往的道理?遥想当年,一家人家有事,最明显的标志是他家码头口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主人便站在码头上频频迎接。
⑥上午看完了周庄,下午就滑脚去了同里镇。同里的桥,不比周庄少。其中紧紧汇聚在一处的“三桥”则更让人赞叹。三桥都小巧玲珑,构筑典雅,每桥都有花岗石刻的楹联,其中一桥的楹联为:
浅渚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
⑦淡淡地道尽了此地的魅力所在。据老者说,过去镇上居民婚娶,花轿乐队要热热闹闹地把这三座小桥都走一遍,算是大吉大利。老人66岁生日那天也必须在午餐后走一遍三桥,算是走通了人生的一个关口。你看,这么一个小小的江镇,竟然自立名胜、自建礼仪,怡然自得中构建了一个与外界无所争持的小世界。在离镇中心稍远处,还有稍大一点的桥,建造也比较考究,如思本桥、富观桥、普安桥等,是小镇的远近门户。
⑧就这样,江南小镇款款地接待着一个个早年离它远去的游子,劝他们好生休息,又尽力鼓励他们把休息地搞好。这几乎已成为一种人生范式,在无形中悄悄控制着遍及九州的志士仁人,使他们常常登高回眸、月夜苦思、梦中轻笑。江南小镇的美色远不仅仅在于他们自身,而更在于无数行旅者心中的毕生描绘。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描绘了一幅“江南小镇”平稳、滋润的日常生活画面,由小石桥、乌篷船、浣纱女交织而成,江南气息扑面而来。
B.作者把江南的船比作摇篮,神秘的桥是心底的外婆桥,代表的是中国文人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和对外婆的深切思念之情。
C.“码头”是人们离开家乡走向新生活的起点,是游子归来休憩的港湾,这体现了江南小镇是无数行旅者心中的美好所在。
D.这是篇洋溢着江南味道的文化散文,作者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赋予了江南小镇独特的人文意识。
(2)请赏析文章画线句子。
①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江南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
②但对普通老百姓的日常行旅来说大多是障碍,在这里则完全不同,河流成了人们随脚徜徉的大街小巷。
(3)余秋雨的散文被称为“文化散文”,请说说本文的文化味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子胥遂亡。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岂徒百金剑邪!”不受。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立为后,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
B.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
C.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
D.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傅,由春秋时齐国设置,后宫官设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少傅、少师、少保合称三孤。
B.父,可用于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于表字后面,文中是用于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C.卒,古人对死的称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D.昭王,庙号,君主的庙号并不唯一,可能会有多个庙号,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王荒淫昏聩。他纵欲享乐,毫无廉耻,把秦女据为己有,还听信谗言,不给太子娶亲,杀害忠臣和骨肉,给楚国带来了灾难。
B.伍奢忠于职守。他做太子建的太傅,维护太子建的利益,敢于揭露楚平王的过错,即使激怒平王,惹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C.子胥有胆有识。他看出楚王的阴谋,作出正确的抉择;他帮助阖闾登上王位,取得阖闾的信任,终于实现了借力报仇的愿望。
D.渔父有仁有义。他知道伍子胥情况紧急,便送其过江去,当伍子胥以百金宝剑相赠时,他当场拒绝,解释自己不是为了财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
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引
洪 适
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从它归,,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③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④谋自拙:自认晦气、谋拙。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寒风又烈”,是为下文张本,渔人的劳动、生活、思想,皆与这种特定气候相关联。
B.“从”,“任从”的意思,任从那巨鱼回到深渊,“从”表现渔人毫不在乎的豁达情怀。
C.“衣百结”尤其着力,渔家的窘迫困顿,生活的种种艰辛与不易,都浓缩在这三字之中。
D.“不知”一句,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2)渔夫是常见的意象,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比较,概括说明二者的不同。
四、默写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和友人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的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五、综合读写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尽管全社会公认塑料制品有众多_______________,但由于产业惯性和公众使用习惯的养成,“禁塑”很难毕其功于一役。这意味着不仅要在产业和公众习惯下功夫,还要在政策制定层面继续推出分步骤、分阶段地限制塑料使用的办法。在强力“禁塑”措施的影响下,塑料制品产业必然会受到冲击。那些从事塑料生产加工的企业,_______________及时转变经营方向。比如,将生产重点转向可降解材料。目前,可降解材料的成本比普通塑料要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其生产规模较小、社会_______________低有关。只有全产业形成了推广环境友好型材料的意识,才能从源头减少塑料污染。相信随着更严格管理措施的出台,再加上柔性的社会倡导,政府、社会和个人能共同探索出一条控制塑料污染的办法,为保护生态环境找到_______________的路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弊病 必需 认同率 立竿见影
B.弊端 必须 认同率 行之有效
C.弊病 必须 认同感 立竿见影
D.弊端 必需 认同感 行之有效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意味着不仅要在产业和公众习惯上下功夫,还要在政策制定层面继续推出分步骤、分阶段地限制塑料使用的办法。
B.这意味着不仅要在产业和公众习惯上下功夫,还要在政策制定层面继续推出分阶段、分步骤地限制塑料使用的规定。
C.这意味着不仅要在政策制定层面继续推出分阶段、分步骤地限制塑料使用的规定,还要在产业和公众习惯上下功夫。
D.这意味着不仅要在政策制定层面继续推出分步骤、分阶段地限制塑料使用的办法,还要在产业和公众习惯上下功夫。
(3)下列句中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刚刚过去的“11·11”光棍节,网络营销取得空前成功。
B.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
C.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D.每逢暮春时节,我的园子里杜鹃花开,常可听得有鸟在叫着“居起、居起”,据说就是杜鹃。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90个字。
12月17日消息,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国家航天局专家表示,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一次任务中,连续实现我国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样、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带样返回等多个重大突破,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画上了圆满句号。同时,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成功实现了多方面技术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对于我国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完善探月工程体系、开展月球科学研究、组织后续月球及星际探测任务,具有承前启后、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六、填空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①_______________,而是说小雪时节,气温下降,但是由于地表温度还不够低,就算下雪,雪量也会很小,甚至没有。所以,②_______________,还要看当下的天气情况。小雪时节已进入初冬,③_______________,地面上的露珠变成严霜,天空中的雨滴就成雪花,流水凝固成坚冰,整个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素装。
七、写作
阅读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离别是孤雁展翅时对沼泽的回望,离别是喧闹的街市突然万灯骤停,离别的不舍是万物凋谢的前一刻。有人说离别是为了重聚,离别是为了思念,离别时就是重新出发……
我们有许许多多的离别的故事想倾述,也有对离别刻骨铭心的认识。
对于“离别”,你有什么故事要讲述?请就此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
【答案】
C
B
D
【考点】
信息筛选与概括
分析论证结构
分析评价作者态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中国哲学是生命哲学”说法绝对。原文第一段表述为“相对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倾向于生命哲学”。
B项,“在生命哲学中”范围扩大。原文第一段表述为“相对于其他儒家,朱熹的生命哲学色彩更浓厚”。
D项,张冠李戴。“有节奏韵律”的是“生命的过程”,“有理有序”的是“生命”。
故选C。
(2)B项,移花接木。从第四段可以看出,文章说草木生长有“好恶”,具有情感特征,是为了论证生命是有目的意向的。
(3)D项,“就能”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表述为“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
【答案】
B
D
(3)①接受联合国专业机构及国际法规的监督与约束。
②从平等原则出发,以和平为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太空资源,不搞太空霸权。
③有效合作,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为科学探测和相关实验提供共享平台。
【考点】
筛选并整合信息
概括内容,归纳要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B项,说法绝对。根据材料内容分可知美国登月计划是在月表展开科学考察,寻找稀缺资源,但是其政治用心是太空资源“私有化”。
(2)D项,偷换概念。原文表述为“这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也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其中“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并不代表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技术”。
(3)根据材料三中“作为全球另一航天大国,俄罗斯对美国刻意绕开联合国专业机构及国际法规的监督与约束、执意单方面推进太空资源‘私有化’进程的做法表示失望与谴责”可以概括出,人类合理开发太空资源要接受联合国专业机构及国际法规的监督与约束;根据材料三中“根据《外层空间条约》规定,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的外太空不应通过宣示主权、使用、占领或其他方式被单一国家据为己有。所有国家应从平等原则出发,捍卫各方以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太空的权利”可以概括出,人类合理开发太空资源要从平等原则出发,以和平为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太空资源,不搞太空霸权;根据材料四中“中国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倡议,希望与世界各国合作,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这将为月球科学探测和月球相关技术的实验提供共享平台”可以概括出,人类合理开发太空资源要有效合作,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为科学探测和相关实验提供共享平台。
3.
【答案】
B
(2)①运用对比的手法,拿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小镇跟江南小镇对比,衬托出了江南小镇畅达平稳的特点。
②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河流比喻成大街小巷,不仅突出了江南小镇河流多的特点,更表现了小镇人把河流视为重要运输通道的独特情感。
(3)①选材:写作对象为“江南小镇”,它不仅是历史名胜,不仅是文化遗迹,更是精神寄托。
②内容:以“江南小镇”含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材料为内容,从文化视角来观照这些对象,有深厚的人文情怀。
③主旨:江南小镇虽然多见,但在作者心里却是“人生苦旅的起点和终点”,这是作者给江南小镇作的一个文化上的定位,也是全文的文眼所在。
④语言:形象生动、意象优美、亲切平实、透彻练达。在抒情中融入历史理性,在叙述中透露生命感悟,整散句、长短句相结合,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考点】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散文)
表现手法(散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B项,“把江南的船比作摇篮”错误,应该是“把摇篮比作江南的船”;“对外婆的深切思念之情”无中生有。
(2)解答本题,需要仔细分析句子的特点,从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词语的运用等方面入手,在结合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表达效果。
①“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这里作者把“江南小镇”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作对比,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结合“江南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可知,该手法的运用衬托出了江南小镇畅达平稳的特点。
②“河流成了人们随脚徜徉的大街小巷”,此处作者把“河流”比作“大街小巷”,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结合前文“河流虽然也可以成为运输的通道”可知,该手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江南小镇河流多的特点,更表现了小镇人把河流视为重要运输通道的独特情感。
(3)“文化散文”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通常会以智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素。学理知识的渗透,也使其具有特别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因此,要分析本文的“文化味”,可分别从选材、内容、主旨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分析。
选材上,作者选择的是“江南小镇”,从“一一拆散了看,哪一个都构不成一种独立的历史名胜……然而如果把它们全躲开了,那就是躲开了一种再亲昵不过的人文文化”“你看,这么一个小小的江镇,竟然自立名胜、自建礼仪,怡然自得中构建了一个与外界无所争持的小世界”等内容可见,江南小镇本身就构成了历史名胜,留存着人文文化,也是人们精神上的寄托。
内容上,作者并不仅仅只关注江南小镇的历史遗迹和优美风景,更以充满人文关怀的眼光来看待江南小镇,如江南居民们在此处的生活、出行的独特方式、沉淀在儿歌中的江南小桥、婚丧嫁娶的民俗文化等,让文章充满风俗人情的文化韵味。
从主旨来看,作者开篇就说“如果把它们全躲开了,那就是躲开了一种再亲昵不过的人文文化,躲开了一种把自然与人情搭建得无比巧妙的生态环境,躲开了无数中国人心底的思念与企盼,躲开了人生苦旅的起点和终点”,由此可见在作者心里,江南小镇就是“无数中国人心底的思念与企盼”“人生苦旅的起点和终点”,全文就围绕这个主旨来写,富有文化底蕴。
从语言表达来看,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比喻、拟人等手法,形象生动,描写江南小镇时选取经典意象,如“傍河而筑的民居”“浣洗”衣物的女性、乌篷船、炊烟、小桥等,优美而和谐,令人心生亲切之感;“它们的历史路程和现实风貌都显得平实而耐久,狭窄而悠久,就像经纬着它们的条条石板街道”“居民婚娶,花轿乐队要热热闹闹地把这三座小桥都走一遍,算是大吉大利。老人66岁生日那天也必须在午餐后走一遍三桥,算是走通了人生的一个关口。你看,这么一个小小的江镇,竟然自立名胜、自建礼仪,怡然自得中构建了一个与外界无所争持的小世界”“这几乎已成为一种人生范式,在无形中悄悄控制着遍及九州的志士仁人”等句子,满怀历史的理性,在抒情中融入历史理性,在叙述中透露生命感悟;句式上整散错落,如“前边没有险滩,后边没有荒漠,因此虽然幽僻却谈不上什么气势”“自立名胜、自建礼仪,怡然自得中构建了一个与外界无所争持的小世界”“登高回眸、月夜苦思、梦中轻笑”等句子,整散句、长短句相结合,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二、文言文阅读
【答案】
A
D
A
(4)①平王派人召唤伍奢两个儿子,说:“你们来,我能让你们的父亲活下去;不来,现在就杀了伍奢。”
②伍子胥到处寻找楚昭王,找不到以后,于是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拉出平王的尸身,抽了三百鞭,这样以后才停止。
【考点】
文言断句
姓名称谓
宗法礼俗
古代官职
内容概括与分析
文言翻译
【解析】
【参考译文】
伍子胥是楚国人,名员。伍员的父亲叫伍奢。他的兄长叫伍尚。楚平王有位太子名叫建,楚平王派伍奢做太傅,费无忌做少傅。费无忌不忠于太子建。楚平王派费无忌为太子建到秦国娶亲,这位秦国女子长得很美丽,无忌就骑马归来报告平王说:“这位秦国女子相貌极美,大王可以自己娶她,另外再为太子娶亲。”平王于是自己娶了这位秦国女子,并对她极为宠爱,生个儿子叫轸。另外替太子娶了亲。费无忌已经用秦国女子亲自向平王讨好,于是趁机在平王面前诽谤太子建。平王对太子建越来越疏远,派他守卫城父,防备边疆。无忌又日夜不断地向平王说太子的坏话:“太子因为秦国女子,不会没有怨恨,很快就会在国内发动叛乱。”平王于是召来太子建的太傅伍奢进行审问。伍奢说:“大王为什么要因为谗佞狠毒的小人而疏远自己的骨肉至亲呢?”平王大怒,囚禁了伍奢,而派城父司马奋扬前去杀太子,太子建就逃跑到宋国。无忌对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有才能,如果不杀他们,他们将会成为楚国的祸害。”平王派人召唤伍奢两个儿子,说:“你们来,我能让你们的父亲活下去;不来,现在就杀了伍奢。”伍尚想准备去,伍员说:“平王召我兄弟两人,并不是想让父亲活下去,而是怕有人逃脱,带来后患,我们两人一到,父子三人就都要处死,这对父亲的死有什么好处?还不如投奔他国,借他国之兵为父亲报仇雪耻。大家一起死了,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伍尚对伍员说:“你可以逃走了,你能够报杀父之仇,我将回去与父亲一起死。”伍尚被擒后,伍子胥就逃走了。到了昭关,昭关的守吏想抓他。追兵紧跟他身后,他来到一条江边,江上有一位渔翁划着一条船,他看到伍子胥十分焦急,就把伍子胥渡过了江。伍子胥过了江,就解下身上的佩剑说:“这把剑价值百金,就拿它送给你吧。”渔翁说:“根据楚国的法令,能抓获伍子胥的人赐粟五万石,岂只价值百金的一把剑呀!”不接受。到了吴国,正值吴王僚执政,公子光为将军。伍子胥知道公子光对内有野心,他想杀掉吴王僚而自立为王,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五年后楚平王死,轸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昭王。公子光于是派专诸袭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阖闾成了一国之主,便召来伍子胥,官拜行人,并让他参与谋划国家大事。阖闾称王后第四年,吴国攻打楚国,伍子胥在豫章大破楚军。第九年,吴王阖闾出动全国的军队与唐、蔡两国一起攻打楚国,经过五次大的战役,就到了郢都。楚昭王外逃。伍子胥到处寻找楚昭王,找不到以后,于是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拉出平王的尸身,抽了三百鞭,这样以后才停止。
【解答】
(1)“吴伐楚”的主语是“吴”,“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的主语是“伍员”,两句主语不一致,应在中间断开,排除B、C两项;“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中“于豫章”作后置状语,其前不应断开,排除D项。
故选A。
(2)D项,“昭王”是谥号,不是庙号。
(3)A项,“不给太子娶亲”有误,原文“更为太子取妇”。
(4)①使:派。召:召唤。生:使……活下去,让……活下去。今:现在。
②求:寻找。既:以后。鞭:名词作动词,抽打。已:停止。
三、古诗词鉴赏
【答案】
B
(2)①本词是真渔人形象,他生活贫困艰辛,但又乐观旷达。“巨鱼漏网”也只是感叹,只要一家人能聚首在一起,纵使生活艰辛,也是快乐与满足的。
②《江雪》中的渔夫不是一个纯粹的渔夫,他是一个隐士形象。渔夫超然物外,傲岸不屈,清高自守。
【考点】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古代诗歌鉴赏)
意象(古代诗歌鉴赏)
赏析形象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B项,“表现渔人毫不在乎的豁达情怀”错误,“从”表现的是渔人无可奈何的怅惘之情。
(2)《渔家傲引》一词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把渔人写成了劳动者,写成了真渔人。渔人是“为鱼”,他靠撒网为生,“巨鱼漏网成虚设”让他有些感慨,而不同于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的隐士。在这首词中,“西浦月”“南溪雪”两句,点缀意境是很美的,再加上“醉眠”与“独钓”,似乎渔人也有点儿隐士风度了,但是词的下句便是“妻子一船衣百结”,直写其全家经济生活的艰辛,这是最能表现渔人处境的一笔。但他生性旷达乐观,即使衣服破烂补丁满身,依然“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能与妻子儿女在一起生活,不受别离之苦,也就满心欢悦。
《江雪》中的渔翁,并非真正的渔翁,在诗中,广阔无垠的雪景衬托出一个“独钓寒江雪”的“孤舟蓑笠翁”,实际上是为了展现一种超脱世俗、超然物外、清高孤傲的隐士气质,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四、默写题
【答案】
(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离骚(节选)(屈原)
赤壁赋(苏轼)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根据“对古代服饰‘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可推知答案,注意“芰”的书写。
(2)根据“苏轼写自己和友人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可推知答案,注意“窈窕”的书写。
(3)根据“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的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可推知答案,注意“蜀”的书写。
五、综合读写
【答案】
B
C
A
【考点】
词语辨析
成语的使用
病句辨析修改
标点符号的辨析及使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弊病:指事情上的毛病、缺点。弊端:指弊害的所在;由于制度上或工作上的问题而发生的损害公益的事情。
必需:动词,非有不可的,不能少的。必须:副词,表示事理上的必要和情理上的必要。此处指从事塑料生产加工的企业及时转变经营方向是事理上的必要,应选择“必须”。排除A、D两项。
认同率,是一个数据。认同感,是一种感觉。根据后文的“低”可知,此处应选“认同率”。排除C项。
立竿见影:把竹竿立在太阳光下,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收效迅速。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故选B。
(2)原句有三处错误:①语序不当,应先“政策制定层面……”再“产业和公众习惯……”,应先“分阶段”再“分步骤”;②成分残缺,“在产业和公众习惯”后缺少介词“上”;③搭配不当,“推出”“办法”不搭配。全部修改正确的是C项。
故选C。
(3)文中引号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
A项,表示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
B项,表示讽刺和否定,又称“反语讽刺”。
C项,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
D项,表示直接引用,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或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
故选A。
【答案】
①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②嫦娥五号实现多个重大突破,为探月工程画上了圆满句号。③嫦娥五号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
一句话概括内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答此题,应在通读语段的基础上,划分层次,概括提炼出关键信息,并按一定的逻辑把这些信息组合成一段话。阅读语段可知,本则新闻报道有两段共三句话。第一段可概括提炼出本则新闻的主要事件为“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第二段第一句话主要讲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任务中实现的重大突破及作用,第二段第二句话主要讲了嫦娥五号任务的重要意义。据此将上述信息进行整合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六、填空题
【答案】
①小雪节气不是一定下雪,②这天是否会降雪,③天气逐渐转冷(气温慢慢降低)
【考点】
语境填句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第①空,由下文中的“而是……”可知,所填句子与下句之间存在并列关系,首先确定要填写关联词语“不是……而是……”;再根据下文“由于地表温度还不够低,就算下雪,雪量也会很小,甚至没有”可知,此处是说小雪节气当天不一定会下雪,故可填“小雪节气不是一定下雪”之类的句子。
第②空,“所以”一词表示对上文所述内容的总结,上文说的是小雪节气这天能不能降雪的问题,联系下文“还要看当下的天气情况”可知,此处可填“这天是否会降雪”之类的句子,与下文“还要看当下的天气情况”呼应。
第③空,由上文“小雪时节已进入初冬”以及下文“地面上的露珠变成严霜,天空中的雨滴就成雪花,流水凝固成坚冰”可知,此处所填内容应与“天气变冷”有关,可填“天气逐渐转冷(气温慢慢降低)”之类的句子。
七、写作
【答案】
略。
【考点】
材料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略。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