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除夕的夜
阿 成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
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
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板娘说,没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
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着。
我说,什么?
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
B.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
C.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
D.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他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
B.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
C.“街道两旁大商家……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
D.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3)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希腊战歌(节选)
[英]拜伦
起来,希腊的儿男!
挥戈向敌人迎战!
让他们腥臭的血川,
像河水在脚下奔窜!
醒来吧,斯巴达!今天
你怎能睡梦沉沉?
同你的老伙伴雅典,
联合成无敌的大军!
唤列奥尼达回来——
这历代讴歌的领袖,
这刚强可畏的统帅,
他曾把你们拯救。
扼守在温泉险关,
他英勇牵制敌寇,
同波斯军队鏖战,
让祖国得保自由;
他率领三百勇士,
战斗中,始终挺立。
像威猛无敌的雄狮,
在滔滔血海中沉溺。
起来,希腊的儿男!
挥戈向敌人迎战!
让他们腥臭的血川
像河水在脚下奔窜!
(穆旦译)
(注)①列奥尼达:古希腊斯巴达国王,曾率领三百名精锐战士于温泉关抵抗波斯帝国的侵略,最终全部阵亡。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二句,描写了刘裕故居荒凉、衰落的景象,抒发了辛弃疾的思古幽情。
B.从“元嘉草草”开始,词作便由怀古转入伤今,联系当时的抗金形势和词人的境况,用典抒怀。
C.拜伦的诗中多次运用呼告的方式,直接而强烈地表达情感,诗歌充满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D.穆旦这首译作,讲究押韵,每行三个节拍,诗节于整齐中见错落,可谓兼具音韵美和建筑美。
(2)同是写英雄,《永遇乐》中写孙权和《希腊战歌》(节选)中写列奥尼达,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
嗟乎!师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师说》)
(二)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人有快则法度坏。
(节选自《荀子》)
(注)①舍:除了。
(三)
已经63岁的张桂梅,现为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2020年12月10日,她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光荣称号。其动人事迹经多家媒体再度报道后,在全国受到了广泛关注与赞誉。
两次为湘西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的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张雅说:“张桂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刻领悟到“一诺千金、抱柱之信”的脱贫攻坚中国精神。张桂梅点亮乡村女孩梦想、改变地们人生命运的善举让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她用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展示了时不我待、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是我们虚心学习的时代榜样。”
“张桂梅老师数病缠身,忍受剧痛,却坚守贫困山区40余载;生活清苦,节衣缩食,却甘将所有付之教育;事无巨细,起早贪黑,只愿将代际贫困斩断;家访万里,苦口婆心,照亮大山女孩的追梦之路。”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晓兰希望小学教师王力说,“作为城区小学一名普通教师,我从张老师身上学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教育信念不动摇。我们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使命,勇挑责任与担当,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二是坚持清雅作风不懈怠。从热爱自身工作做起,从践行点滴做起,从关爱每一名学生做起。”
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贵州省“青年英才”陈艳波认为,张桂梅感动时代的精神恰恰是时代所需要和弘扬的。他动情地说:“身患23种疾病,12年家访覆盖1552名学生,形成累积11万公里,将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送进大学…….给缺少教育资源的偏远地区建设免费高中,为受到陈旧观念束缚的农村女孩找到出路。张桂梅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这种无私的关爱,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回报则是在回应这份爱,散播这份爱。”
令人高兴的是,华坪县已经成立了丽江华坪桂梅助学会,资金主要用于女高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及华坪县的教育助学活动。
(《聚焦时代楷模张桂梅:“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别人点亮一盏灯”》,《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4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
B.君子不 齿:同列
C.师者,所以礼也 正:使……正
D.则人有 快:放纵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B.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C.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D.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3)下列解说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主张复兴儒学,继承并发展了秦汉散文的优良传统。
B.句读指古代文辞休止和停顿处,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与现行白话文中的句号、逗号相同。
C.荀子,战国著名思想家,先秦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也是集大成者,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D.礼是儒家思想核心之一,是古代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准则,不同于现代人们所说的文明礼貌。
(4)下列对第三个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重视选材,选取了不同人物对张桂梅的评价,展现了张桂梅作为“时代楷模”的重要影响。
B.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总述张桂梅事迹影响巨大,后并列分段举例说明,逻辑合理,布局简洁。
C.文章具体明确地交待了受采访者的职业、身份,凸显信息来源的权威性,符合新闻真实性原则。
D.文章引用的评价,既有客观的数字,又有生动的事迹,还有发自肺腑的心声,有很强的感染力。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6)请结合两则文言文中关于“师”的论述,简要分析张桂梅事迹的时代价值。
四、情景默写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曹操要像古代明主一样求贤建业的心志。
(2)古人常借“酒”“月”抒怀。《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朦胧迷茫的江月景象,抒发了白居易和友人酒醉离别的悲伤之情;《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写苏轼把酒面对江月,抒发人生感慨和思古凭吊之情。
五、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在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 )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脸,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 )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 )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撑 软溶溶 心平气和 B.撑 软绵绵 心安理得
C.压 软溶溶 心安理得 D.压 软绵绵 心平气和
(2)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
②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
③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
④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③④②① B.①③④② C.④①③② D.②④①③
六、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上学期,我们阅读了学术著作《乡土中国》,书中所写的“乡土中国”,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费孝通语)。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习俗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如果以“乡土中国”的眼光来看,回家过年、祭祀祖先、走亲访友、发压岁钱等习俗中都蕴含着特殊的文化基因。
请你结合《乡土中国》中的有关知识,如“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私人道德”“家族”等,针对一种或几种春节习俗,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安徽省芜湖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
【答案】
D
A
(3)①渲染寒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的伤感心情。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儿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内心的哀伤。
②用寒冷的气候反衬出(突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4)①“我”为老伴儿的病情担忧,为了安慰老伴儿,寻找老伴儿喜欢吃的菜,而老伴儿最后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等,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老伴儿生重病,“我”没告诉别人,敢于面对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
②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我”素不相识,叫“我”一起过年,告诉“我”小饭馆的位置,还祝“我”老伴儿早日康复,体现了以苦为乐、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
③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对待“我”很热情,饭菜价格与平时一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体现了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④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还不收其车费,看大娘进车站口后才走,体现了为人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
【考点】
环境描写的作用
艺术特色(小说)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小说)
个性化创意解读(小说)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D项,“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分析错误。司机只知“我”老伴儿住院,而不知其病重危及到生命,因此“对人生无常的哀痛”语意过重。
(2)A项,“‘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分析有误。从文章来看,“我”与文中所写人物及大多数的事件都有联系;而在叙述时,“我”同时也在参与其中,和其他人物共同为表现文章主题服务,因此,“我”并没有“隐身其后”,也不是“处于次要地位”。
(3)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可以从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对人物形象塑造、对主旨表达等方面的作用来进行思考。本题可从渲染寒冷的环境氛围、烘托人物情感、衬托人物形象特征的角度作答。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渲染了寒冷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儿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内心的哀伤。“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两句用寒冷的气候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4)解答此题,要联系小说具体内容,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小说主题等角度来阐述人物身上体现的人性之美。
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有“我”,除夕夜为安慰妻子,冒着大雪,去寻找老伴儿喜欢吃的菜;有“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请“我”喝酒,帮“我”指路,祝“我”老伴儿早日康复等;有“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帮“我”烧菜,饭菜价格与平时一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有“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不收其车费,看大娘进了进站口才离开;还有“我”病重的妻子,自己已经病危,还劝“我”“你一定要好好活着”。以上出现的人物,有的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有的为人热心,救助危难;有的待人细心,体贴入微。在他们的身上都体现了浓浓的人性美,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
【答案】
B
(2)○《永遇乐》写孙权,表达了对英雄难觅的感慨,对英雄功业化作历史烟云的悲叹。
②《希腊战歌》写列奥尼达,抒发了对英雄主义精神、希腊光荣历史的歌颂,洋溢着对希腊儿男的鼓舞之情。
【考点】
现代诗歌阅读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古代诗歌鉴赏)
词
把握主旨情感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从‘元嘉草草’开始”错,应该是从“四十三年”开始,由怀古转入伤今,通过“烽火扬州路”“廉颇老矣”的典故,来告诫当今统治者
,要吸取古人的教训。故B项错。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永遇乐》中写孙权,“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
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江河不改,青山依旧,但历史却是风云变换、物是人
非了。作者表达的是对英雄人物、英雄事迹随着时间的流逝化为烟云的慨叹。
《希腊战歌》中写列奥尼达,“这历代讴歌的领袖,这刚强可畏的统帅,他曾把你们拯救”“他英勇牵制敌寇”“让祖国得保自由”“战
斗中,始终挺立”,写出了列奥尼达的刚强可畏、英勇无敌,写出了他拯救祖国保自由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无限赞美之情。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文言文阅读
【答案】
A
D
B
C
(5)(1)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真是糊涂啊!
②)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重视老师;尊敬重视老师,国家的法令制度就能得以保存。
(6)①韩愈认为从师学习使人明智,痛惜人们不从师学习。张桂梅办免费高中,为受陈旧观念束缚的农村女孩提供教育
,帮助她们找到出路。
②荀子认为兴国则必贵师重傅。张桂梅用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落后地区教育面貌,受到国家表彰,表明尊师重教对国
家兴盛有重要意义。
【考点】
筛选并整合信息
古代文化常识
散文阅读
文言翻译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道:风尚。故A错。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不是”是动词,做谓语,其宾语为“师法”,故“师法”后断开,排除AB两项。
“故”表是后文是结果,所以“故”前断开,排除C项。
正确的断句是: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
仪而贵自安者也。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与现行白话文中的句号、逗号相同”错,与现行白话文中的句号、逗号不同,“读”相当于句中停顿。故B项错。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凸显信息来源的权威性”有误,交代人物的身份、职业等,是为了突出新闻的真实性。故C项错。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于,对于;其身,他自己;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师,动词,从师学习;惑,形容词作动词,糊涂。
(2)兴,振兴;贵,动词,尊重;重,动词,重视;法度,法令制度;存,保存。
(6)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两则文言文中关于‘师’的论述,简要分析张桂梅事迹的时代价值”,韩愈在《师说》中强调的尊师重道和老师的重
要作用,张桂梅免费办中学,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体现了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在荀子看来,“师者,所以正礼也”,老
师是用来端正礼法的,国家的振兴,必须依靠老师,张桂梅受到国家的表彰,被授予时代楷模,体现了国家对教师的尊重和对
教育的重视。
参考译文:
(一)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
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
,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
,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
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
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
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
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二)
礼,是用来端正身心的;老师,是用来端正礼法的。所以没有礼,用什么来修正自己的行为?没有老师,我怎么知道礼是
这样的?不遵照老师的教导,违背礼法,喜欢自以为是这就好像用盲人去分辨颜色,用聋子去分辨声音,除了胡说妄为是不会
干出什么好事来的。所以,学习就是学礼法,老师要以身作则,而且又要安心于这样做。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
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教师受尊重,国家的法律制度就能得到保存。国家如果趋于衰败,一定轻视教师,教师受不到尊重,人
就会放纵性情,人肆意放纵,国家的法律制度就要受到破坏。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情景默写
【答案】
(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注意下列字的写法:哺、惨、茫、浸、尊、酹。
五、选择题组
【答案】
A
C
【考点】
句子衔接与排序
成语的使用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撑”与后面的“噗嗤的一声”相呼应,比“压”更符合将雪拟人化的表达,故选用“撑”更好;
“软溶溶”写出了雪融化后,春泥得到水的滋润而松软的状态,“软绵绵”则给人一种柔弱无力的感觉,故选用“软溶溶”更符合语境
“心平气和”指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心安理得”比喻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根据语境春天不讲理、不逻
辑,却让人觉得好,故选用“心平气和”。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根据第一段的描写,写雪山上雪融化的情景,是从山顶到山脚,由高到低。仔细阅读所给的四句话,可以发掘第①④两句,句式
整齐一致,应该在一块,同时根据前文由上到下的写作顺序,此处也应该是这样的顺序,故这两句应该是⑧①的顺序。
剩下的②③两句,第③句先由风引出柳絮,才能出现②句,柳絮是每一株柳的分号,故其顺序为③○。
由此可以排除ABD.
故选C.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六、材料作文
【答案】
例文
守护春节文化
有人认为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了,过年的形式和内容不应因循守旧,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抛弃旧有的传统。
而我认为我们要守护过年的传统仪式。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自娱自乐的方式日见其多,如玩手机、抢红包打游戏等等。这些活动的最大特点,是让人沉浸在
网络的世界里,脱离了现实生活和具体的人际环境。实质上它是以个人为中心而缺乏家庭意识和集体意识的表现。
这种思想和行为,如果体现在自己工作之余,用来放松调节,自然是无可厚非、有情可原的;但是,如果在过春节一家人
一族人团聚的时候,依然是手机不离手,抢红包不抬头,视亲朋若无物,则是情理难容的。
从情感上而言,一家老少团聚,应当嘘寒问暖,交流情感。当下社会,由于人口流动性大,许多家庭分处天南地北,平时
难得一聚,老人对子孙的嘘寒问暖,唯有在过年之时,得慰其愿。因此,年轻人应当放下手机,多陪老人谈心、做家务,共享
天伦之乐。
如若手机不离手,冷落了对子孙望眼欲穿的老人的心,冲淡了盼望团聚的老人的心,冲淡了过年团聚欢乐的气氛,老人心
中对此会作何感想?我们回家过年还有何意义?
从习俗上讲,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是一种传统习俗的展现,这些习俗是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沿袭下来的,它
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哲学思想。譬如,贴对联,包含了对来年的祝福和企盼;祭祖祭天,包含着对天地的敬畏之情
,对先祖的追念;给长辈拜年,则体现了尊老敬老的思想;等等。
所有这些传统习俗和传统的文化活动,都是对我们人格、修养和情感的一种文化洗礼和重陶,正是在春节的这些传统习俗
活动虫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才得以被我们传承才形成了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过年时这些看似繁琐无用
的习俗活动,在这些活动的背后,站立着层层叠叠的历史与传统。
当然,像燃放鞭炮、三叩九拜等活动,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加以改革;但从总体上说,我们要尊重守护过年的传统文化。
手机游戏,可以在过完年之后去打,去玩;在春节这样一个难得的亲人团聚欢庆的时刻,尽量不要玩手机或者少玩手机。
珍惜亲情,守护春节文化,让我们除旧迎新,开创美好未来。
【考点】
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1.找出任务,明确指令
(1)共性的写作任务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2)个性的写作任务
请你结合《乡土中国》中的有关知识,如“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私人道德”“家族”等,针对一种或几种春节习俗,写一篇文章谈谈
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切分任务,逐个击破
(1)结合《乡土中国》中的有关知识,如“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私人道德”“家族”等:必须结合《乡土中国》的有关概念及其理
论阐释,联系现实生活写作,要将春节习俗和《乡土中国》中的概念,如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私人道德、家族等概念。在写
作过程中,要把《乡土中国》的相关观点渗透在行文之中。
(2)针对一种或几种春节习俗,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针对春节的一种或几种习俗,如拜年、守岁、压岁钱等
,要针对春节中的习俗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要做到观点清晰,论证严密。
【立意】坚守传统,发展中继承;
新年俗是时代进步的体现,要做到与时俱进;
优秀传统习俗不能抛弃;
在坚守中传承;
家族在传统习俗中凝聚;
年俗无论怎么变,不变的是它深刻的文化内涵,不变的是亲情,是对家园的归属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素材】1.现在的年味确是淡。虽然过春节还要准备,由于物质丰富,手中有钱,随手都可以买来,春节所用物品,不需要花费很多时
间就可以办齐;平时,老百姓的餐桌不缺肉食品,也不需要到春节大吃;从前,走亲访友才穿新衣服,现在,谁也不再穿旧衣
服、补丁衣服,平时穿的衣服和春节没有什么两样;从前娱乐单调,庙会、元宵节是人们娱乐的好地方,好方法,现在,有电
影、电视、网络多种娱乐媒体,传统的庙会、元宵节没有往日的魅力。
2.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被修饰、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我们该作何感想?一片真切的思乡之情被无聊地调侃,这是一种怎
样的悲哀!对于中国沉淀已久的文化,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去完全深谙,但也没有理由不保持它自然之美的本性,更没有资格去胡
编乱造,去挑战先人们高超的文学功底。因为我们生在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所以我们要坚守本真,不要丢失了对传统文
化应有的崇敬和敬畏之心,在传统文化调侃中迷失前进的方向。
B.从节日本身开始谈起,节日是从很久以前流传下的习俗,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代节日多祭祀与庆典。街上人来
人往,大家相互庆祝拜访,互动性很强。可以说,人作为群居性的动物,节日是必然的产物,而且不论在文明的发展途中有过
多大破坏,又或是科技如何发达,也会被遗传下来。同时成为支撑社会的一股强力的精神力量。节日,对于人类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从节日里看出一个文化的特点,将古今链接起来,将你我链接起来。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