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6 20:0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稻(shū) 分(niè) 芣(lǚ) (hōng)然
B.银(bì) (qiáng)橹 (diàn)青 (wěng)郁
C.(kuǐ)步 (bié)脚 (xí)文 敛(jù)
D.老(dān) (càn)头 潭(zhè)寺 (yùn)帖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手里已棒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
B.科学家是真理的恃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C.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
D.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掇。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天的苦心安排。
B.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的金铃铛,香雪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风中唱歌。
C.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D.秋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4. 下列各句中,引号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B.袁隆平主持的“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课题通过了论证,正式立项开展研究。
C.今年它的后代发生分离,可以断定去年发现的性状优异稻株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D.袁隆平对我说,这是对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未来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的有说服力的回答。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 一:一致
B.不拘时,学于余 于:被
C.舞幽壑之潜蛟,孤舟之之赘妇 泣:哭泣
D.戊申,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 晦: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移动互联技术飞速发展的十年。乘着网络用户数量迅猛增长的东风,快手等短视频应用站上了浪潮之巅。叔本华说过:“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逃离这痛苦和无聊之轮回唯一的钥匙,就是传统文化。作为短视频这班高铁的最后一位乘客,传统文化现在还处于尴尬之中。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之中有一个情节,少林72绝技中的每一种,都会辅以一本化解戾气的佛经。如果只练武功不读佛经,就会被体内积累的戾气所伤而丧命。对于网络内容的经营也是一样,如果只看重流量而不注意其中的文化价值,那么最终也一样会迎来一朝覆灭的结果。
为了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我国从2011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几年来,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手工艺等优秀文化形态在全社会的认知和消费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与前一段时间刚刚曝光的女明星一部电影数千万片酬相比,传统文化的绝大部分从业者依然只能在最低标准的物质条件下,做着默默无闻的文化传承。
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与传统文化、手工艺、非遗传承人相关的账号,往往门庭冷落。这一方面当然与主流用户消遣、猎奇的使用习惯有关,但另一方面也与传统文化从业者的保守思维与运营方式不无关系。
与搞笑、美食、歌舞、宠物、健身、美妆这些娱乐性和生活性较强的内容相比,传统文化类的内容一方面进入短视频平台较晚,算是这班高铁上的最后一位乘客。另一方面,由于这类从业者所从事的内容,在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传播技巧上往往后知后觉、消极被动。所以,本来就惨淡的流量,也无法形成增长。
传统文化如何与互联网结合,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新一代的90后非遗、传统手艺传承人正在崛起,他们对互联网文化的认识相比父辈更加切实和深入,他们的整体文化素质也要比父辈高得多。短视频平台上相关内容的账户,大多都是这些年轻人出于探索而创立的。
但是,他们既没有学过专业的摄影、摄像和传播学知识,又无法放下身段像那些草根网红一样无所不用其极。在相关内容上,他们往往只是闲暇之余的随意之举,很难痛下血本付出大量人力、物力、精力去专门制作。因此,内容的质量往往显得粗糙而无趣,也很难体现出他们所表现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无论是博大精深的国学思想,还是巧夺天工的传统手工艺,要在今天借助互联网平台生存下去,就必须向互联网行业的龙头企业学习,建立用户需求导向思维。而年轻一代的传承人们,如果要利用短视频进行传播,也应该改变“随手一拍、随手一发,有人看没人看无所谓”的“佛系”心态,应该深入研究自己擅长的文化领域,然后在短视频平台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展现方式。
其实,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增长,和近期所面临的内容净化风潮,对于传统文化艺术、民间手工艺、非遗项目等从业者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契机。如果能够深入分析互联网用户的兴趣规律,在内容的制作上与传播方式上更加有创意,这位后上车的旅客,不是不可能被请进头等舱的。毕竟这位旅客,有着最为深厚的内涵,和最为值得尊敬的身份。
(摘编自《传统文化,处境却很尴尬》)
材料二:
什么是时髦?如何追求时髦?追求什么样的时髦?山西姑娘申嘉彤说,“我要做个不一样的‘90后’”。因为从小就热爱音乐,始终秉持传承民间音乐的情怀,学习并传承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成了她的“时髦",让人由衷感佩与赞叹。
文化传承要“说”,更要“做”。无论是“传”还是“承”,都是动词而不是名词。“非遗”保护,相较于理念上的重视,身体力行的实践更重要。像申嘉形那样,在别人忙着过节时,她能带着笔和本,想方设法地采访民间艺人,这种言行合一的精神就是文化传承的最好姿态。只有在理念的基础上,往实践的方向更进一步,时间才会给我们留一扇门。
传承,正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要“传”得下来,就得为那些即将消散的艺术争取时间。为何在文化保护中,我们会用到“抢救”一词?因为我们并不知道这些看起来或许有些过时的文化艺术,在将来的某个时间,会不会再次被激活,产生影响民族、影响人类的新价值。只有尽力保存,向未来争取时间,才有新的可能。即使不能活态留存,能多留存相关的文字与音像资料,也就多一分可能。毕竟,我们对于“失传”的喟叹已经太多了。
要“承”得起来,就得为那些尚在生活中的文化艺术注入时间元素。科班出身的申嘉彤说,她在学校做了尝试,把民间音乐的一段旋律一段唱腔引入流行音乐,同学们的反响很不错。这种尝试庶几近之。传承从来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脉络。在时间上,与未来最接近的总归是当代。“承”的过程,不必也不能回避当代、回避新、回避变。
我们期待,在文化传承与时间的较量中,需要更多像申嘉彤这样的青年加入。惟其如此,时间才能为我们开拓更宽阔的路。
(摘编自虞金星《为传统留扇时间的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移动互联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作为短视频这班高铁的乘客,传统文化已走向头等舱。
B.现在的传统手艺传承人大多是90后,短视频平台上相关内容的账户大多是由他们创立的。
C.在文化传承中“说”和“做”同样重要,申嘉彤言行合一的精神是文化传承的最好姿态。
D.同学们反响很好的申嘉彤的尝试,可看作是为尚在生活中的文化艺术注入时间元素的做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开篇借叔本华名言引出传统文化,然后说明其在短视频中的处境,富含文化且思路清晰。
B.材料一运用了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内容充实,分析透彻,具有启发性。
C.材料二在论述“为传统留扇时间的门”的观点时,全篇虽然只用了一个事例,但仍颇具说服力。
D.材料二中山西姑娘申嘉彤传承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实践可以看作解决材料一中问题的有益尝试。
(3)今天,传统文化类的短视频想要改变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尴尬处境应该怎样做?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上马饺子下马面
吴小军
八月的风来得正好,凉爽。它夹着孜然羊肉的香味,在这苍茫的天地间自由地游走。它好像特别留恋克什克腾大草原青青的牧草和星星点点的野菊花。一忽儿东,一忽儿西,追着天上白云投下的阴影,在花儿草儿间跳着舞。比小马驹子还要调皮,比学飞的小鹰还要莽撞。它拂过毡包门口正探出身子望着远处敖包发呆的莫日娜额头时,顺便还弄乱了她乌黑的长发。
“额吉(蒙古语,母亲),别望了,阿布(蒙古语,父亲)说他去孛古特大夫那看马,顺便接接巴特尔大叔。他说了,要太阳落在敖包下面才能回到呢。”八岁的男孩扎布有一张黝黑的脸,还有一双像达里湖的湖水一样清澈的眼睛。他翘首望着远处敖包上三根玛尼杆上飘动的哈达,有些焦急,却很懂事地安慰着自己的母亲。他心里对自己说:“太阳落在敖包下面,天就要黑了,草原上的狼就会出来了。阿布,你可要把巴特尔大叔安全带回来呀。巴特尔大叔,阿布给你准备的羊肉我烤着吃了一点,很香。额吉准备的下马面条要等你来了才下锅呢。”
巴特尔是山东人,汉名叫王珂,是旗里来牧区驻点的干部。牧民们喜欢这个山东大汉,说他总是有那么多智慧帮助大家解决困难,是牧民的好干部,都叫他巴特尔大叔。扎布一家也都喜欢这个高大壮实的巴特尔大叔。前年大旱,牧草长得不好,没能储存多少,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牛羊就要挨饿。是巴特尔大叔找到旗里帮助他们调集了一批干草,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那个冬天,巴特尔大叔来了好多次。有一次大雪封了路,巴特尔大叔送柴油、食品和草料过来的时候,还遇上了狼群。好在他有巴特尔的勇敢和智慧,没出什么事。
今年又是大旱,巴特尔大叔担心他们草场打的草不够,早早就捎话说要过来,还说了扎布该上学了,要给他联系一所学校。扎布的阿布萨日朗和家人商量,要留巴特尔大叔多住几天。额吉说:“巴特尔大叔讲过,山东人最讲究上马饺子下马面,他就最爱吃饺子和面条。等他来了,做面条给他吃。让面条像绊马索一样把他留下来。等他走的时候,就包饺子给他吃。让他的日子像金元宝、银元宝一样圆圆满满。”
太阳慢慢向着敖包西边落下去,远处的草由黄色慢慢变成了蓝色,又变成了灰色。扎布知道,很快天就要黑了。可是,阿布和巴特尔大叔还没回来。
“长生天保佑。”莫日娜一会儿看看天,一会儿看看敖包,一会儿看看和她一样焦急的儿子扎布在用脚把毛绒绒的牧羊犬巴鲁踢得又蹦又跳。
天终于黑了。草原里的虫子热闹了起来,嘶哑的叫声让扎布心里更加烦躁。他没心看母亲有条不紊地打油茶,煮羊肉。他骑在一匹小马上,焦急地绕起了圈圈。
“来了!”眼尖的扎布嚷道。在已经看不到绿黄相间的草原上,那条镶着白边的更黄的土路已经变成一块模糊的很淡的白色。一个亮点从远处慢慢地向这边来了,隐隐听到了发动机的响声。“是巴特尔大叔的车!”扎布“驾”了一声,骑着他的小马驹就向着光点奔过去。刚给他踢了几下的牧羊犬巴鲁欢叫一声,追着马儿也跑了出去。
莫日娜从毡包掀起门帘往外看了一眼,冲着儿子的背影怜爱地笑骂了一句什么,就准备着手下面条了。
车远去了。“不是巴特尔大叔。”过了不久,扎布骑着他的小马驹回来了,脸上写满了沮丧和担忧。
“别出了什么事吧?”莫日娜把擀好的面条放在一个盘里,剩下的面就在案板上醒着。她看着儿子默默地拴着马,心里有些忐忑。
夜深了。立秋已过,草原的夜,风有点狠了,吹在身上已有些凉意。天空上一勾弯月,几粒寒星。朦朦胧胧的,像毡包里揪着的两颗心。
第二天,太阳早早就晒到了毡包上。莫日娜帮翻腾了一夜才睡着不久的扎布掖好被子,打开敖包的门,站在了阳光下。
草原上的路像风筝的线,划破黄绿相间的牧草,把心牵在了远方亲人的身上。
小扎布走出敖包的时候,已近中午。看到一身疲惫的额吉正在和依着马站着的阿布说话。阿布的脸阴得像黑夜一样深沉,胡子茬像牧草遇上春雨一样蔓延了整个下巴。衣服又脏又破,还沾着血迹。这是怎么了?
萨日朗把一个书包挂在了扎布的肩上,鹰一样的眼睛里噙着雾一般的悲伤。他对着满眼疑惑的扎布说:“巴特尔大叔来不了了。”
扎布很失望,眼泪溢满了清澈的眼睛:“巴特尔大叔不来吃额吉做的下马面了?”
莫日娜搂过儿子,看着远处的敖包说:“让长生天带给巴特尔大叔吧。不但有下马面,还要有上马饺子呢。”
太阳慢慢向西,一直落在了玛尼杆西面,少了灼目的光芒,而多了许多金灿灿的悲壮的艳丽。金色的草原上,金色的敖包前面多了三个碗,一个盛着酒、一个盛着面,另一个,盛着饺子,也成了金色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讲述了莫日娜与儿子等待牧区驻点干部巴特尔的故事,其中借助“上马饺子下马面”表现出的干群之间的深厚情谊令人感动。
B.扎布是一个纯真、懂事的男孩,他热切地盼望着巴特尔大叔的到来,原因包括巴特尔大叔捎话说要给该上学的他联系一所学校。
C.认为巴特尔大叔到了,看着喜出望外、迫不及待骑马奔过去的扎布,莫日娜“怜爱地笑骂了一句什么”,表现出她如释重负的心情。
D.小说对萨日朗着墨不多,但从对其“衣服又脏又破,还沾着血迹”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面对危险时英勇保护干部的硬汉。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对风的描写运用了拟人、对比等手法,生动形象,画面感强,展示了克什克腾大草原的自然景观,营造了轻松欢快的氛围。
B.小说中巴特尔大叔没有出场,对这一干部形象的塑造是通过莫日娜与儿子扎布对他的等待,及萨日朗的提示侧面完成的,构思巧妙。
C.小说运用了顺序和插叙相结合的手法讲述故事,既充实了文本内容,丰富了人物形象,又在两种方法的自然转换中交代了人物关系。
D.小说中巴特尔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前面情节中有不少伏笔,如写莫日娜“看着儿子默默地拴着马,心里有些忐忑”。
(3)小说中的牧区驻点干部巴特尔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传记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主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
(选自《周书 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 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絺绤(chī xī):葛布的统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款:款待。
C.是岁,大有年年:收成。
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总:统领。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 )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②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③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即元稹,是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因宰相武元衡遇刺事件被贬江州途中,而元,已于5个月前被贬通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句中三用“灯”字,意在强化一种黑夜的环境,同时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
B.诗歌字面上“读君诗”,主题则是“忆斯人”,同时抒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诗歌通过“灯残”“暗坐”等词语所展示的氛围、色彩等把“凄苦”之情渲染得十分浓烈。
D.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请简析诗句“逆风吹浪打船声”。
六、情景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时,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的蚯蚓与“六跪而二螯”的螃蟹作为正反对照,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2)杜甫在《登高》中描写仰望落叶萧索和俯视江水长流,暗含人生短暂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是写景的总括之句,“________”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七、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环保的“射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杨欣在建立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时,就“瞄准”了一种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斑头雁。每年都有2000多枚斑头雁蛋捡走,以前,杨欣和团队就斑头雁栖息地附近驻扎、守护,“现在一个斑头雁的蛋也丢不了”。从保护珍稀动物,到发起“每人带走一袋垃圾”项目,再到____________________当地人参与保护站工作,保护工作每解决一个问题,都会往前走一步,以精准保护获得精准效果,让环保行动踏踏实实前行。
有方向,才能更专注,“梦想加专注才有可能梦想成真”。坚持是可贵的力量,一人一时一地的努力__________微弱,但坚持的时间足够长、影响的人群足够多,就能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对杨欣来说,做好长江源环境保护这件事,是打好“持久战”;____________________长江源垃圾回收体系,是打好“攻坚战”;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保护中,是打好“配合战”。
有人说,“以长江作背景,你不敢不刚强。”( )。保护母亲河,意义重大因而义无反顾;保护长江源,责任重大因而勇毅坚定。以敬畏心来放大责任心,用持久力来激发战斗力,正是“环保战士”的强大之所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目标 拉动 虽然 建构 B.方向 拉动 即使 构建
C.方向 带动 虽然 构建 D.目标 带动 即使 建构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每年都有2000多枚斑头雁蛋被捡走,以前,杨欣和团队就斑头雁栖息地附近驻扎、守护,“现在一个斑头雁的蛋也丢不了”。
B.以前,每年都有2000多枚斑头雁蛋被捡走,杨欣和团队就斑头雁栖息地附近驻扎、守护,“现在一个斑头雁的蛋也丢不了”。
C.以前,每年都有2000多枚斑头雁蛋捡走,杨欣和团队就在斑头雁栖息地附近驻扎、守护,“现在一个斑头雁的蛋也丢不了”。
D.以前,每年都有2000多枚斑头雁蛋被捡走,杨欣和团队就在斑头雁栖息地附近驻扎、守护,“现在一个斑头雁的蛋也丢不了”。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仅是心中的情怀,支撑杨欣数十年如一日保护长江源的动力,更是“长江”这个宏大的背景
B.支撑杨欣数十年如一日保护长江源的动力,更是“长江”这个宏大的背景,不仅仅是心中的情怀
C.支撑杨欣数十年如一日保护长江源的动力,不仅仅是心中的情怀,更是“长江”这个宏大的背景
D.支撑杨欣数十年如一日保护长江源的动力,不仅仅是“长江”这个宏大的背景,更是心中的情怀
八、语言表达

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填写得体的语言。
(1)如果你的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把雪莱说成是法国诗人,请你用得体的语言指出老师的错误:
(2)学校准备举行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的活动,委托你邀请专家王教授来校开讲座。送呈邀请函时,你说:
九、微写作

请根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周郎何以,羽扇纶巾,——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郎形象”为题,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十、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与城市的快速发展,高楼林立成为了现代社会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景象。然而,在高楼耸立的繁华景象之下,人们却生出了另一种隐忧,时刻担心来自高层的“礼物”——高空抛物。从砧板砸落行人头部到三斤重烟灰缸将行人砸致重伤,再到一小块玻璃从天而降导致行人死亡,一桩桩恶性事件让人不得不思考——城市的安全应该由谁来保障?
高空抛物的恶性事件在令人心生胆寒的同时,更呼唤城市的真正文明。
某报“高空抛物”专栏展开专题讨论,向社会征稿。请写一篇文章向该专栏投稿,表达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不得泄露人与校信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
【答案】
B
【考点】
识记字音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能力。
A.茉苔(lǚ)应读作”yī”;
C.敛裾(jù)应读作“ju”;
D.熨(yùn)帖应读作“yù”。
故选B。
2.
【答案】
C
【考点】
识记字形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形的能力。
A.“棒”应改为“捧”;
B.“恃卫者”应改为“捍卫者”;
D.“点掇”应改为“点缀”。
故选C.
3.
【答案】
A
【考点】
修辞手法的辨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修辞手法的能力。
B.把“核桃叶”比作“金铃铛”;
C.将“月色”比作“名曲”;
D.将“秋”比作“名花”“美酒”。
故选A.
4.
【答案】
C
【考点】
标点符号的辨析及使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直接引用。
B.直接引用。
C.特定称谓。
D.直接引用。
故选C。
5.
【答案】
B
【考点】
词类活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一:专一。句意: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C.泣:使……哭泣,句意: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D.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句意: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
故选B.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答案】
C
D
(3)①传统文化从业者要改变保守思维与运营方式;②年轻人改变佛系心态,深入研究自己擅长的文化领域,选择最适合
自己的展现方式;③充分利用短视频快速增长的有利契机,深入分析互联网用户的兴趣规律,在内容的制作上与传播方式上更加
有创意;④传承者要言行合一,为那些尚在生活中的文化艺术注入时间元素。
【考点】
分析论证结构
评价观点、倾向、价值和影响
筛选并整合信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A.“传统文化已走向头等舱”错误,由“这位后上车的旅客,不是不可能被请进头等舱的“可知,原文是“可能”,选项是“已经”。
B.“现在的传统手艺传承人大多是90后”错误,由“新一代的90后非遗、传统手艺传承人正在崛起”可知,他们“正在崛起”,不能表
明“现在的传统手艺传承人大多是90后”。
D.“可看作是为尚在生活中的文化艺术注入时间元素的做法”错误,“这种尝试庶几近之”是说接近,但并不能看做就是。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作者观点的能力。
D.“可以看作解决材料一中问题的有益尝试”错误,材料一认为应该结合短视频平台快速增长的优势,利用该契机,“深入分析互
联网用户的兴趣规律,在内容的制作上与传播方式上更加有创意”。而申嘉彤的事例是为了证明文化传承要“言行合一”。因此
,申嘉彤的事例不能可以看作解决材料一中问题的有益尝试。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要求概括说明“传统文化类的短视频想要改变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尴尬处境应该怎样做”,学生可以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角度进
行分析。
由“这一方面当然与主流用户消遣、猎奇的使用习惯有关,但另一方面也与传统文化从业者的保守思维与运营方式不无关系”可以
概括出传统文化从业者要改变保守思维与运营方式。
由“新一代的90后非遗、传统手艺传承人正在崛起”“在相关内容上,他们往往只是闲暇之余的随意之举,很难痛下血本付出大量
人力、物力、精力去专门制作。因此,内容的质量往往显得粗糙而无趣,也很难体现出他们所表现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改变”随手
一拍、随手一发,有人看没人看无所谓’的‘佛系’心态,应该深入研究自己擅长的文化领域,然后在短视频平台上选择最适合自己
的展现方式”概括出年轻人改变佛系心态,深入研究自己擅长的文化领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展现方式。
由“其实,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增长,和近期所面临的内容净化风潮,对于传统文化艺术、民间手工艺、非遗项目等从业者来说
,是一个绝佳的契机。如果能够深入分析互联网用户的兴趣规律,在内容的制作上与传播方式上更加有创意”概括出充分利用短
视频快速增长的有利契机,深入分析互联网用户的兴趣规律,在内容的制作上与传播方式上更加有创意。
由“文化传承要说,更要‘做”“她能带着笔和本,想方设法地采访民间艺人,这种言行合一的精神就是文化传承的最好姿态”“要‘承
得起来,就得为那些尚在生活中的文化艺术注入时间元素”概括出传承者要言行合一,为那些尚在生活中的文化艺术注入时间元
素。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答案】
C
A
(3)勇猛而富有智慧,面对狼群,运用智慧,勇猛面对;关心牧区群众,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为他们调集干草,送来柴
油、食品和草料;无私奉献,为牧区献出了生命,深得牧民喜欢,与牧民关系亲如一家。
【考点】
分析结构,把握思路与写作意图
鉴赏文学形象
小说阅读
段落的作用(文学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文本内容的能力。
C.“表现出她如释重负的心情”错误,由原文“骑着他的小马驹就向着光点奔过去。刚给他踢了几下的牧羊犬巴鲁欢叫一声,追着马
儿也跑了出去”“莫日娜从毡包掀起门帘往外看了一眼,冲着儿子的背影怜爱地笑骂了一句什么,就准备着手下面条了“可知,儿
子扎布看到巴特尔大叔的车非常激动,莫日娜对儿子的行为表现的更多的是怜爱之情。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A.“对比等手法”错误,由“比小马狗子还要调皮,比学飞的小鹰还要莽撞”可知,此处运用了拟物的手法,不是对比。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说他总是有那么多智慧帮助大家解决困难,是牧民的好干部”“还遇上了狼群。好在他有巴特尔的勇敢和智慧,没出什么事”可
知,巴特尔勇敢又富有智慧。
由“前年大早,牧草长得不好,没能储存多少,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牛羊就要挨饿。是巴特尔大叔找到旗里帮助他们调集了一批干
草,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那个冬天,巴特尔大叔来了好多次。有一次大雪封了路,巴特尔大叔送柴油、食品和草料过来的时
候”可知,巴特尔关心牧区群众,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由小说的结尾“让长生天带给巴特尔大叔吧。不但有下马面,还要有上马饺子呢”可知,巴特尔无私奉献,为牧区献出了生命;由
“牧民们喜欢这个山东大汉””等他来了,做面条给他吃。让面条像绊马索一样把他留下来。等他走的时候,就包饺子给他吃。让
他的日子像金元宝、银元宝一样圆圆满满”等可知,巴特尔深得牧民喜欢,与牧民关系亲如一家。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文言文阅读
【答案】
B
B
A
①周太祖刚入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们到身边来.
②到这次重新前往,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
③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参考译文:
贺兰祥,字盛乐.他的祖先和北魏一同兴起,他的后代有凭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的,最终就在那里安家.贺兰祥的父亲贺兰初真,年轻时就已有名气,被乡里看重.后来他娶太祖的姐姐建安长公主为妻.贺兰祥十一岁就死了父亲,在服丧期间举止都符合礼仪.他在舅舅家里长大,特别被太祖所疼爱.贺兰祥虽然常在军队里,但经常聘请儒士,教自己读诗书经传.太祖刚进关的时候,贺兰祥与晋公宇文护都在晋阳,后来才派遣使臣迎请他们.贺兰祥十七岁,出仕担任奉朝请一职,加任威烈将军.贺兰祥年轻时就有胆量有勇气,志在立功.不久提拔补任为都督,常在军中.他曾参与平定侯莫陈悦,又曾迎请魏孝武帝.根据前后的功劳,朝廷封他为抚夷县伯.随后又随军攻打潼关,俘获东魏将领薛长瑜.又进攻回洛城,攻克下来.回来以后,官拜左右直长,提升爵位为公.
大统十四年,朝廷授任他为都督、荆州刺史,提升爵位为博陵郡公.在这之前,贺兰祥曾经兼任过荆州事务,虽然不满一个月,但很有德政.到这次重新前往就任,百姓都很安心.因此汉水南岸的流民,每天就有几千人背着婴儿前来安居.远近的蛮夷,没有不诚心归附的.贺兰祥顺应时机安抚招纳,全都得到他们的欢心.当时正值盛夏发生了旱灾,贺兰祥就亲自巡视境内,检察政事的得失.他看见有人挖掘古墓,暴露尸骨,就对守令说:“这难道是仁德之人治理国家的效果吗?”于是命令当地官员收殓尸骨重新埋葬,结果当天就下了及时雨.这一年大丰收.州郡境内原先有很多古墓,当时的百姓有自行挖掘的习惯,到这时终于停止了.
贺兰祥虽然是太祖的亲戚,但他的品性很清廉.荆州南接襄阳,西通岷蜀,出产的物品,很多是珍贵奇异的东西.当时已经与梁朝友好来往,使者往来的时候,公私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梁朝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很钦佩他的节俭,就用竹屏风、葛布之类以及以经史典籍赠送给他.贺兰祥难以违背对方的好意,就收下来交付给有关部门.太祖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就把这些物品一并赏赐给他.
大统十六年,拜任为大将军.太祖因为泾水渭水溉灌的地方,渠堰废弃损毁,就命令贺兰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往东流入洛水.工程完工之后,百姓都得到了便利.
周孝闵帝即位,贺兰祥提升为柱国,又升任大司马.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政,贺兰祥与宇文护是中表亲戚,从小关系就很亲密,统军治国的大事,宇文护都和贺兰祥一起参与谋划.
武成初年,吐谷浑侵犯凉州,皇帝下诏命令贺兰祥和宇文贵统领兵马去征讨.贺兰祥就派他的军司递交一道檄文给吐谷浑.于是与吐浑广定王、钟留王等交战,大败敌军.又乘胜攻取他们的洮阳、洪和两城,把那些地方改为洮州.安抚西边国土的百姓后,才整顿大军班师.朝廷进封他为凉国公.保定二年贺兰祥去世,终年四十八岁.谥号为景
【考点】
分析评价思想、观点、态度
【解析】
(1)本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找到与之相关的段落,联系上下文进行判断.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
B项“款”解释为“款待”有误,应解释为“诚心、真诚、诚恳”,句子翻译为:远近的蛮夷,没有不诚心归附的.
②“巡境内,观得失”的调研活动,与“惠民”无关.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是说他对为官者的要求和对下级官员的批评,属于“惠民语言”不属与“惠民业绩”;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是说他“清素”的性格,不属于业绩.故选B.
A项“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表述有误,原文“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是太祖多方请儒生教贺兰祥学习诗书经传等在内的典籍.
①“俱”,都;“迎致”,接来.句子翻译为:周太祖刚入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们到身边来.
②“重往”,重新来往;“安”,使动用法,“使…安心”,句子翻译为:到这次重新前往,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
③“既”,已经;“行李”,古今异义词,即往来的使者;“遗”,赠送,句子翻译为: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答案:(1)B(2)B(3)A(4)①周太祖刚入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们到身边来.
②到这次重新前往,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
③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参考译文:
贺兰祥,字盛乐.他的祖先和北魏一同兴起,他的后代有凭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的,最终就在那里安家.贺兰祥的父亲贺兰初真,年轻时就已有名气,被乡里看重.后来他娶太祖的姐姐建安长公主为妻.贺兰祥十一岁就死了父亲,在服丧期间举止都符合礼仪.他在舅舅家里长大,特别被太祖所疼爱.贺兰祥虽然常在军队里,但经常聘请儒士,教自己读诗书经传.太祖刚进关的时候,贺兰祥与晋公宇文护都在晋阳,后来才派遣使臣迎请他们.贺兰祥十七岁,出仕担任奉朝请一职,加任威烈将军.贺兰祥年轻时就有胆量有勇气,志在立功.不久提拔补任为都督,常在军中.他曾参与平定侯莫陈悦,又曾迎请魏孝武帝.根据前后的功劳,朝廷封他为抚夷县伯.随后又随军攻打潼关,俘获东魏将领薛长瑜.又进攻回洛城,攻克下来.回来以后,官拜左右直长,提升爵位为公.
大统十四年,朝廷授任他为都督、荆州刺史,提升爵位为博陵郡公.在这之前,贺兰祥曾经兼任过荆州事务,虽然不满一个月,但很有德政.到这次重新前往就任,百姓都很安心.因此汉水南岸的流民,每天就有几千人背着婴儿前来安居.远近的蛮夷,没有不诚心归附的.贺兰祥顺应时机安抚招纳,全都得到他们的欢心.当时正值盛夏发生了旱灾,贺兰祥就亲自巡视境内,检察政事的得失.他看见有人挖掘古墓,暴露尸骨,就对守令说:“这难道是仁德之人治理国家的效果吗?”于是命令当地官员收殓尸骨重新埋葬,结果当天就下了及时雨.这一年大丰收.州郡境内原先有很多古墓,当时的百姓有自行挖掘的习惯,到这时终于停止了.
贺兰祥虽然是太祖的亲戚,但他的品性很清廉.荆州南接襄阳,西通岷蜀,出产的物品,很多是珍贵奇异的东西.当时已经与梁朝友好来往,使者往来的时候,公私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梁朝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很钦佩他的节俭,就用竹屏风、葛布之类以及以经史典籍赠送给他.贺兰祥难以违背对方的好意,就收下来交付给有关部门.太祖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就把这些物品一并赏赐给他.
大统十六年,拜任为大将军.太祖因为泾水渭水溉灌的地方,渠堰废弃损毁,就命令贺兰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往东流入洛水.工程完工之后,百姓都得到了便利.
周孝闵帝即位,贺兰祥提升为柱国,又升任大司马.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政,贺兰祥与宇文护是中表亲戚,从小关系就很亲密,统军治国的大事,宇文护都和贺兰祥一起参与谋划.
武成初年,吐谷浑侵犯凉州,皇帝下诏命令贺兰祥和宇文贵统领兵马去征讨.贺兰祥就派他的军司递交一道檄文给吐谷浑.于是与吐浑广定王、钟留王等交战,大败敌军.又乘胜攻取他们的洮阳、洪和两城,把那些地方改为洮州.安抚西边国土的百姓后,才整顿大军班师.朝廷进封他为凉国公.保定二年贺兰祥去世,终年四十八岁.谥号为景.
五、古代诗歌阅读
【答案】
A
(2)末句运用了双关、比喻的手法,一方面,“逆风吹浪打船声”,是诗人在舟中雨夜读诗时的真实情境,一方面又以“惊风
骇浪“喻指“险恶莫测的政治风浪”,隐喻着因与挚友同时横遭不测的心灵呼号,也蕴含着与志同道合的挚友在逆境中相互抚慰的
心情。
【考点】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古代诗歌鉴赏)
赏析关键诗句(炼句)
文学常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A.“意在强化一种黑夜的环境”错误,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突出时间漫长
,环境阴森,心情灰暗。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赏析句子可以从手法的角度分析,涉及诗句的内容和情感。答题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
效果及表达的情感。
“逆风吹浪打船声”一语双关,既是指实际的风浪,又是指政治的风浪。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由于想念朋友元稹,更想起
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因而,满腔汹涌澎湃的感情,使得他无法安枕。此刻,他兀坐在一个小船内。船下江中,不断翻卷起狂
风巨浪;心头眼底,像突然展现一幅大千世界色彩黯淡的画图。这风浪,变成了“逆风吹浪打船声”;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画
图,悲中见愤,熔公义私情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六、情景默写
【答案】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写错的字:埃、泉、萧、滚、豪。
七、选择题组
【答案】
C
D
C
【考点】
病句辨析修改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使用词语、关联词的能力。
方向,代表了人生的理想,追求的目标。目标,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题干的对象是“射线”,射线没有重点,因此选择”方
向”。
拉动,帮助使起作用或变化。带动,引导着前进;带头做并使别人跟着做。语境是杨欣带着他们参与保护工作,选择“带动”。
虽然,连词。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此成立。常用“可是”“但是”“却是”等词呼应。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根据下
文的“但”,选择“虽然”。
建构,有美化,建立,建全的意思。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语境对象是“长江源垃圾回收体系”,选择“构建”。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错误,“每年都有2000多枚斑头雁蛋捡走“不合逻辑,应在“捡走”前加“被”;“杨欣和团队就斑头雁栖息地附近驻扎、守
护”成分残缺,在“就”后面加“在”。据此排除ABC。并且,A项“以前”状语语序不当,应放在句首。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根据语境,应该先说“动力”,再解释“动力”是什么,据此排除A;根据递进关系应先说“心中的情怀”,再说“‘长江’这个宏大的背景
”,据此排除BD.
故选C。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八、语言表达
【答案】
(1)老师,也许是我记错了,我记得雪莱好像是英国作家。
(2)王教授,您好!久仰大名,我校准备开展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的活动,特邀请您莅临我校为学生开展讲座,这是邀请函
,请您拨冗前来。
【考点】
表达得体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要注意语言的得体、委婉,一方面不要直接说是老师的错误,要提醒老师有问题:老师,也许是我记错了;另一方面要委
婉地说出问题的所在:我记得雪莱好像是英国作家。
(2)同样要注意语言的得体、委婉,对象是梁教授,要用敬称“您”,还要注意交代清楚次来的目的:举行以“生命的诗意”为主
题的活动,邀请专家王教授来校开讲座。可以用“莅临”“拨冗”等词。
九、微写作
【答案】
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年少有为,是苏轼心中
十分仰慕的英雄。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羽扇纶巾
”三句写周瑜羽扇便服,谈笔风生。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
风采和才能。
【考点】
微写作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题干限制了了学生的写作范围”根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规定了学生的写作题目“周郎何以,羽扇纶巾,——评《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的周郎形象”,还限制了写作字数,学生除了满足这些要求外,还需要结合诗歌评价周瑜的形象。这首诗中,描
写周瑜形象的句子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学生可以根据周瑜的生活、装束、动作分
析其性格特征。注意是“文学短评”,意味着答案里需要有自己的见解观点。
十、材料作文
【答案】
【范文】
高空抛物,需要社会合力整治
从砧板砸落行人头部到三斤重烟灰缸将行人砸致重伤,再到一小块玻璃从天而降导致行人死亡,一桩桩恶性事件让人不得
不思考——城市的安全应该由谁来保障?高空抛物的恶性事件在令人心生胆寒的同时,更呼唤城市的真正文明。
现实生活中,一方面,高层建筑年久失修或是结构设计、布局不尽科学合理等客观因素,容易引发事故;另一方面,少数
人缺乏公德意识和法治观念,随手丢弃物品,从而造成悲剧事件的发生。
事实上,高空坠物或是高空抛物,不仅仅关涉个人道德自律,还会突破法律的底线。按照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建筑物
、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同时,基于公平原则,对于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
具体侵权人的,法律规定举证责任倒置,即除能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在司法实践中,因高空抛物或高空坠物被判罚等个案就极具警示意义。2017年,安徽蚌埠一男子将竹梯从7楼扔下,砸伤一
名孕妇,被法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今年3月,广州一男子因曾从8楼随意扔下煤气罐、铁
锤等物品,被指控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获刑3年。每个公民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违反法律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司法个案警示我们,高空坠物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高空抛物致人死伤可能涉嫌犯罪。
相比于事后追责,人民群众更为关注是否有办法做好事前防范。在杭州一小区,街道为防止高空抛物,就在技防上进行探
索,安装了47个特殊广角摄像头,将整幢楼的窗户和阳台纳入拍摄范围。此举受到小区住户的支持,也引发网友的点赞:不仅
方便追责取证,还能增加对高空抛物者的威慑性。
消除安全隐患,法律和技术的手段都必不可少。防范高空坠物,严控高空抛物,还需要采取精细化措施应对,把每一个安
全环节做实做细。政府管理部门应从源头上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对高空坠物现象加以规制,比如面对旧楼结构老化、安全性差
等问题,应该未雨绸缪,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安全无小事。日常生活中,相关社区和物业单位应加强管理,做好宣传,提高居民的安全防护意识;同时,每个公民都要
自觉提升公共意识、法治观念,及时检查窗体、广告牌匾是否安全,清理阳台上的搁置物和悬挂物,避免发生意外。只有社会
各方形成合力,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处理,人民群众才能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
【考点】
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能力。
【审题】本题是一则社会热点型材料,材料列举了当下社会时常发生的“高空抛物”现象:砧板砸落行人头部;三斤重烟灰缸将行人砸致重
伤;小块玻璃从天而降导致行人死亡……这些现象引发人们的思考:城市的安全应该由谁来保障?人们的素质如何提高?如何治
理类似社会问题?国家、社会、物业、个人各自应当如何做?要不要据此立法?如何才能有效惩治?从根本上解决,如何提高
人们的文明意识和素质?
任务:1.写作具体情境:某报“高空抛物”专栏展开专题讨论,向社会征稿。
2.具体写作任务:写一篇文章向该专栏投稿,表达你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思考就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理,从不同角度思考该社会
问题,可以深究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可以从不同角度谈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立意】1.“高空抛物”:社会合力整治;
2.物业应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B.高楼抛物致人伤害后,公安机关应尽快查找肇事者;
4.如何守护“头顶上的安全”;
5.用法治惩戒“高空抛物”,捍卫“头顶上的安全”;
6.这个“悬在城市上空的痛”,早该除掉了;
7.防高空抛物,要怎样的“楼主”;
8.如何对高空抛物说不
【素材】1.提起高空抛物,几乎每个人都是咬牙切齿、恨之入骨,但有人依然我行我素,高空抛物之风也是屡刹不止。原因之一就在于
,一些肇事者文明意识薄弱,侥幸心理作祟,总认为自己不会被发现和追惩。高空抛物造成事故的新闻屡见不鲜,受害者可谓
是饱受高空抛物的创伤。
高空抛物现象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据研究,一个鸡蛋从8楼抛下就可以让人头皮破裂;即便是一块西瓜皮,从25楼抛下
也可能让人当场丧命。在不少城市,杜绝高空抛物已作为文明小区创建一项硬性标准被列入,一些市民建议在楼顶安装摄像头
以解决“取证难”的举措,也不失为一个管理的好办法。
2.高空抛物问题的难处在于:你在明,它在暗,要有效解决,离不开法律、技术与道德层面的共治。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
,高空抛物属于举证责任倒置,若造成人员伤亡、找不到“元凶”,一栋楼里的所有住户都可能要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大家
既是安全共同体,也是法律共同体。但总体而言,我国对于高空抛物的处罚多停留在道德谴责、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层面,“任
性”成本低。反观一些国家,对此问题则要严格得多,即使高空抛物不造成人身伤害,也可能被视为“危害公共安全”,在民事赔
偿上也会面临重罚重赔。
当然,法律只是解决了一个如何惩戒的问题,如何做到更好地预防与监管呢?目前较好的经验是加装监控。比如,浙江杭州就
有小区安装了47个防高空抛物监控,无论是否造成事故,都能精准“锁定”目标,起到了不错的防治效果。当然,这引发了一些争
议,有专家认为,如果业主在自住之外的公共区域安装摄像头,就超越了自身行使权利的边界,可能涉嫌侵犯楼上住户的隐私
。换句话说,因随手一抛带来的治理成本、协调成本,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高楼时代,人们面对更复杂的垂直空间、水平空间,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边界更加清晰。在电梯抽烟、便溺,电瓶车、自行车
占据消防通道,易燃生活物品长期占用楼道等问题,都有待较真。如何帮助人们真正适应高楼时代?法律法规不能缺位,制度
与教育也要在场。就拿高空抛物而言,能否加派小区保安增强看护力量?能否在高层建筑多的小区探索建立“楼长制”,加强巡楼
力量?针对“能孩子”屡屡犯事,家庭和学校都应当加强教育与管束。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一课,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是一体两面的,现代居住者的素养,确实需要从娃娃抓起。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