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6 20:0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妨害 忸(nì) 梳装打扮 牵附会(qiǎnɡ)
B.闲暇 蔽(yīn) 窸窸率率 体裁衣(liànɡ)
C.张惶 干(biě) 残羹冷炙 起脚尖(diàn)
D.寥廓 隙(jiàn) 莫明其妙 子丑卯(yín)

2.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些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口述遗产更需要我们的保护,对于这些遗产的保护,我们应该做到不绝如缕,使之延续下来。
B.“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展”选取了三个墓葬的壁画精品,为公众鲜活呈现了北朝云蒸霞蔚的绘画艺术和社会面貌。
C.以欧阳楚英为代表的锂离子电池研发团队置身于三线小城市,虽然偏安一隅,却与国际最前沿的科研机构保持密切互动。
D.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历程可谓大浪淘沙,传统车企中的比亚迪、长城、吉利,“新势力”车企中的蔚来、小鹏等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尽管新技术多,难度大,但嫦娥五号探月工程的实施将成为我国探月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将为后续我国开展更为深入的月球探测工作奠定技术基础。
B.垃圾产量日益增长,环境状况不断恶化,人们面临着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的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
C.2019-2020中国女排超级联赛在上海卢湾体育馆落下帷幕,中国女排队长朱婷延续着完美的表现,使她个人职业生涯摘得首个中国女排联赛的冠军。
D.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是唐山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唐山工业稳步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根本遵循。

4. 下列选项中,画线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虎鼓瑟兮鸾回车(《梦游天姥吟留别》)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并序》)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梦游天姥吟留别》)
C.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D.吾从而师之(《师说》)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5. 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B.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C.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乡土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像这一类的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礼”字本是从豊从示。豊是一种祭器,示是指一种仪式。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
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之八:礼治秩序》,有删改)
(1)下列有关认识和观点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通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以此有别于西洋“法治”的社会,其实这是一个“无法”的社会。
B.礼和法律都是一种行为规范,不同的是:礼靠传统来维持;法靠国家权力来推行,且法可用来维持社会秩序。
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自动形成的,而是由人们主动遵循礼而形成的,有社会的成规在。
D.乡土社会的秩序是可以由礼来维持的,因为只有乡土社会能够满足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这一个前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从“人治”“法治”的普遍性认知,引出文章的观点,并由此指向了“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的议论。
B.第二段在阐释礼的基础上,比较“礼”“法”的异同,并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说明“传统”在乡土社会中的重要性。
C.第三段论述人们为何“保守”于传统,这和乡土社会的安土重迁密切关联,并引用孔子的话强化这一观点。
D.文章还通过对比分析“法律”“道德”“礼”之间的不同,进而推论礼治不是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是法治的社会还是人治的社会,一个社会的秩序都要靠人来执行,要靠某种力量来维持。
B.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法也是行为规范,不同于法的是维持礼的规范的力量在传统。
C.乡土社会可以说是“无法”的社会,但并不是“无法无天”的社会,因为礼的规范而有秩序。
D.因为缺乏变化,礼在乡土社会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因为变化很快,礼在现代社会没有效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金 缮
聂鑫森
睦仁巷又长又曲,依序住着二十多户人家,一家一个小院落,是真正的比邻而居。有人将古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改成“锅盆之声相闻,朝夕叩门往来”,男女老幼亲如一家,睦仁巷名不虚传。
住在巷子中段的金中和家,人们却很少去叩访。不是金家不欢迎,也不是金家做人有什么不检点的地方,而是他家飘袅的生漆气味儿让人望而生畏。生漆挥发性强,气味儿若触及皮肤、呼吸道和毛孔,没人不过敏,轻则皮肤奇痒,重则眼睛红肿、嗓子剧痛,俗语叫被生漆“咬”了。只有常年与之打交道的人,才无惊无险。金中和也轻易不去串门,怕衣服上的生漆气味儿冲撞了别人。
金中和六十有五,个子矮瘦,面色黑里透红,终日笑盈盈的。儿子儿媳也在本地工作,妻子五十五岁退休后,就去了儿子家“发挥余热”,做做家务,带带孙子。临走时,老妻风趣地说:“只能丢下你驻守老营,小辈子都怕这生漆气味儿,你想他们了,麻烦你大驾光临。”金中和哈哈大笑,说:“这个行当注定我只能是孤家寡人!”
金中和干的行当叫金缮。
退休前他是市博物馆修理部的技工,专门修补残缺的古瓷器,也就是民间所称的锔碗匠。把破碎的瓷器,用订书针一样的铜锔子“缝合”归原,多用于大型的器物。对于小型的瓶、碗、盏、碟,则要用金缮法。什么是金缮法?即以天然大漆为黏合剂,对破损的陶、瓷碎片进行黏接和补缺,并在接缝上敷以金粉。若是器物缺失了一块,便要打磨出一块形状契合的木胎作为骨架,用生漆黏合上去,再在木胎上涂漆灰、抹底漆、刷面漆,最后还要牢牢地贴上金箔。经过金缮后的古瓷器,别具美感,价格不菲。世界各国的博物馆,都很看重金缮这门技艺。
金中和此生金缮了多少件残破的古陶瓷器?他说:“记不清了。”
金缮离不开生漆,黏合时要掺入熟糯米粉的糨糊,还有桐油,以增加黏性。大漆不易干,不能晒,不能吹,只能阴干,还需要空气中有相当的湿度。梅雨季节是金缮的最佳时令,而其他季节,则需要在室内喷出水雾。生漆阴干的时间长,不能急,只能等待;若是要贴金箔,必须选准生漆将干未干时进行,这全靠常年训练出的眼力去判断。金中和金缮的作品,好多次参加全国博物馆的联展。一个深色小碗上黏合碎裂的金线,有如划破暗夜的闪电;浅色圆碟上的金线,宛若阳光下流淌的金色溪流;而一个小杯口补缺的不规则小块,酷似摇曳而出的一片金色枫叶……
金中和说:“我不怕生漆,而是生漆怕我。”
退休前,他专心专意为公家做事,退休后息影林泉,便有不少收藏家找上门来,请他修复残缺的器物。他告诉来人:只修复真东西,不修复赝品、劣品;不能催他交货,时间短的半个月、一个月,时间长的要三个月以上;此外,价钱不会便宜,工期长,且要用真金,但绝不会狮子大开口。尽管这样,他总有接不完的活计,做不完的事。
阳春三月,乍雨还晴。
星期六午后,金中和仔仔细细洗了个热水澡,换了里里外外的衣服,确定身上没有生漆的气味了,出门,去访巷中的吴家和刘家。
这两家原本关系亲密,忽然间都憋着一肚子气,谁也不理谁了,就为了一个民国时官窑出产的小花瓶!
吴谨声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工程师,主业优秀,业余则喜欢搞点儿收藏。刘子泉是个街办小厂的电工,很喜欢义务为邻里修理出故障的电器。两家各有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子,常在一起玩耍,亲如兄弟。早几天,老吴的儿子小吴把一个小花瓶偷偷拿出来,给老刘的儿子小刘玩。小刘看来看去,不慎失手,瓶子落地,碎成了十几块。吴谨声心痛,花了两千元淘来的宝贝,就这么没有了,能去找刘子泉索赔吗?不能,那会招人指斥,于是,他把气出在儿子身上,用竹棍子狠打了一顿,惊天动地,一巷子的人都听见了。刘子泉也觉得儿子多事,要解对方的恨,只能把儿子好好地揍一顿!
金中和到了吴家,吴谨声很惊诧,说:“金兄,怎么说来就来了。”
“为一个小花瓶打碎了,让你们多年的友情也打碎了,我心疼。”
“我只是打了自家的儿子。”
“那不是打在老刘的心上吗?他怕对不起你,也打了儿子一顿。这两个孩子会怎么想?”
吴谨声不作声了,在自己胸口擂了一拳。
“瓷片还留着吗?”
“还留着,一片不少。”
“我来金缮一下,让它归于圆满,不,会更有价值。你信吗?”
“信。金兄,多少钱?你说!”
“哈哈,我一文不收。届时,我请你和老刘喝顿酒。你们来了,就是最好的‘工钱’。”
吴谨声说:“我糊涂啊……”
出了吴家,金中和又去了刘家。
两个月后,小花瓶修复好了。接缝处是用烧熔的金液涂抹上去的,衬着碧绿的瓷色,如同碧波上撒下的金丝网,又典雅又鲜活。
在酒桌上,三人端杯痛饮,气氛融洽。
金中和问吴谨声:“你若愿意出手,我给你找个买主,八千元没问题,行吗?”
“我不能卖!我要留存为念。”
刘子泉说:“我也要谢谢金兄的美意。来,我敬兄一杯。”
金中和说:“不如我们三人同饮,碰个杯,欢欢喜喜共度年华。”
“好!”
“干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睦仁巷取邻里“和睦”“仁爱”之意,为情节展开营造了社会环境,凸显小说主题。
B.“阳春三月,乍雨还晴”的自然环境,暗示下文情节发展在经历波折后会迎来转机。
C.主动金缮小花瓶,并称会使其圆满且更有价值,透露出主人公金中和自信的心态。
D.吴谨声急于化解尴尬的邻里关系,所以在金中和提出金缮小花瓶时他才急着付钱。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插叙了花瓶被打碎,两个孩子挨打的情节,意在交代吴刘两家关系尴尬的原因,使情节更加完整严谨。
B.小说情节有详有略,详写金中和到吴家的情节,略写去刘家的情节,是因为吴谨声在邻里矛盾中负主要责任。
C.小说在描写金缮后的器物时,多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器物鲜活生动,给读者以形象的观感。
D.小说对金缮法和生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既是情节铺展的需要,也给小说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色彩。
(3)请阐释小说题目“金缮”的内涵。
(4)请概括小说主人公金中和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初平三年夏四月,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鲍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信力战死,仅而破之。购求信丧不得,乃令刻木如信形状,祭而哭焉。追黄巾至济北。乞降。
建安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钞,公击破之。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三年春正月,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到安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
五年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击琼等,会明至。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张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至是,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节选自《三国志·魏武纪》)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
B.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
C.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
D.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此指曹操庙号,作为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
B.讳:既指有顾忌不敢说,又指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文中为后者意。
C.孝廉:魏武帝设立的察举制考试,要选拔的人才须“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D.祭酒:原指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文中“军师祭酒”指首席军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出身名门,为人看重。曹操是汉朝相国曹参之后,机灵能干,善于随机应变,受到当时人的追捧认可,尤其被桥玄、何颙看重。
B.曹操重情重义,知恩图报。黄巾军攻入兖州,鲍信等迎曹操任兖州牧;后鲍信阵亡,曹操悬赏寻尸无果,用木头刻其形,祭奠吊唁。
C.曹操善于反省,知错就改。曹操深受张绣投降又反叛之害,自己中箭,儿子和侄子被杀,他当众检讨剖析错误,并承诺不再犯错。
D.曹操爱才惜才,不计前嫌。曹操经过苦战,打败劲敌袁绍。在缴获的物资中,发现了手下人私通袁绍的信件,曹操将其全部烧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②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京口
[唐]陆龟蒙
江干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
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
可怜宋帝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
【注】①宋帝,南朝宋武帝刘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夕阳映红了天际,在料峭的春风中,客船渐行渐远,凄凉而又美丽。
B.诗歌首联寓情于景,用零落的断山、涌动的春潮渲染凄凉落寞之感。
C.诗人运用想象手法,描绘刘裕挥师北伐时“舳舻千里”的恢弘场面。
D.诗歌尾句着一“自”字突出古渡口芳草茂盛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
(2)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和《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相似的意思。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听者仍然沉浸在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之中而不能自拔。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周瑜取得战功的轻松和作者对周瑜的艳羡。
(4)秦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5)姚鼐《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太阳即将出来时云彩的奇幻变化。
七、语言表达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为什么发射嫦娥五号要选在凌晨?因为①_______________。在凌晨,天气状况比较稳定,云层更少,有利于火箭发射及信号的传播。同时,可更好地利用望远镜,观察发射情况。由于②_______________,火箭喷射的火焰非常显眼突出,这有利于地面光学和测量设备跟踪到目标。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12月4日,《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量子优越性”的论文成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构建了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计算玻色采样问题,“九章”处理5000万个样本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需要6亿年。这是我国首次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
八、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 ——乌申斯基
②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 ——马卡连科
③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习近平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请结合你对课本“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单元的学习,写一篇文章谈谈在新时代背景下你对劳动的理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
【答案】
B
【考点】
识记字形
识记字音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怩”应读ní,“梳装打扮”的“装”应为“妆”;
C.“张惶”的“惶”应为“皇”;“踮”应读diǎn;
D.“莫明其妙”的“明”应为“名”。
故选B。
2.
【答案】
D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不绝如缕:像只有一根细线联系着,差一点儿就要断了。形容形势极其危急,也形容声音等细微悠长。不合语境,使用错误。
B项,云蒸霞蔚:白云兴起,彩霞涌聚。形容绚丽灿烂的景象。不能用来形容“绘画艺术和社会面貌”,使用错误。
C项,偏安一隅: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不合语境,使用错误。
D项,大浪淘沙: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D。
3.
【答案】
D
【考点】
病句辨析修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缺少主语,在“将”前加上“它”。
B项,“人们面临着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的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句式杂糅,可改为“人们面临着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的问题”或“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
C项,缺少主语,在“使”前加上“这”;语序不当,把“摘得”调至“使她”之后。
故选D。
4.
【答案】
C
【考点】
词类活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劝学(《荀子》)
登泰山记(姚鼐)
师说(韩愈)
赤壁赋(苏轼)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鼓:名词活用作动词,弹奏。歌:名词活用作动词,作诗。
B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中:名词作状语,从中间。
C项,栗:使动用法,使……战栗。烛:名词活用作动词,照。
D项,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
故选C。
5.
【答案】
A
【考点】
倒装句
被动句
劝学(《荀子》)
赤壁赋(苏轼)
师说(韩愈)
判断句
省略句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前者为省略句,后者为定语后置句。
B项,都是被动句。
C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D项,都是判断句。
故选A。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答案】
C
C
D
【考点】
信息筛选与概括
分析论证结构
分析评价作者态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概括不全。作者指明乡土社会是“无法”的社会、“礼治”的社会。
B项,认识片面。礼和法都可用来维持社会秩序。
D项,说法绝对。“只有乡土社会能够满足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这一个前提”于文无据。
故选C。
(2)C项,曲解引用的作用。引用孔子的话旨在论证“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3)D项,“礼在现代社会没有效力”表述过于绝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答案】
B
B
(3)小说题目一语双关,既指主人公金中和对器物的修复,也指对邻里关系的调解修复。
(4)①技艺精湛,他金缮过的器具别具美感,价格不菲。
②职业操守高尚,只修复真东西,工期长,用料真,收费合理。
③为人着想,不轻易串门,怕生漆味冲撞了他人。
④睦邻里、促和谐,主动上门调解吴家和刘家的邻里关系。
【考点】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小说)
艺术特色(小说)
标题的含义(小说)
分析人物形象(小说)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B项,“暗示下文情节发展在经历波折后会迎来转机”说法牵强。
(2)B项,“是因为吴谨声在邻里矛盾中负主要责任”错误,金中和去刘家也是为了劝和,其内容与去吴家时所说的相似,没有必要重复叙述。
(3)阐释小说标题的含义,要结合文章内容,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金中和干的行当叫金缮”“什么是金缮法?即以天然大漆为黏合剂,对破损的陶、瓷碎片进行黏接和补缺,并在接缝上敷以金粉”可知,题目“金缮”指的是主人公金中和对器物的修复。从后文金中和去吴家和刘家劝和,并利用金缮法修补小花瓶,让被打碎的友情得以复合的内容来看,题目“金缮”一语双关,也指金中和对邻里关系的调解修复。综合以上分析进行解答即可。
(4)解答时可以找出文章中对人物进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关键信息句,据此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①从“经过金缮后的古瓷器,别具美感,价格不菲”“金中和金缮的作品,好多次参加全国博物馆的联展”等内容可知,金中和技艺精湛。
②从“只修复真东西,不修复赝品、劣品;不能催他交货,时间短的半个月、一个月,时间长的要三个月以上;此外,价钱不会便宜,工期长,且要用真金,但绝不会狮子大开口”可知 ,金中和有着高尚的职业操守。
③从“金中和也轻易不去串门,怕衣服上的生漆气味儿冲撞了别人”“金中和仔仔细细洗了个热水澡,换了里里外外的衣服,确定身上没有生漆的气味了,出门,去访巷中的吴家和刘家”等内容可知,金中和为人着想。
④从“出门,去访巷中的吴家和刘家”“为一个小花瓶打碎了,让你们多年的友情也打碎了,我心疼”“我来金缮一下,让它归于圆满,不,会更有价值”“我一文不收。届时,我请你和老刘喝顿酒。你们来了,就是最好的‘工钱’”“在酒桌上,三人端杯痛饮,气氛融洽”等内容可知,金中和睦邻里、促和谐。
综合上述分析进行解答即可。
四、文言文阅读
【答案】
B
C
A
(4)①天下将要大乱,不是命世之才不能拯救,能够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就是你吧!
②曹公准备带领军队撤回,张绣的军队前来追赶,曹军不能前进,就采用连接营地的办法逐渐推进。
【考点】
文言断句
古代官职
科举教育
宗法礼俗
姓名称谓
内容概括与分析
文言翻译
【解析】
【参考译文】
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汉朝相国曹参的后代。太祖年轻时机敏警悟,有谋略,但负气仗义而放纵不拘,不从事操行的修养和学业的研习,所以当时的人并不认为他异于常人;只有梁国的桥玄、南阳的何颙认为他异于常人。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将要大乱,不是命世之才不能拯救,能够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就是你吧!”二十岁时,被推举为孝廉任郎官,又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升任顿丘县令,又被征召授任为议郎。
初平三年夏四月,青州黄巾军一百万人开进兖州,杀了任城相郑遂,又转移开进东平。鲍信就和州吏万潜等人到东郡迎接太祖兼任兖州牧。太祖于是进兵攻打在寿张东面的黄巾军。鲍信奋力作战直到战死,勉强打败了黄巾军。太祖悬赏寻找鲍信的尸体却找不到,于是下令把木头刻成鲍信身体的样子,哭着祭奠他。太祖追击黄巾军直到济北。黄巾军乞求投降。
建安二年(197)春正月,曹公到达宛县。张绣投降,不久又后悔,再次反叛。曹公和他交战,军队战败,被流箭射中,大儿子曹昂、侄子安民被杀害。曹公就带领军队返回舞阴,张绣率领骑兵攻掠,曹公反击打败了他。曹公对将领们说:“我降伏张绣等人,过失就在于没有立即扣押他们的人质,以致于落到这种地步。我已知道失败的原因。请大家看着,从今以后我不会再失败了。”于是回到了许都。
建安三年(198)春正月,曹公初次设置军师祭酒的官职。三月,曹公在穰县围攻张绣。夏五月,刘表派遣军队救援张绣,来截断曹军的后路。曹公准备带领军队撤回,张绣的军队前来追赶,曹军不能前进,就采用连接营地的办法逐渐推进。到了安众,张绣和刘表的军队会合拒守险要,曹公军队前后受敌。曹公于是夜里在险要地带开凿地道,把军用物资全都运过去,设下突袭部队。这时正好天亮了,贼军认为曹公已逃走,全军出动前来追赶。曹公于是派出突袭部队和步兵骑兵夹攻,大败贼军。
建安五年冬十月,袁绍差遣车辆运粮,派淳于琼等五人带领军队一万多人护送运粮车,夜里住宿在袁绍大营以北四十里的地方。曹公就留下曹洪守营,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五千人连夜前往攻打淳于琼等人,正好天亮时赶到。士兵都拼死作战,大败淳于琼等人,把他们都杀了。张郃等人听说淳于琼被打败,就前来投降。袁绍的军队全部溃败,袁绍和袁谭等丢下军队逃跑,渡过黄河。曹军追赶他们没能追上,缴获了袁绍的全部军用物资和图册书藏、珍珠宝物,俘虏了他的人马。曹公从收缴的袁绍书信中,得到许都的官员和自己军队中的人给袁绍的信件,全部烧掉了。冀州各郡大多向曹公献城投降。到这时,曹公打败了袁绍,天下没有人能敌得过他了。
【解答】
(1)“辎重”作“过”的宾语,二者共同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贼”作“谓”的主语,二者共同构成主谓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2)C项,“魏武帝”错误,应为“汉武帝”。
(3)A项,“受到当时人的追捧认可”错误,原文说“故世人未之奇也”,意思是“所以当时的人并不认为他异于常人”,自然也不会“受到当时人的追捧认可”。
(4)①济:拯救。安:使……安定。其:表示推测,大概。
②引:带领。得:能。稍:逐渐。
五、古代诗歌阅读
【答案】
B
(2)①离别的伤感。颔联描绘了一幅早春江边送别图,春风微寒,夕阳斜照,落叶飘零,一艘客船在江面上渐行渐远,抒发了诗人离别的怅惘之情。
②昔盛今衰的慨叹。颈联的前后两句构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古渡口“昔盛今衰”的感慨。
【考点】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古代诗歌鉴赏)
把握主旨情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B项,“涌动的春潮”错误,应为“平息的春潮”。
(2)解答此题首先需要理解诗句含意,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颔联“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描绘了一幅春风微寒,夕阳斜挂,落叶飘零,一艘客船在江面上渐行渐远的早春江边送别图,目送者伫立江边,依依惜别,无限怅惘,抒发了诗人离别的伤感。诗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历史人物刘裕,“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昔”与“今”的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古渡口“昔盛今衰”的感慨。
六、情景默写
【答案】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5)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师说(韩愈)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登泰山记(姚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根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达了相似的意思”可推知答案,注意“贤”的书写。
(2)根据“描写听者仍然沉浸在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之中而不能自拔”可推知答案,注意“舫”的书写。
(3)根据“描写周瑜取得战功的轻松和作者对周瑜的艳羡”可推知答案,注意“樯”“橹”的书写。
(4)根据“对爱情的独特见解”可推知答案,注意“暮”的书写。
(5)根据“太阳即将出来时云彩的奇幻变化”可推知答案,注意“臾”的书写。
七、语言表达
【答案】
①天气条件对发射有利,②凌晨亮度较低
【考点】
语境填句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①横线处应填写的句子是“发射嫦娥五号要选在凌晨”的原因,根据后面的“在凌晨,天气状况比较稳定,云层更少,有利于火箭发射及信号的传播。同时,可更好地利用望远镜,观察发射情况”可知,凌晨的天气条件比较好,有利于火箭的发射,因此,横线处可填写“天气条件对发射有利”之类的句子。
②根据“由于”可知,横线处应填写的句子是“火箭喷射的火焰非常显眼突出”的原因,结合常识可知,凌晨天还没亮,整体环境亮度较低,火箭喷射出的火焰就会显得非常显眼和突出,因此,横线处可填写“凌晨亮度较低”之类的句子。
【答案】
12月4日,《科学》发表论文成果,中国科学家成功构建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我国首次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
【考点】
一句话概括内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提炼出文段中的关键语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其中的关键信息组合成连贯的一段话,而不是独立的几点。本题中,根据“12月4日,《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量子优越性’的论文成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构建了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这是我国首次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等内容归纳概括作答即可。
八、材料作文
【答案】

【考点】
材料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