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第2节 乐音(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第2节 乐音(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26 21:2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四章 声现象
第2节 乐音 
各种各样的声音
新课引入
如图所示,将一把锯条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锯条,哪次振动的幅度大?哪次听到的声音响?
实验与探究
新课讲解
探究钢尺振动快慢与音调之间的关系
振动钢尺长 物体的长度 振动快慢 声音高低
钢尺长 短
钢尺长 长
结论: 快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音调

内容 说明
频 率 定义 物体振动的快慢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来表示,这个物理量叫作频率
老鼠的叫声频率高,音调高
黄牛的叫声频率低,音调低
单位 赫兹,简称赫,用符号Hz表示 音 调 定义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决定因素 音调是由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高,音调就高;频率低,音调就低 内容 说明
知 识 解 读 (1)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物体 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低), 音调越高(低).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 形状、尺寸和材料的性质等多种 因素都有关. (3)在同种介质中,频率不同的 声音其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用塑料片以不同的速度拔动梳子齿.
想一想梳齿振动的快慢与音调的高低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结论: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
现象:纸片划过快,发出的音调_______

实验与探究
(1)一般情况下,女生的音调高于男生的音调.
(2)振动部分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如吹笛子时,空气柱(振动部分)越长,笛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3)在音乐中,同一音阶中1、2、3、4、5、6、7音调逐渐升高.
(4)
知 识 拓 展
一般情况下,同样的乐器,发声部分越短,发出声音的
音调越高,弦乐器的弦长相同时,弦越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要使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
A.拉紧弦线
B.增加发声部分弦线的长度
C.缩短发声部分弦线的长度
D.用更大的力弹拨弦线
解析:弦乐器可以通过调节弦的松紧程度来调节音调,弦线越松,发声部分弦线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所以,拉紧弦线和缩短发声部分弦线的长度都能使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增加发声部分弦线的长度能使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而用更大的力弹拨弦线,对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调无影响.故选B.
B
典例与精析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
内容
人耳能听 到的声音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频率为20~20000 Hz的声音,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和频率高于
20000 Hz的声音人耳都听不到
超声波 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
次声波 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
人可以听到频率为20~20 000 Hz声音,狗可以听到频率为15~50 000 Hz声音.
内容
知识解读 (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声源发出的声音频率在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内;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③听觉系统完好无损.
(2)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一般和人的不同,有的动物能听到超声波,有的动物能听到次声波,有些动物既能听到超声波,也能发出超声波,如蝙蝠、海豚等.
(3)能产生次声波的现象有:火山爆发、地震、风暴、核爆炸、导弹发射等;次声波有极大的破坏力.
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可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地方被有些动物接收到,并有所反应.下表中是几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其中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地方能感觉到地震的是 ( )
A.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
D
典例与精析
解析:把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叫作超声波,把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叫作次声波,由题表中数据可知,蝙蝠、海豚、猫都能听到超声波,大象可以听到次声波.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所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地方能感觉到地震的是大象.
内容 振幅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作振幅,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响度 定义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影响 因素 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与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人距声源越近(远),响度越大(小).
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还与人耳的主观感觉、声音的分散程度、声音传播途中是否有障碍物等有关. 声音大小叫响度,
响度大小看振幅;
距离太远响度小,
减少分散增大声.
巧记乐背
响度

内容
增大 响度 的方法 减少声音的分散,如喊话时,用两手放在嘴边,或者使用喇叭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医生用听诊器通过探头、胶管、耳塞来收集人体内脏器发出的声音.
知识 解读 (1)日常生活中的“音量”是指响度,如请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小点,是说调小电视机发出的声音的响度.
(2)平常我们说的“声音大”是指响度大,“声音粗”指音调低.
(3)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
不一定高,如“男低音主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中的男低音声音的音调低但响度大.
音调与响度的辨析
物理量 定义 决定因素
音调 声音的高低(尖细或粗低程度) 频率的高低(振动的快慢)
响度 声音的大小(强弱) 振幅的大小、人距声源的距离
知 识 拓 展
如图4-2-1所示,小明先用小锤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后,再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小球弹开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解析: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说明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通过比较小球弹开角度的大小,可以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图4-2-1
B
典例与精析
(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还与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还与人耳的主观感觉、声音的分散程度、声音传播途中是否有障碍物等有关.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碰到障碍物,其响度会减小.
归纳与小结
内容 说明
音色 定义 声音的特色叫音色,也叫音质或音品 “闻其声而知其人”就是利用每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来辨别的
物理 意义 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 决定 因素 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 同一人的音色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起居、健康、训练等因素变化而发生变化
音色

内容 说明
知识 解读 (1)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 的三要素. (2)我们能区分不同物体发出 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不同物体所 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可以通 过听声音而知机器运转情况是否良好,判断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不同人唱同一首歌,音色不同,我们可以根据音色判断是谁唱的.
(江苏镇江中考)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 (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传播速度
解析:每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熟悉的人说话声音的音色我们比较熟悉,很容易分辨出来.
B
典例与精析
课堂小结
1.(山东济宁中考)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4-2-2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 (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琴弦的振幅
解析:演奏二胡时,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琴弦振动的长度不同,琴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图4-2-2
C
课堂训练
2. 图4-2-3所示分别是音叉、钢琴、长笛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三者发出声音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都不相同
解析:由题图可知,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相同,则音调相同;发声体振动的振幅相同,则响度相同;波形不同,则音色不同.故选C.
长笛
C
图4-2-3
音叉
钢琴
3.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音调一定不同
B.响度一定不同
C.音色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解析: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不同的琴键,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也就是琴键振动的频率不同,即音调不同.
A
4. 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 )
A.超声波的响度太小
B.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C.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声音的最小频率
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声音的最大频率
解析: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它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其频率大于人能听到声音的最大频率,故人耳不能听到.
D
6.(四川绵阳中考)如图4-2-5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的一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它的振动情况.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14,再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
A.声音变大 B.频率变高
C.振动变慢 D.响度变小
解析:将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的一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四分之一 ,若仍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振幅不变,响度不变,但它振动变快,振动的频率变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
图4-2-5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