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八上第16课 小石潭记 课时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苏教版八上第16课 小石潭记 课时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30 19:4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小石潭记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佁 然不动 犬牙差  互  凛 liè _ 清 chè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⑴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行: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游: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
  ⑸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山水的古诗名句填空:
  ⑴ 秋风萧瑟,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⑵ 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⑶ 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⑷ 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⑸ 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⑹ 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杜甫《望岳》)
  ⑺ __________,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⑻ 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⑼ 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王绩《野望》)
  ⑽ 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赠张丞相》)
  ⑾ 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忆江南》)
  ⑿ 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
  ⒀ ___________________,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⒁ __________,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⒂ 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6.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①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③梁俪④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⑥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⑦,更⑧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⑨,是固⑩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予未信之。
  注释:
  ①径:直往。  ②垠:yín,边;界限。  ③睥睨:女墙,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④俪:lì,栋梁。  ⑤箭:箭竹,竹子的一种。⑥数:cù,密,与“疏”相对。
  ⑦夷狄: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⑧更:经过。
  ⑨售其伎:施展它的技能。  ⑩固:通“故”。
11.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结合语境,“及是,愈以为诚有”中的“诚”,应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 chéng
  ⑴ 真心,不虚伪。《列子·汤问》:“帝感其~。”(上帝被愚公的真诚精神感动了。)
  ⑵ 确实,的确。《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与倍项羽邪?”
  ⑶ 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贤能也,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使之。”
1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⑴ 逾黄茅岭而下 (逾:________)
  ⑵ 其一少北而东 (少:________)
  ⑶ 窥之正黑   (窥:________)
  ⑷ 良久乃已   (已:________)
  ⑸ 益奇而坚   (益:________)
  ⑹ 愈以为诚有  (愈:________)
  ⑺ 则其果无乎  (果:________)
  ⑻ 而独为是物  (是: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 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是二者,予未信之。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和《小石潭记》是姊妹篇。比较阅读两篇文章,看看作者写景抒情的“情”是否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yí cī 冽 澈
2.⑴ 向西走;往西走。
  ⑵ 以……为乐。
  ⑶ 在空中游动。
  ⑷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
  ⑸ 像狗的牙齿一样。
  ⑹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3.⑴ (潭边长满了)青翠的树木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⑵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⑶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4.⑴ 洪波涌起  ⑵ 潮平两岸阔  ⑶ 山光悦鸟性  ⑷ 烟笼寒水月笼沙
 ⑸ 一山放过一山拦  ⑹ 一览众山小  ⑺ 千山鸟飞绝 ⑻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⑼ 山山唯落晖  ⑽ 涵虚混太清  ⑾ 春来江水绿如蓝 ⑿ 春江水暖鸭先知
 ⒀ 泉眼无声惜细流  ⒁ 空山不见人  ⒂ 清泉石上流
5.⑴ 隔篁竹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⑶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潭西南而望
6.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7.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8.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9.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10.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1.确实
12.⑴ 越过。  ⑵ 稍微。  ⑶ 看。  ⑷ 停止。  ⑸ 更加。
  ⑹ 更加;越。  ⑺ 果真。  ⑻ 这;这个。
13.⑴那些石头疏密俯仰的样子,好像是聪明的人安排的一样。
  ⑵有人说:“小石城是造物主用来安慰那些德才兼备却辱没在这里的人。”
  ⑶这两种说法,我不相信。
14.两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一样的,都是借描绘被遗弃在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泻怨愤抑郁的心情。但角度有所不同,《小石潭记》主要表现作者谪居生活中的孤寂悲凉的心境,《小石城山记》主要抒发作者有报国之才而不能施展又反遭辱没的不平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