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1章科学入门高频易错题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小明发现户外地面以上的冬季供热管道每隔一段距离总呈现U形,如图所示。其主要原因是( )
A.为了避开行人和建筑物
B.为了美观
C.为了避免管道因热胀冷缩导致的损坏
D.为了方便工人师傅安装和检修
2.取少量下列家庭常见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完全溶解的是( )
A.食醋 B.蔗糖
C.金龙鱼食用调和油 D.酱油
3.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小明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A.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横梁重新水平平衡
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5.实验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用量筒量取40毫升的水。小明同学在实验时采用了俯视读数,则他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 )
A.小于 40 毫升 B.等于 40 毫升
C.大于 40 毫升 D.无法确定
6.小明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先后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记25.46cm、25.45cm、25.66cm、25.47cm,则这个物体长度的测量值应取( )
A.25.455cm B.25.46cm C.25.496cm D.25.47cm
7.如图,小明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说法正确的是( )
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B.物体的长为3.80cm
C.物体的长度为3m D.物体的长度为2.80cm
8.使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将尺拉长进行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会( )
A.偏小 B.不变 C.偏大 D.无法确定
9.如图所示,下列测量工具中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
A. B.
C. D.
10.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5.37cm、5.36cm,5.36cm,则木块的长度应记作( )
A.5.3633cm B.5.363cm C.5.36cm D.5.37cm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制作耳机时需要一块很薄的铁片(振动片),可以取普通的铁片用锤子继续锻薄,这是由于铁有 性。传统的铁锅也是利用金属的这种属性把整块的铁板锻打成锅的。
1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和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图乙、丙分别是测冰和水时温度计的示数,那么冰的温度是 ℃,水的温度是 ℃。
13.小明用一架天平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如果砝码生锈了,则测量的结果会 ;如果砝码磨损了,则测量的结果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4.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使用方法而言, 尺精密些(选填“A”或“B“),木块的边长为 cm
.
15.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一般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的,小名在研究水的热膨胀时,取一些水放在可直接测量液体体积和温度的容器中,给水缓缓加热,获取容器中水的以下数据:
温度t/℃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体积V/ml 100 98.9 98 97 96 97.1 97.9 99 100.1 101 102.2
(1)通过分析以上数据,你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2)通常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 。
不用水作为测温物质的原因是: 。
17.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中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18.某同学在调节天平时,忘了把游码调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只看到指针指到分度盘中线处即开始测量,这样对物体质量测量的结果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该同学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其中的错误是(1) ;(2) 。
19.如图,物体A的长度为: cm。
20.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测量铅笔的长度时,甲图中正确的视线为 (选填“A“或“B“),测量值为 cm;将细铜丝紧密绕在铅笔上,测出缠绕部分长5.00cm(见乙图),并数出细铜丝所绕的 ,可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 mm。
2021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1章科学入门高频易错题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小明发现户外地面以上的冬季供热管道每隔一段距离总呈现U形,如图所示。其主要原因是( )
A.为了避开行人和建筑物
B.为了美观
C.为了避免管道因热胀冷缩导致的损坏
D.为了方便工人师傅安装和检修
【解答】解:因为供热管道是热的,温度也不波动,特别是不供热时,温差会很大,因此管道会产生热胀冷缩导致的损坏,采用这种形式,可起到补偿管道的热胀冷缩量。
故选:C。
2.取少量下列家庭常见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完全溶解的是( )
A.食醋 B.蔗糖
C.金龙鱼食用调和油 D.酱油
【解答】解:A、食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蔗糖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金龙鱼食用调和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符合题意。
D、酱油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
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此选项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此选项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此选项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此选项正确。
故选:D。
4.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小明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A.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横梁重新水平平衡
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解答】解:称量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说明左边重,左边放的是物体,则应向右盘里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右盘中增加了一个更小的砝码。而此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A、B、D错误,
故选:C。
5.实验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用量筒量取40毫升的水。小明同学在实验时采用了俯视读数,则他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 )
A.小于 40 毫升 B.等于 40 毫升
C.大于 40 毫升 D.无法确定
【解答】解:如果俯视则会使读数偏大,造成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小;所以用量筒量取40mL水时,采用俯视读法,则所量取的水实际体积小于40mL。
故选:A。
6.小明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先后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记25.46cm、25.45cm、25.66cm、25.47cm,则这个物体长度的测量值应取( )
A.25.455cm B.25.46cm C.25.496cm D.25.47cm
【解答】解: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看出,25.66cm与其它数值的准确值不同,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物理课本的长度为L==25.46cm,故B正确。
故选:B。
7.如图,小明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说法正确的是( )
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B.物体的长为3.80cm
C.物体的长度为3m D.物体的长度为2.80cm
【解答】解: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0cm对齐,右侧与3.8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80cm﹣1.00cm=2.80cm;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使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将尺拉长进行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会( )
A.偏小 B.不变 C.偏大 D.无法确定
【解答】解:
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尺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小,所以,A正确,选项B、C、D的说法均不正确。
故选:A。
9.如图所示,下列测量工具中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
A. B.
C. D.
【解答】解:
A、停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故A不符合题意;
B、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故B不符合题意;
C、量筒是测量体积的工具,故C不符合题意;
D、卷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5.37cm、5.36cm,5.36cm,则木块的长度应记作( )
A.5.3633cm B.5.363cm C.5.36cm D.5.37cm
【解答】解:
木块的长度的平均值为L=≈5.36cm,故C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制作耳机时需要一块很薄的铁片(振动片),可以取普通的铁片用锤子继续锻薄,这是由于铁有 延展 性。传统的铁锅也是利用金属的这种属性把整块的铁板锻打成锅的。
【解答】解:铁在高温烧烤和锤打下,能发生形变,且不易折断,有较好的延展性。
故答案为:延展
1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和 分度值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D 。图乙、丙分别是测冰和水时温度计的示数,那么冰的温度是 ﹣12 ℃,水的温度是 38 ℃。
【解答】解:(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要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
故答案为:分度值。
(2)在甲图中,根据使用温度计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故选D。
(3)在乙图中,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测量冰的温度时,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0℃以下,﹣10℃下两格处。示数为:﹣12℃。
在丙图中,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30℃以上8格处,所以示数为:38℃。
故答案为:﹣12、38。
13.小明用一架天平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如果砝码生锈了,则测量的结果会 偏小 ;如果砝码磨损了,则测量的结果会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答】解:(1)砝码生锈砝码的实际质量会增加,但是计算物体质量时,还是按照标注的质量计算的,导致测量值会偏小。
(2)正常情况下砝码上标的质量是砝码的实际质量,例如某砝码上标有50g的字样,这个砝码的质量就是50g。如果这个砝码磨损了,其实际质量就会小于50g,用此磨损的砝码去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小于50g,而你仍按标准值读数,读出来是50g,所以测量结果就比实际值偏大。
故答案为:偏小;偏大。
14.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使用方法而言, A 尺精密些(选填“A”或“B“),木块的边长为 2.20 cm
.
【解答】解:
(1)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
(2)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错误的;
如图所示,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它的起始刻度从零刻度线开始,正确读数是2.20cm。
故答案为:A;2.20。
15.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2.43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
【解答】解:
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木块左端与7.00cm对齐,右端与9.43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9.43cm﹣7.00cm=2.43cm。
故答案为:2.43;1。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一般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的,小名在研究水的热膨胀时,取一些水放在可直接测量液体体积和温度的容器中,给水缓缓加热,获取容器中水的以下数据:
温度t/℃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体积V/ml 100 98.9 98 97 96 97.1 97.9 99 100.1 101 102.2
(1)通过分析以上数据,你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0﹣4℃冷胀热缩,4﹣10℃热胀冷缩 。
(2)通常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 液体的热胀冷缩 。
不用水作为测温物质的原因是: 水有反膨胀现象 。
【解答】解:(1)由表格信息可知:
取一定量的水放在可直接测量液体体积和温度的容器中,给水缓缓加热,0﹣4℃冷胀热缩,4﹣10℃热胀冷缩;
(2)通常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3)由以上可知:
相同质量的水,在0﹣4℃时冷胀热缩,4﹣10℃时热胀冷缩,即有反膨胀现象,
所以不用水作为测温物质。
故答案为:(1)0﹣4℃冷胀热缩,4﹣10℃热胀冷缩;(2)液体的热胀冷缩; (3)水有反膨胀现象。
17.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中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C )
【解答】解: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规则可知:A图中液泡碰到容器壁,B图中液泡离开被测液体,D图中视线没与液柱凹面的底部相平。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18.某同学在调节天平时,忘了把游码调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只看到指针指到分度盘中线处即开始测量,这样对物体质量测量的结果比真实值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该同学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其中的错误是(1) 用手拿砝码 ;(2) 物体与砝码放反了 。
【解答】解:天平在调节时,首先应将其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此时表示天平已经平衡,就可以用其来测量物体的质量了;若游码没有归零就进行测量,据天平的正确读数方法可知,此时游码对应的读数是凭空加上的,故测量值会偏大;
同时天平在使用时,要求游码在试加完砝码后才可移动,用镊子夹取砝码,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图中的操作违反了这几项规定。
故答案为:偏大,(1)用手拿砝码,(2)物体与砝码放反了天平盘。
19.如图,物体A的长度为: 1.30 cm。
【解答】解:
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
物体A左端对应的刻度值为6.00cm,右端对应的刻度值为7.30cm,物体A长度为7.30cm﹣6.00cm=1.30cm。
故答案为:1.30。
20.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测量铅笔的长度时,甲图中正确的视线为 (选填“A“或“B“),测量值为 9.50 cm;将细铜丝紧密绕在铅笔上,测出缠绕部分长5.00cm(见乙图),并数出细铜丝所绕的 匝数 ,可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 1.6 mm。
【解答】解:
(1)读取物体长度时,视线要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线相垂直,所以B方法正确;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9.5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9.50cm;
(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线圈左侧与10.00cm对齐,右侧与15.00cm对齐,所以线圈的宽度为L=15.00cm﹣10.00cm=5.00cm;图中线圈共有n=31匝;
铜丝的直径为d==≈0.16cm=1.6mm。
故答案为:1;B;9.50;匝数;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