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劳动人民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优秀品德。
2.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学习文章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3.体会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4.领会作者所抒发的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
〖学习重点〗
1.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2.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学习文章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3.体会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学习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2.体会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还记得这首古诗吗?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赞歌,它亲切真挚地吟诵了人类最伟大的人性美——母爱。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了《回忆我的母亲》。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看看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哺育了朱德总司令这样一位时代伟人的。
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2.创作背景: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于1944年去世,朱德得知这一消息,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时,题目为“母亲的回忆”。但是这个题目容易引起歧义,它既可以理解为母亲所回忆的往事,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母亲的回忆。于是1984年秋季中学课本将此文题目改为“回忆我的母亲”。
3.文体知识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三、预习设计
1.给加点字注音
佃( )农 仪陇( ) 溺( )死 私塾( ) 妯娌( )( ) 和睦( ) 衙( )门 横蛮( )( ) 不辍( )
2.解释下列词语
⑴无可奈何:
⑵好劳动:
⑶任劳任怨:
⑷周济:
⑸宽厚仁慈:
⑹吃大户
⑺为富不仁:
⑻节衣缩食:
⑼不辍劳作:
四、自主探究
文章共有17段可分为几个部分?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划分文章层次,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五、课堂检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祖jí( ) nì( )死 私shú( ) 和mù( ) yá( )门 横mán( ) chuò( )学 迁xǐ( ) yá( )门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私塾(shú) 佃农(diàn) 妯娌(zhóu) 辍学(zhuì)
B.溺死(nì) 衙门(yá) 和蔼(ǎi) 勉强(qiáng)
C.仪陇(lǒng) 庚子(gēng) 蛮横(héng) 韶关(shào)
D.聊叙(liáo) 豪绅(shēn) 祖籍(jí) 调料(tiáo)
3.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⑴我家是佃农,祖藉广东韶关。( )
⑵记得那时我从私熟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 )
⑶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人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
⑷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缀劳作,尤喜纺棉。
4.选填恰当的词语填空
⑴母亲这样地整日 着。(A.劳累 B.劳碌 C.劳动)
⑵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撑一家人的生活。(A.支持 B支撑 C.支援)
⑶母亲 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A.管束 B.管教 C.约束)
⑷虽然自己不富裕,还 还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A.救济 B.接济 C.周济)
⑸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 是无法补救的。(A.惨痛 B.哀痛 C.沉痛)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聊叙( ) ⑵任劳任怨( )
⑶不辍劳作( ) ⑷节衣缩食( )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大伯家庭条件不好,但为了供孩子上大学,不得不节衣缩食。
B.现在一些私企老板挖空心思让工人做得多、拿得少,真是为富不仁。
C.身为劳动委员的他不起带头作用,却只在一旁任劳任怨。
D.奶奶勤劳一生,七十多岁了仍是不辍劳作。
7.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B.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
C.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D.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8.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
B.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
C.庚子年(一九○○)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
D.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背诵15、16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劳动人民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优秀品德。
2.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学习文章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3.体会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4.领会作者所抒发的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
〖学习重点〗
1.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2.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学习文章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3.体会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学习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2.体会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还记得这首古诗吗?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赞歌,它亲切真挚地吟诵了人类最伟大的人性美——母爱。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了《回忆我的母亲》。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看看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哺育了朱德总司令这样一位时代伟人的。
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2.创作背景: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于1944年去世,朱德得知这一消息,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时,题目为“母亲的回忆”。但是这个题目容易引起歧义,它既可以理解为母亲所回忆的往事,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母亲的回忆。于是1984年秋季中学课本将此文题目改为“回忆我的母亲”。
3.文体知识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三、预习设计
1.给加点字注音
佃( )农 仪陇( ) 溺( )死 私塾( ) 妯娌( )( ) 和睦( ) 衙( )门 横蛮( )( ) 不辍( )
2.解释下列词语
⑴无可奈何:
⑵好劳动:
⑶任劳任怨:
⑷周济:
⑸宽厚仁慈:
⑹吃大户
⑺为富不仁:
⑻节衣缩食:
⑼不辍劳作:
四、自主探究
文章共有17段可分为几个部分?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划分文章层次,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五、课堂检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祖jí( ) nì( )死 私shú( ) 和mù( ) yá( )门 横mán( ) chuò( )学 迁xǐ( ) yá( )门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私塾(shú) 佃农(diàn) 妯娌(zhóu) 辍学(zhuì)
B.溺死(nì) 衙门(yá) 和蔼(ǎi) 勉强(qiáng)
C.仪陇(lǒng) 庚子(gēng) 蛮横(héng) 韶关(shào)
D.聊叙(liáo) 豪绅(shēn) 祖籍(jí) 调料(tiáo)
3.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⑴我家是佃农,祖藉广东韶关。( )
⑵记得那时我从私熟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 )
⑶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人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
⑷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缀劳作,尤喜纺棉。
4.选填恰当的词语填空
⑴母亲这样地整日 着。(A.劳累 B.劳碌 C.劳动)
⑵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撑一家人的生活。(A.支持 B支撑 C.支援)
⑶母亲 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A.管束 B.管教 C.约束)
⑷虽然自己不富裕,还 还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A.救济 B.接济 C.周济)
⑸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 是无法补救的。(A.惨痛 B.哀痛 C.沉痛)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聊叙( ) ⑵任劳任怨( )
⑶不辍劳作( ) ⑷节衣缩食( )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大伯家庭条件不好,但为了供孩子上大学,不得不节衣缩食。
B.现在一些私企老板挖空心思让工人做得多、拿得少,真是为富不仁。
C.身为劳动委员的他不起带头作用,却只在一旁任劳任怨。
D.奶奶勤劳一生,七十多岁了仍是不辍劳作。
7.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B.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
C.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D.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8.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
B.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
C.庚子年(一九○○)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
D.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背诵15、16段。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三、1.diàn lǒnɡ nì shú zhóu li mù yá hèng mán chuò
2.⑴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⑵劳动的好手⑶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⑷物质上给以帮助;接济⑸待人宽容厚道,仁爱慈善。⑹旧时遇着荒年,饥民聚集在一起到地主富豪家去吃饭或夺取粮食。
⑺靠剥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⑻省吃省穿,形容节俭。节、缩:节省。⑼不停地劳动(耕作)。辍,停。
四、根据倒叙—顺叙—倒叙把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沉痛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5段):回忆母亲一生主要事迹,歌颂她的美德,感谢她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抒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第二部分分层,以在家—离家—感谢母亲作为分界点。
第1层(2-8)宽厚仁慈,勤劳简朴,坚强不屈
第2层(9-13)支持“我”求学,同情革命,支持革命。
第3层(14、15)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
五、1.籍 溺 塾 睦 衙 蛮 辍 徙 衙
2.D A项,“辍”应读“chuò”;B项,“强”应读“qiǎng”;C项,“横”应读“hèng”,“韶”应读“sháo”。
3.⑴藉→籍⑵熟→塾⑶人→仁⑷缀→辍
4.⑴劳碌⑵支持⑶管束⑷周济⑸哀痛
5.(⑴姑且⑵承受、担当⑶不停止⑷节省)
6.C(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7.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答案:A(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8.B(,→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