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化学之旅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化学之旅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8-30 21:4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化学之旅学案
科学探究环节包括: 、 、 、 、 等几个基本环节。
【轻松闯关】
1、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Si)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 上述操作中发生了物理变化
C. 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D. 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
2、小明将少量的白糖放在铁锅里加热,先看到白糖融化,接着看到融化的物质呈现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请你判断整个实验属于( )
 A.研究白糖的结构         B.研究白糖的用途
C.研究白糖的变化          D.研究白糖的制法
3、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 B. 物质的性质取决于其自身的结构
C. 从宏观上看,物质有时处在相对静止状态,但从微观上看,则是永远运动的
D. 在固体物质中,粒子处于静止状态
4、进行化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下列因素与化学探究有关的是( )
①提出合理假设或猜想 ②设计探究实验步骤 ③祥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
④合作进行化学实验 ⑤形成总结性报告
A.①③⑤ B. ①②③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挑战自我】
1、阅读以下材料,说说该化学探究活动是由哪些环节组成的,将其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像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 】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⑤: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 】 (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氮气是一种很稳定的气体,通常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二)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①至猜想⑤,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猜想 可行的实验方案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猜想① 将一小块果肉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② 果肉表面变色。
猜想③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④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⑤ 温度高的先变色。
【 】苹果“生锈”是因为果肉中的成分与氧气作用的结果,“生锈”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果肉变色速度越快。
【 】 (1)在②—⑤四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 (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是
(2)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 。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2、阅读以下材料,说说以下化学探究活动是由哪些环节组成的,将其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燃烧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化学变化。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燃烧为人类带来了光明,如果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人类必须了解物质为什么会燃烧,才能控制燃烧,使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 】小童想: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 】(1)可能需要一种可以燃烧的物质;(2)可能需要一定的温度;(3)可能需要氧气。
【 】 小童设计了实验方案:
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木条和小石子,将它们分别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纸片、小木条、小煤块,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实验现象,比较三者点燃的难易程度。
实验3:在桌面上点燃两支蜡烛,在一支蜡烛上方罩上250mL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 】 小童对实验现象进行了记录和分析:
小童归纳总结,得出燃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童觉得,通过这次探究活动,知道了燃烧的条件,能解释钻木取火、森林灭火等现象和原理,并且体验了像科学家一般探究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