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 欣赏 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案(表格式,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 欣赏 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案(表格式,含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0-28 10:4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月光下的凤尾竹》 备课人:
教学目标:能够说出《月光下的凤尾竹》具有优美的情绪。认识葫芦丝的形状,能分辨葫芦丝的音色。知道《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具有傣族音乐风格的乐曲。
教学重点:认识葫芦丝。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学难点聆听两段乐曲片段,辨别哪段是用葫芦丝演奏的。聆听三首乐曲乐曲片段,辨别哪段是具有傣族风格的音乐完整欣赏整首乐曲,听辩整首乐曲的六个部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师活动引题1、师:我们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一个美丽的民族,来了解那里的习俗、艺术及风土人情。首先,老师为大家带来这个民族独特的舞蹈,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来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师:跳舞师:同学们来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师:对了,这就是美丽的傣族,这个民族有着神奇的传说,气候四季如春,那里的人们也是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一想到傣族,同学们对傣族有哪些了解?课件介绍傣族(1)配乐朗诵介绍并欣赏傣族的风景(2)地理分布: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和云南德宏自治州(3)文化: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字,以信仰佛教为主。傣族把大象和孔雀视为他们的吉祥物,最隆重最盛大的,最为传统的节日就是泼水节,以示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平安。(4)服饰:衣服上有红色和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有孔雀的图案表示吉祥如意 、有大象的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5)民居:以竹楼为主,干栏式的建筑很适合很适合四季如春的气候。二、欣赏了解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1、播放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师:同学们知道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师:就是用葫芦丝演奏的,接下来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葫芦丝(出示葫芦丝简图)师:同学们知道葫芦丝是用什么做的吗?师:介绍葫芦丝的构造及由来。2、复听歌曲师:葫芦丝的音色是什么样的?师总结:葫芦丝的音色悠扬婉转、圆润、乐声柔美和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傣族,呼吸着那里的清新空气,欣赏着那里的美丽风景。3聆听两段乐曲,辨别哪段是用葫芦丝演奏的?笛子《梦江南》葫芦丝《蝴蝶泉边》分段欣赏第一乐段第一乐段的情绪和速度是什么样的?有几个乐句?师总结: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变化重复,前两小节一样,后面的小节不同,也叫作同头换尾。第二乐段师;第二乐段和第一乐段在节奏情绪上有什么不同?师总结:第二乐段的旋律在节奏上更加舒展,旋律出现在高音区,情绪显得更加激动。完整欣赏听辨整首乐曲的六个部分,让学生举提前准备好的卡片辨别。通过聆听三首乐曲片段,分辨哪段音乐具有傣族风格?维吾尔族《达坂城的姑娘》傣族《傣家小妹走过来》蒙古族《鸿雁》拓展欣赏独唱和舞蹈表演形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小结 学生活动生;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生:傣族有孔雀、大象、泼水节。生:笛子、小提琴、葫芦丝。生:葫芦。生:抒情、柔美。生:各抒己见。生:各抒己见。生:有四个乐句。生;节奏不一样。生很活跃。生: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加入舞蹈是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知道这是哪个民族。让学生感受并了解傣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并且能在今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分段欣赏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和节奏的相同及不同之处,能让学生更加清楚乐段之间的变化和不同,更容易分别乐段。
板书设计:《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学反思:优点:学生对这节课很感兴趣,能分辨出葫芦丝的音色及傣族音乐风格的音乐。不足:这节课的缺点有很多,首先,讲课的语速过快,其次,在分段欣赏的过程中,每段音乐只让学生听了一遍,学生还没有理解和记清楚旋律就进行了下一项内容,最后,在听辩整首乐曲的六个部分时,学生不能正确听出前三部分。措施:应该多让学生听几遍分两段欣赏的部分,或是每段加入不同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更加明白,或是哼唱旋律,也能更容易分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