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8.2《登高》
——晚唐恣意昂扬的生命之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
——大唐三种不同的人生际遇和情感世界
盛唐 诗仙 李 白—— 豪放飘逸 浪漫主义
晚唐 诗圣 杜 甫—— 沉郁顿挫 现实主义
中唐 诗魔 白居易—— 通俗易懂 现实主义
自主学习
01
走近诗人
02
诗圣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1、家学渊源
杜甫是出身于一个有悠久传统的官僚家庭。
杜预十三代孙——晋代名将,多才善战,被人称作“杜武库” ,又是《左传》的研究者,是杜甫心中一个理想性的人物。
杜审言孙——在杜家“奉儒守官”的传统外又添上一个新的传统:诗歌。五言律诗形式的奠定者之一。
生平经历
2、少年志向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3、漫游与第一次失意
24岁,科举落第
漫游:“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生平经历
4、困居长安
35岁入长安求官,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
最后通过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得到一个看守兵器的小官。不久父亲去世,此后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43岁时幼子饿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5岁时安史之乱爆发,流亡奔波,投奔肃宗,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
5、国破家亡
生平经历
唐由盛转衰,有一部分文人走上了现实主义的质朴的道路。
6、悲哀晚年
47岁(公元759年)丢官入蜀。在朋友的帮助下建了一所草堂。后来,安史之乱虽结束,但唐王朝的瓦解之势并未因此而停止。内部朝政腐败,割据势力征战不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公元765年,离开成都,乘舟东下,次年晚春到了夔州。大历二年(767 年),此时杜甫55岁,三年后客死于旅舟中。
登高必赋
古人重阳节有与家人登高的习俗。
指登高见广,赋诗述其感受。
《观沧海》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登高之感:
豪情壮志
孤独、渺小、消逝之感
品读诗歌
02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悲
律诗
尾联
颈联
颔联
首联
起—启迪
承—承接
转—转折
合—总结
“鸟”是几只鸟?有什么样的特点?
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人渺小
萧瑟之感
猿哀、心哀
远
近
冷色调。更显环境冷清凄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
悲之广
悲之多
(范围上)
(数量上)
为什么不用“落叶”,而用“落木” ?
颔联详景
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
萧瑟之声
汹涌之势
纷涌压迫之感
时间流逝
宇宙无穷
比较
思考:为什么不用“落叶”,而用“落木?
1、叶有繁盛之感,木有干燥光秃之感。
2、突出时节特点。
3、具有壮阔之感。
思考:为什么不用“落叶”,而用“落木?
1、叶有繁盛之感,木有干燥光秃之感。
2、突出时节特点。
3、具有壮阔之感。
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晚年处境
01
政治背景:“安史之乱”已经结束4年,地方军阀争战再起。
03
02
家庭背景:各种情况交相逼迫,离开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来到夔州。
04
朋友状况:好友李白、郑虔、高适、严武纷纷谢世,世上知音日稀。
身体状况:垂暮之年,齿落耳聋,糖尿病、疟疾、风痹、肺病。
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身世艰难
国家艰难
遗憾
衰老
忧愁
果
因
为什么用“霜”,不用“雪”?
失意;哀颓;不得志
意
国家
个人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秋天
浊酒:没有过滤的酒,价值低。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新停浊酒杯?
因病停酒
百年多病
无钱停酒
表现:
酒已停,愁未停,无酒消愁,愁上加愁。
宁愿选择内心煎熬,无法抒发,也要选择活下去。
悲
再次体现诗人处境之悲。
不是真正的绝望
演示完毕 谢谢欣赏
POWERPOINT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