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握拍方法与端球比稳游戏(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本课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小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小学生求知欲强、接受新生事物较快的特点,教学中注意培养学身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主动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愉快的上好这节体育课。
教材分析
依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本课制定乒乓球游戏与韵律活动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水平一”中第六章第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课将乒乓球游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要求基本掌握乒乓球运动的简单知识、体验和感受乒乓球的球性特点。后面辅助教材安排韵律活动,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韵律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和自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并结合韵律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发展身体的协调性。
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身体正处于迅速发育期,他们具有活泼好动、喜欢做各种游戏,直观思维能力较强,善于模仿。但同时也伴随着注意力容易转移,自控能力较差等不足,所以体育课上有趣、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乒乓球运动的简单知识、熟悉乒乓球的球性特点。简单的韵律活动也能够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培养韵律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样化得练习活动与游戏相结合
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自觉参与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集体活动中提高群体意识,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和谐。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特点总结了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乒乓球的球性特点、掌握控球能力
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按照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安排三个教学环节,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准备部分
首先进行整队、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接下来进行热身准备活动一套自编韵律操和模仿小动物行走的游戏。
基本部分
向同学们介绍本课内容、目标、要求。运用示范讲解、小组练习、情景小游戏等方法进行乒乓球的握拍与平稳端球的教学。采用仰卧起坐与跳绳运动进行素质练习。
结束部分
师生一起进行放松练习,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与评价,布置课后练习内容。学生帮助教师整理场地器材。
课时计划
二年级(水平一)第六章第三节 第一课时学生40人
本课教材 乒乓球握拍 端球比稳游戏 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乒乓球运动的简单知识、熟悉乒乓球的球性特点。简单的韵律活动也能够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培养韵律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样化得练习活动与游戏相结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自觉参与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集体活动中提高群体意识,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和谐。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乒乓球的球性特点 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课的 顺序 时间 分配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学法与要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准 备 部 分 2'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介绍本课内容、目标、要求 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成四列横队。 要求:学生精神饱满,严肃认真。 1、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 2、认真听讲。
8' 一、热身韵律操 二、模仿练习 企鹅走、大象走、小鸭子走、蟹行、兔跃 、燕子飞 组织:体操队形站好 教法: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组织:分散在场地内练习 教法:教师提示练习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分散练习,教师巡视提示动作。 要求:模仿的形象、逼真,积极参与开动脑筋。 学法:认真做操练习。 学法:学生依次听清要求通过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模仿练习。
课的 顺序 时间 分配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学法与要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基 本 部 分 10' 乒乓球握拍讲解 2、如何稳定端球 1、握拍 组织:4人一组 教法:教师讲解,诱导学生练习、提示犯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练习。(直握拍\横握拍) 端球动作要点:球拍水平,注意力集中在球上 ①原地端球练习 ②移动端求练习 学法: 1学生听教师讲 2分组依次练习 3注意犯规问题 4积极向同学学习
15' 游戏: 1、小青蛙过河 2、小小搬运工 二、课课练 组织:按小 组站队 游戏一教法: 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并示范,小青蛙们依次按要求跳跃过河 游戏二教法: 用乒乓球拍将球运过小河再用小青蛙过河的方式回到对岸进行接力赛教师巡视指导、再次强调动作要领激发学生竞赛的积极性,培养进取意识。 仰卧起坐/跳绳( 两分钟交换) 学法: 观察教师的示范,积极思考,积极投入比赛学生之间互相团结合作。
结 束 部 分 5' 整理放松 小结 布置课后练习 组织:体操队形站队 教法:跟随教师做放松整理操 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布置课后练习 学法: 跟老师做放松操 踊跃发言交流学习感受、认真完成课后练习
预计效 果 练习密度:30%--35% 平均心率:120-130次\分
器 材准 备 乒乓球拍、乒乓球 跳绳、体操垫、呼啦圈音箱
分析及反思:
1、本节课的教案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突出了三个特点:
(1) 本课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利用教具创设情景,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的乐趣。
(2)本课所设立的教学步骤,思路清楚,引导学生“看一看,试一试,练一练,帮一帮,评一评”。因为成功与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亲自体验各种活动的感受。
(3)创设情景方法新,心理满意兴趣浓。把故事和体育教材有机结合,构成了新的教学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中去体验的积极性,体现了“快乐体育”的思想。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和创新意识。在学习方法上,运用了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在详细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把教材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3、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从发展学生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角度出发,挖掘儿童日常娱乐活动的内容,并将其融入体育教学中,力求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体验体育课的情趣所在,所确立的以“小青蛙”为主题的体育主题式情境故事教学实践课。本课运用情境的形式进行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主动参与,积极创造”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和发展体能。
4、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友情天地,共创佳绩。
(1)为了突破学生被动接受较具常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巧妙地采用小游戏+儿歌+故事的形式,使学生更早地进入角色,然后,教师再根据教学效果进行适当的点缀(提示),使动与静、张与驰、快与慢有机的结合。小游戏的设计更是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始终处在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
(2)在实施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目标分层化、组织游戏化、学生个性化,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尽情玩耍,享受其中的乐趣。教师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让学生有选择的练习,自我风采展示,学生的自主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有了求知、求学的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今后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将有着更多、更好的教学新理念、新方法等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让学生们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