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标解析:春秋时期是我国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这一时期的突出表象是,王室衰微,诸侯崛起,争霸战争连绵不断,国家剧烈动荡;而深层的变化则是,经济发展,导致西周井田制度瓦解,从而引发了政治制度变革。
教材分析 《动荡的春秋时期》分为三部分的学习内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三部分呈现出相互递进的关系。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论述铁器和牛耕广泛运用在农业上,引发的生产力革命;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在这一时期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第二和第三子目主要论述的是春秋时期上层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由于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开始解体,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为了抢占人口和土地,各个诸侯掀起了争霸战争。
学情分析 春秋时期的成语故事有很多,学生也很熟悉,这为学习本课打下了基础。 初一学生刚开始接触历史,古代史距离较远,不利于学生理解,特别是经济和政治概念。 初一学生,文言文功底弱,史料的采用尽可能是白话文或者有注释。
核心素养 1.通过对出土的铁器、牛耕文物图片以及相关文献的分析,培养证据意识(史料实证) 2.通过对西周分封制和春秋分封制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史料实证) 3.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变化,知道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的生产力变革对政治制度的决定性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4.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分析,认识争霸战争具有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家国情怀、历史解释)
教学重点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的表现及其作用、王室衰微的原因、诸侯争霸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经济发展的影响,诸侯争霸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史料解读、地图分析、情境创设、引导探究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 意图
情境 引入 [出示课题]:出示课题、课标要求聚焦本课。 [呈现图片]:展示“烽火戏诸侯”和“平王东迁地图”。 [教师讲解]:我们先理清下本单元的时空脉络。呈现“平王东迁地图”,请一位同学叙述,周幽王被杀后的第二年,即公元770年,因为内乱,少数民族犬戎频繁入侵,很快就打到了镐京,周幽王的继承人周平王东迁洛邑,因洛邑(今洛阳)在镐京之东,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那么春秋、战国的由来是什么呢?请同学翻阅书本p29和p33的注释部分。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种力量变化无常,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变革的时期之一。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以旧知带新知,创造学习情境导入,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凝神激趣,导入新课。
讲授 新课 一、探春秋之变 [填表]: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的表现和作用 学生自主完成并展示。 [教师点拨]: 1.农业 [师生互动]: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青铜器”,请大家分析下这件青铜器的用途?同时仔细观察这个器物的外型,它有什么突出特点? [教师讲解]:这件器物名叫“牺尊”,根据它的形制,我们推测这个应该是一件温酒器,因为这件器物它牛腹中空,中间有一个像“锅”一样的腹部,推测就是放置炭火,作温酒的用处。下面回到第二个问题,大家从外型上看,有没有发现什么突出特点?我们看,牛的鼻子上有鼻环,鼻环就是人类驯服牛的一个标志。而根据同一时期的文献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存在用牛耕地的现象,结合文物图。那么当时社会存在牛耕的生产方式应该是成立的。 [教师过渡]:实际上,除了牛耕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以外,当时在劳作方面,还有另外一个巨大变化。请大家观察这五幅图,我们来分析这个时期还有什么变化? [呈现图片]:打制石器、骨耜、耒耜、青铜器和铁农具图片 [提出问题]:这些生产工具各有什么特点?铁农具的出现,牛耕生产的应用,会带来什么影响呢?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29页思考并回答。 [教师过渡]: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铁器牛耕的使用解放了人力,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 [教师过渡]:除了农业生产发生巨变之外,这一时期在各个手工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呈现图片]:漆器、冶铁、莲鹤方壶的图片 [教师过渡]:这么多精美的手工业产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在当时可谓是风靡一时。但是,这些物品的生产是有地域划分的,不同地域的人应该如何获取他们想要的物品呢? 3、商业 [教师总结]:为了方便人们交换商品,这一时期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各个地区出现了大量的金属货币,络绎不绝的商业往来,成为当时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的制作;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的使用。这些现象反映了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商业活动逐渐活跃。春秋时期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东周的日子却并不好过,为什么呢? [呈现图片]:结构图 [教师讲述]: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生产力迅速提高,使得在公田之外大量开垦荒地成为可能,导致不向国家纳税的私田大量出现。为了多征收赋税,增加国家财富,国君不得不进行改革,向私田征税,从而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和土地的私有权。在生产力引起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变化的经济基础上,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随之变化。 [呈现材料]: 平王之时(平王统治时期),周室衰微(周天子势力衰弱),诸侯强并弱(诸侯变强,兼并弱小国家),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政权在诸侯手中 [提出问题]:阅读材料结合书本p30说明春秋时期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诸侯各自为政,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教师过渡]: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像滔滔黄河水一样,不断地冲击着东周的政治体制,这个身处巨变时代的王朝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接着分解。 二、析王室之衰 [呈现材料] [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周王室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西周时期,周天子拥有绝对权威,居于金字塔顶端,诸侯胆敢不敬,便“六师移之”;然而,春秋时期,周王权威下降,无力控制地方,宗法制度也不再有约束力,甚至还要向诸侯求请丧葬费。 [教师过渡]:周王室在春秋时期无疑地位在下降,那么具体下来,是哪些方面的权利有所下降呢? [学生根据教材P30回答,师生互动归纳] [教师讲解]:分封制的瓦解,周天子无法控制天下土地,实行分封;一些诸侯国对于新夺取的土地也不实行分封,而是由中央派官管理的郡和县,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究其根本原因,是铁制农具和牛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呈现等级宗法制度图] [教师过渡]居于金字塔的周天子政治地位下降,宗法制也受到挑战,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制度出现紊乱,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身份得不到各地诸侯的认同。一场纷争即将爆发。 三、看诸侯之争 1.争霸现状及原因 [合作探究]:观看视频,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生互动]:诸侯争霸的原因:一是王室衰微;二是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三是各诸侯国争夺人口、财产、土地和政治上对别国的支配权。 结合地图,总结齐国成为春秋首霸的原因? [教师讲解]:对于春秋五霸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齐恒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还有一种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半岛,靠海,航运业发达,可以大力发展盐业渔业。齐桓公通过重用管仲等人,发展了齐国经济。政治上,采取尊王攘夷的旗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教师过渡]:在春秋时期,齐国率先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称霸,说明当时的社会上存在着严重的民族矛盾。结合教材P31,春秋时期中国存在哪些民族矛盾? [教师讲解]:周王室衰落之后,中央出现了权力真空。一直觊觎中原王朝权位的南蛮楚人多次北上,同时,在北方,戎狄趁着周朝国力衰弱,时常侵犯。这些称为诸侯“攘夷的主要目标。 [情感升华]:这些人物,这些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小组合作并展示]:启示:只要奋发图强,弱国就有可能打败强国;一个人有理想,又艰苦奋斗,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等。 2.争霸影响 [呈现图片]:春秋初期与后期的诸侯国分布图 [师生互动]:变化:诸侯国数量减少,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呈现材料]: [提出问题]:依据材料概括诸侯争霸带来的影响? [方法点拨]:一分为二看问题,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师生互动]:诸侯争霸的过程,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人民流动性增加。楚人虽然是南蛮,但是已经使用中原王朝的文字,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民族都在吸收对方身上的优点,融合交汇。诸侯争霸推动各国变法图强,促进社会变革;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呈现材料]:
[师生互动]:战争残酷的,无论输赢,都给双方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孟子说“春秋无义战”这是基于当时战斗双方的主观意图提出的论断。我们一方面要看见春秋争霸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要看见战争在实际中所带来的巨大灾难。以史为鉴,愿我们一直生活在和平的时代。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以学带教,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热爱学习的积极性。 重新整合内容,补充材料,增加适当细节,使教学内容更聚焦,主线更突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培养时空观念。突破教学重点,提升史料实证。 培养论从史出的素养,分析归纳的能力,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习惯。 培养读图学史的素养。 齐桓公、越王勾践只是春秋争霸的缩影,“图言并茂”让图片中的人物和事件“活”起来,“小场景”构成 “大篇章”,培养时空观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板书 设计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探春秋之变 1.农业:铁器牛耕的出现并运用 2.手工业:青铜业、冶铁业 3.商业:货币的运用;城市交易市场的设立 二、析王室之衰 1.分封制的瓦解 2.周王室衰落 三、看诸侯之争 1.春秋五霸 2.齐国称霸的原因 3.争霸的影响
习题 演练 见“导学提纲”
教学 反思 春秋时期发生的故事很多,历来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学生在接触本课之前已经学到了不少故事。但是,历史课不仅仅在于讲故事,而是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因此,教学上应该多呈现一些地图和相关的视频。此外,在分析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时期,出具一些考古实物,传递实证意识,了解早期历史研究的方法。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与起源问题,也可借助于争霸战争的影响进行解释。本课与第4课、第5课联系紧密,教学时,要注意课本前后知识的衔接。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要注重对他们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