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凸透镜成像实验题拓展提升(2)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1.小海同学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他们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在凸透镜后方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凸透镜对光线起________作用;
(2)当蜡烛与该凸透镜的距离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________(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得到的像是________(选填 “放大”、“等大”或“缩小”)的;
(3)小海发现一个小飞虫飞落在凸透镜上,此时光屏上的像将________(选填“没有变化”“变得不完整”或“完整但变暗”);
(4)实验中,蜡烛在原来的位置越烧越短,则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________(选填“往下移”、“不变”或“往上移”)。
2.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明通过图甲的实验操作,确定了该凸透镜的焦距。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
(2)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
(3)小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需要将光屏向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为了观察此时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1),看到手指______的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2),看到房屋______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小明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有关。于是,他在如图3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
物体到凸透 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到凸 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 的大小
3.00 光屏上没有像
5.00 光屏上没有像
12.00 60.00 放大
20.00 20.00 等大
25.00 16.67 缩小
30.00 15.00 缩小
(3)小明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4所示。由图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______(选填“大”或“小”);当把物体放到距凸透镜8cm 处时,光屏上______得到一个清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4.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前,小明调节______、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3)保持图中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______(选填“远视镜”或“近视镜”),将光屏远离透镜后,烛焰会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在探究过程中,小明用白纸遮挡住凸透镜的一半,发现在光屏上,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形成烛焰完整的像。
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如图甲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如果保持图甲中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应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4)小明根据实验记录,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和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5)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这时需要___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光屏。
(6)如图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8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_______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像是图丁中的___________(选填“1”“2”“3”或“4”)。
6.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上;
(2)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1.0cm;
(3)实验中蜡烛在原来的位置越烧越短,则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______(填“往下移”“不变”或“往上移”);
(4)在图乙中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5)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下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______)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C.将透镜适当远离蜡烛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
7.如图所示的是星星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果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前后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是因为这时凸透镜成的是______的虚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______就是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2)如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照射凸透镜,将透镜另一侧的光屏移至距透镜10cm处时,此时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亮点;
(3)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如果将蜡烛放在距离透镜13cm的地方,移动光屏应该得到______立(选填“正”或“倒”)、放大的像;如果此时换成焦距为8cm的凸透镜,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这时的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更换凸透镜之前所成的像。
8.如图,小明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将器材安装在光具座上,应使烛焰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__。
(2)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不断改变物距,测出对应的像距,得到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图像,如图甲,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3)如乙图所示,当蜡烛位于图中B处时,移动光屏到______(选填“C”“D”或“E”)点,光屏上才能成清晰的像。
(4)小明同学把蜡烛移动到A处,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利用这个成像原理人们制成了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5)实验中蜡烛因燃烧逐渐变短,其在光屏上的像的位置将______,此时可适当将凸透镜______,仍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均选填“升高”或“降低”)
(6)同组的小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不小心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打碎了,她坚持用余下的半部分继续实验,则光屏上呈现的将是______(选填“不完整”或“完整”)的像。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透镜移至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若蜡烛、光屏和透镜如图乙所示,想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那么需要将光源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除了要将光源移动以外,还需要将光屏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10.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能成在_______;
(2)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 选填“放大”或“缩小” ); 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这个像与刚才相比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像的形状_______(填“变”或“不变”)。
11.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的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
(1)实验时,应先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_________;
(2)当蜡烛和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中所示时,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________(选填“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小组在开始探究中,对器材摆放及调整的操作是:①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保证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②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你对上面的操作改进是______;
(2)将点燃的蜡烛放置于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左侧如图位置,在右侧图示位置的光屏上接收到了清晰的像______(填完整的像的性质),读出刻度尺上的像距是______cm;
(3)如图,蜡烛不动,将凸透镜移至刻度尺上40cm位置处,发现光屏______(选填“向左适当移动后”、“向右适当移动后”或“保持不动”),光屏上将重新接收到清晰的像;
(4)如图,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当给这个“眼睛”戴上一个近视眼镜或老花镜,发现光屏适当向左移动后得到清晰的像,则给“眼睛”佩戴的是______镜。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焦点 会聚 照相机 放大 完整但变暗 往上移
【详解】
(1)[1][2]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在凸透镜后方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这个点叫做焦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3][4]由图可知,物距为
50.0cm-20.0cm=30.0cm
像距
65.0cm-50.0cm=15.0cm
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此时的物距相当于原来的像距,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3)[5]小飞虫落在凸透镜上,会挡住部分光,但其它部位仍能够折射光线而成原来物体清晰的像,由于光线少了一点,稍变暗,仍然能够看到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蜡烛的像,小飞虫落在凸透镜上,在1倍焦距之内,落在凸透镜上的虫子不会成在光屏上。
(4)[6]实验中蜡烛在原来的位置越烧越短,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所以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往上移。
2.缩小 远离 投影仪 远离 取下光屏,透过透镜观察
【详解】
(2)[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f=65.0cm-50.0cm=15.0cm
由图乙可知,此时物距
u=50cm-10cm=40cm>2f
故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2][3]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
50cm-25cm=25cm
2f>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
[4]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延迟会聚,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需要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5]把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
u=50cm-40cm=10cm<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一侧,为了观察此时的成像特点:需要取走光屏,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看烛焰。
3.放大 缩小 小 10 大 不能
【详解】
(1)[1][2]当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时,此时手指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成放大、正立的虚像。若看远处的物体,此时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在逐渐增大,成的像也越小。
(3)[4]如图象
u=v=2f=20cm
所以f=10cm。
[5]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物距减小,像距增大。
[6]当把物体放到距凸透镜8cm处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4.烛焰 放大 近视镜 仍能
【详解】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应该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2]如图所示,此时物距为
u=25.0cm-10.0cm=15.0cm
而凸透镜焦距为10cm,故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所以此时光屏上呈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3)[3]保持图中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光屏远离透镜后,烛焰会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说明像延迟会聚了,即用了光学仪器将光发散了;而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具有发散作用;所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的是近视镜。
(4)[4]用白纸遮挡住凸透镜的一半,只是遮挡了部分折射光线,光屏上仍能形成烛焰完整的像,只是像比遮挡前要暗一些。
5.点燃 投影仪 远视眼镜 10 向上 B 4
【详解】
(1)[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的要求,必须让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使其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只有先将蜡烛点燃,才可以确定烛焰的中心,所以点燃蜡烛应在调整高度之前。
(2)[2]像距大于物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3)[3]把光屏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像向左移动,则需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凸透镜,即远视眼镜,会聚光线。
(4)[4]由图,物距、像距等于20cm时,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所以焦距为10cm。
(5)[5]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应上移光屏。
(6)[6][7]凸透镜焦距为10cm,使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8cm刻度线处,这时的u=8cm,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像与物同侧,则人眼在B处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丁中的4。
6.同一高度 会聚 往上移 放大 投影仪 B
【详解】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在同一高度上。
(2)[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3]在实验中,蜡烛在原来的位置越烧越短,即烛焰下降。根据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可知,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上移。
(4)[4][5]凸透镜的焦距是11.0cm,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 16cm 处,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利用该原理工作的。
(5)[6]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说明此时成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些,可将蜡烛靠近透镜,同时光屏远离透镜。
故选B。
7.放大 放大镜 倒 左 小于
【详解】
(1)[1][2]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当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之内时,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和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3)[3]由(2)可知,将透镜另一侧的光屏移至距透镜10cm处时,此时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亮点,则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蜡烛放置在距离透镜13cm处时,即物距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5]物距不变,换成焦距为8cm的凸透镜后,焦距变小,所成的像变小,像的位置会靠近凸透镜,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8.同一高度 10 E 缩小 照相机 升高 降低 完整
【详解】
(1)[1]为使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应使烛焰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2)[2]由图甲可知,当物距u=20cm时,像距v=20cm,由
u=v=2f=20cm
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
(3)[3]由图乙可知,此时物距f20cm,故移动光屏到E点时,光屏上才能成清晰的像。
(4)[4][5]将蜡烛移动到A处时,此时物距u>2f,故此时所成像应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个成像原理,人们制成了照相机。
(5)[6][7]实验中蜡烛因燃烧逐渐变短,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其在光屏上的像的位置将升高,此时可适当将凸透镜降低,仍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6)[8]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打碎后,剩余的部分仍然对光有偏折作用,故光屏上呈现的仍是一个完整的像。
9.8.0 右 靠近
【详解】
(1)[1]从图甲可以看到,透镜左边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镜移至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所在的位置就是透镜焦点所在的位置,透镜对应的位置是10.0cm,光屏对应的位置是18.0cm,故可知焦距为
f=18.0cm-10.0cm=8.0cm
(2)[2][3]若蜡烛、光屏和透镜如图乙所示,可看到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20.0cm,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是20.0cm,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8.0cm,想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应该等于两倍焦距,即是物距是16.0cm,像距也是等于两倍焦距,像距是16.0cm,从图乙可以看到,这时光源要向右移动,到达34.0cm的位置,这时物距才是16.0cm,除了要将光源移动以外,还需要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到达66.0cm的位置,这时像距才是16.0cm。
10.10.0 光屏的中央 放大 投影仪 靠近 变小 不变
【详解】
(1)[1]由图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
[2]实验时,为使像成于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3][4]因物距为16cm,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5][6]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即增大物距,此时像距减小,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由知,像的放大倍数减小,像将变小。
(3)[7]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形状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像变暗。
11.同一高度 缩小 照相机
【详解】
(1)[1]实验时,应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以让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间。
(2)[2][3]由图示知,物距为30.0cm,大于二倍焦距,烛焰在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
12.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倒立放大实 30.0 保持不动 老花(远视、凸透)
【详解】
(1)[1]应该改正②,改为: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心,便于测出物距和像距。
(2)[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0cm,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右侧图示位置的光屏上接收到了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3]读出刻度尺上的像距是
55.0cm-25.0cm=30.0cm
(3)[4]保持蜡烛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至刻度尺上40cm位置处,根据光路是可逆的,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会变小,光屏保持不动,光屏上将重新接收到清晰的像。
(4)[5]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推迟了光线的会聚,因此光屏必须远离透镜,才能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远视镜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提前了光线的会聚,因此光屏必须靠近透镜,才能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给“眼睛”佩戴的是凸透镜的老花镜。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