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第3课
课程标准:
(1)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
(2)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粗放型
集约型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一.食物生产现代化
(一)背景:
1.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推动
2.科学技术的进步
播种机
联合收获机
1.农业机械化
一.食物生产现代化
(二)表现:
机器人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优良品种育成推广
一.食物生产现代化
(二)表现:
1.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器人是一种机器,是机器人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是一种可由不同程序软件控制,以适应各种作业,能感觉并适应作物种类或环境变化,有检测(如视觉等)和演算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无人自动操作机械。
3.高科技农业突破性进展
2.优良品种育成推广
一.食物生产现代化
(二)表现:
1.农业机械化
4.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农场、养殖场)
3.高科技农业突破性进展
2.优良品种育成推广
一.食物生产现代化
(二)表现:
1.农业机械化
现代化养鸡场
现代化渔场
现代化农业
4.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
3.高科技农业突破性进展
2.优良品种育成推广
一.食物生产现代化
(二)表现:
1.农业机械化
1.工业革命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3.20世纪下半叶,育种、化肥等发展,农作物和禽畜产量大幅增长。
(三)经过:
2.提升了经济效益,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1.提高了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率,为人类消除饥饿做出了贡献;
(四)成就: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原始社会,人们用陶器和地窖储存粮食
2.封建社会,储粮技术逐步改进,出现大型粮仓
含嘉仓: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
(一)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
3.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大大推动粮食储备技术进步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原始社会,人们用陶器和地窖储存粮食
2.封建社会,储粮技术逐步改进,出现大型粮仓
(一)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
(1)50年代,美国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2)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3)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
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
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
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二)食品储备技术的进步
腌制、风干、自然冰
1.古代的保存方法
腌冬菜黄芽菜,淡则味鲜,咸则味恶。然欲久放非盐不可。常腌一大坛三伏时开之,上半截虽臭烂,而下半截香美异常,色白如玉。
——清·袁枚《随园食单》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二)食品储备技术的进步
2.现代冷冻技术的进步
3.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
1.古代的保存方法
P15思考点:
冷链物流对人们生活有哪些影响?
1.能够提供更新鲜、营养的生鲜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
2.可实现农产品跨区域、跨季节销售,丰富人们的食品种类;
3.可减少农产品损失,防止食品变质,保障食品安全;
4.有利于提升生活品质,提高生活水平。
据当前估计,有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占世界总人口8.9%,一年中增加了1000万,五年中增加了近6000万。重度粮食不安全是与饥饿相近的另一项衡量指标,受此影响的人数也同样呈增加趋势。2019年,全世界有近7.5亿人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占世界总人口近十分之一。
——联合国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
三.消除饥饿与食物安全
人口激增
(一) 粮食安全问题
世界人均耕地面积1961年为0.415hm2,到1990年为0.265hm2,再到2015年人均耕地面积降至最低为0.26hm2,1961年—2015年,人均耕地减少了3.35%。世界人均耕地的四面积持续减少的态势与全球人口增长密切相关。……假设按照目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不变,到2050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将降至0.151hm2。
——杨秉珣《世界耕地面积变化态势及驱动因素分析——以21个国家为例》
蝗虫灾害
气候变暖
洪涝旱灾
暴力冲突
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剧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1.造成粮食安全问题的原因
2.应对措施
中国和联合国合作发展农业
1.1945年成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
2. 1996年颁布《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粮食自给的方针;制定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习近平视察水稻长势
粮食需求总量
粮食库存总量
2019年,全国稻谷和小麦产量共计3.4亿吨,按14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天0.67公斤,比当年人均实际食用消费量高出0.12公斤。
粮食库存总量持续高位运行,粮食库存消费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安全警戒线水平,稻谷、小麦均能满足1年以上人民消费需求。
积极应对疫情影响 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求是》2020年第12期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质。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基础, 是稳定时局的利器。
01
粮食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粮食安全有利于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民生。
02
03
粮食是战争的必需品 。粮食安全能够及时供应军队,保障国家安全。
国家稳定
3.粮食安全的意义
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
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每个人要从自身做起,在家吃饭要合理定量,坚持“光盘”;在外吃饭要不讲排场,合理点菜,不贪丰求盛,同时要养成剩菜打包的习惯,不让盛宴变“剩”宴,造成舌尖上的浪费。
“光盘行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带动大家珍惜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得到从中央到民众的支持,成为2013年十大新闻热词、网络热度词汇,最知名公益品牌之一。
(二) 食品安全问题
1.原因:
(1)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
(2)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
(3)食品加工中过度使用添加剂。
2.事例:
2010年地沟油事件
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2006年苏丹红鸭蛋事件
2016年曝光“饿了么“
店面无证经营脏乱差
2013年湖南“镉大米”流入广东
2011年瘦肉精事件
近年来,校园食品安全事件频遭曝光。如学校食堂环境卫生差、学生吃过期发霉食品、配餐企业管理不善等问题。
2019年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分布情况
(1)世界: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
3. 对策
(2)中国:200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①最严谨的标准
②最严格的监管
③最严厉的处罚
④最严肃的问责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近年来,校园食品安全事件频遭曝光。如学校食堂环境卫生差、学生吃过期发霉食品、配餐企业管理不善等问题。
2019年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分布情况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
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
食堂从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工操作前应当洗手消毒,进入工作岗位前穿戴工作衣帽。
中小学、幼儿园食堂不得制售冷荤类食品、生食类食品、裱花蛋糕,不得加工制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品。
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等食品经营场所,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
一.食物生产现代化
(一)背景:
(二)表现:
(三)经过:
(四)成就: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一)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
(二)食品储备技术的进步
三.消除饥饿与食物安全
(一) 粮食安全问题
(二) 食品安全问题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