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四边形
学科 四年级数学
学情 分析 “四边形”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继续认识的几何图形,通过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充分感知四边形,抽象出四边形的特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图和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 重点 认识四边形
教学 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 过程 一、空间点评引入课题 课前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找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分享到自己的个人空间,老师也进入你们的空间看了看。(展示2-3个学生的空间截图)大家来评一评,说一说他们找的对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一种新的四边形。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分享孩子在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可以让老师很好的了解学生对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情况,空间中的分享也然师生和生生之间有了初步的交流,学生也很感兴趣,符合三年级孩子的认识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师: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出来,在小组里说一说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这些四边形,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四边形的特点;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认为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呢 生:四边形都有4条直的边。 生:四边形都有4个角。 师:你能在方格纸上自己画出一个四边形吗 学生尝试画四边形;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画图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2.教学例2。 师:仔细观察下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有什么特点。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发现跟大家说一说吧! 生1: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2: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生3: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 …… 只要学生回答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观察、操作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探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三、练习 1、完成教材第80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80页做一做第2题(注意剪刀的使用)。 3、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 (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 (2)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是长方形。 ( ) (3)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 (4)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 ) 4、检验同学们能否正确辨认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考查知识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力要求: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四、小结 师:你学会了什么 (知道了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板书 设计 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 长方形 有四个直角 对边相等 正方形 有四个直角 四条边都相等
教学 反思 1.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简单平面图形的直接经验。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让学生生活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使学生初步感知概念,使学生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 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后,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先开展自主学习,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这两种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的过程,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汇报时,各学习小组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建构这两种图形的特征做好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