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与凝华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由于凝华造成的是( )
A. 放在厕所里去异味用的芳香球逐渐变小了 B. 冻鱼出冷库后比进冷库前重
C. 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比新的细 D. 碘受热后冒出紫色的蒸气
2.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 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 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 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3.霜是冬季常见的自然现象,下列有关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冬天早晨屋顶看到霜,一定是屋顶的雨水结冰形成的 B. 霜和雪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C. 霜形成时吸热 D. 霜是一种凝华现象
4.冬天,当遭遇低温雨雪天气时,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一些树枝会出现如图所示的“雾凇"。“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 )。
A. 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水燕气凝华形成的 C. 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D. 小冰晶升华形成的
5.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关于以上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 “冰花”变小是由于冰升华
C. “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 “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6.冬天,当气温低于0℃时,即使没有阳光,晾在室外结了冰的湿衣服仍然会干,这是由于在低温下冰( ) 的缘故。
A. 汽化 B. 升华 C. 蒸发 D. 凝华
7.下列叙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春天,雾绕群峰 B. 夏天,雨笼山恋 C. 秋天,霜打枝头 D. 冬天,千里冰封
8.下面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B. 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 早晨有浓雾 D. 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
9.南极气温常低于-20℃,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川也慢慢变少,这是( )
A. 汽化现象 B. 升华现象 C. 蒸发现象 D. 凝华现象
10.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汽化 B. 熔化 C. 升华 D. 蒸发
11.2016年1月21﹣26日受“霸王级”寒潮的影响,杭州出现了极寒天气.23日上午停课在家复习的小周发现窗玻璃上出现了晶莹剔透的冰花,关于冰花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窗内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B. 在窗内侧,由水凝固而成
C. 在窗外侧,由水凝固而成 D. 在窗外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12.冬天,墙角的积雪没有化成水就被风吹没有了,是因为( )
A. 升华现象 B. 凝华现象 C. 熔化现象 D. 汽化现象
二、填空题
13.物质直接从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在做碘升华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微热,这说明升华时会 ________热量;碘蒸气凝华时会________热量。
14.小金为了证明“碘升华”做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甲图为教材中的方法,乙图为水浴加热法)。加热一段时间后,均能观察到紫色的碘蒸气。
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
(1)你认为实验________(填“甲”或“乙”)更能说明碘直接升华,理由是________。
(2)碘升华需要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3)科学来源于生活,请再举一例物质升华的例子________。
三、解答题
15.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
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汽,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四、实验探究题
16.图示是甲同学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水 酒精 煤油 碘 铜 铁 金
熔点(凝固点) 0 - 117 - 30 113.6 1083 1535 1064
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甲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乙同学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向外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放在厕所里去异味用的芳香球逐渐变小了,其实是芳香球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A不合题意;
B.冻鱼出冷库后比进冷库前重,其实是外面的水蒸气在冻鱼表面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了冰,故B符合题意;
C.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比新的细,其实是灯丝受热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C不合题意;
D.碘受热后冒出紫色的蒸气,其实是碘吸热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 B
【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液态发生升华现象,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碘由固态变为碘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碘蒸气遇到较冷的试管内壁会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是凝华现象,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答案】 D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条件下迅速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如果发生在树叶、地面或房顶上,它就是霜;如果发生在空中且落到地面,那么它就是雪,因此二者为同种物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答案】 B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需要放热。
【解答】冬天时,如果气温很低,那么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放热,直接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大量的小冰晶,这些小冰晶落在地面的物体上就是“霜”,凝结在树枝上就是“雾凇”,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5.【答案】 B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化固态叫凝固,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水管喷出来的水在空气中迅速放热,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冰发生凝固现象,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冰花”。“冰花”从空气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升华现象,这就是“冰花”变小的原因。
A.“冰花”是水发生的凝固现象,故A错误;
B.“冰花”变小是由于冰的升华,故B正确;
C.水的凝固点为0℃,因为水凝固时要向空气中放热,所以“冰花”形成时的气温应该低于0℃,故C错误;
D.“冰花”变小的过程要吸热,故D错误。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答案】 B
【解析】【分析】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解答】冰冻的衣服从空气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从而发生升华现象,因此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7.【答案】 C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向外放热,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液化现象,故A不合题意;
B.雨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液化现象,故B不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的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冰是水由液体变成固态发生的凝固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 B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水由液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故A错误;
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故B正确;
C.早晨有浓雾,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C错误;
D.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 B
【解析】【分析】物态变化: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解答】解:南极的冰川在温度低于0℃的情况下逐渐减少,是冰直接由固态转化为气态,是升华现象,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 C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明确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解答】“固体清新剂”使用时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
故答案为:C。
11.【答案】 A
【解析】【分析】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冰花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
【解答】解:“冰花”出现在冬天的早晨,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在窗玻璃内侧凝华成的小冰晶.
故选A.
12.【答案】 A
【解析】【解答】冬天,墙角的积雪没有化成水就被风吹没有了,是由于温度低(0℃以下),积雪不会熔化,而直接升华为水蒸气;选项B、C、D错误,选项A正确;故选A。
【分析】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二、填空题
13.【答案】 固;气;气;固;吸收;放出
【解析】【分析】根据升华、凝华的定义分析解答。
【解答】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在做碘升华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微热,这说明升华时会吸收热量;碘蒸气凝华时会放出热量。
14.【答案】 (1)乙;乙实验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未到达碘的熔点,说明碘没有熔化直接升华了
(2)吸热
(3)北方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樟脑丸变小、干冰制雨等
【解析】【分析】(1)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达几百度,远远高于碘的熔点,因此酒精灯加热的碘可能发生熔化现象,然后再发生汽化现象。而沸水的温度则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2)如果需要加热,那么物态变化肯定需要吸热;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据此举例即可。
【解答】(1)我认为实验乙更能说明碘直接升华,理由是:乙实验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未到达碘的熔点,说明碘没有熔化直接升华了。
(2) 碘升华需要吸热;
(3)升华的例子有: 北方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樟脑丸变小、干冰制雨等 。
三、解答题
15.【答案】 小林的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沸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汽,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因此采用如图实验装置。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汽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解析】【分析】(1)当晶体的温度在熔点以下时,它肯定是固体;
(2)将热源的温度降低到碘的熔点以下,观察碘是否会升华;如果有碘蒸汽出现,则说明碘蒸汽是由固态直接变成;如果没有碘蒸汽出现,则说明碘蒸汽不是由固态直接变成的。
【解答】小林的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沸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汽,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因此采用如图实验装置。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汽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烧瓶底部有紫红色的固体碘,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的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水浴加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水的温度最高为100℃ ,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解析】【分析】(1)紫红色的固态碘逐渐消失,而烧杯内出现紫红色的碘蒸气,据此分析解答;
(2)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此时碘蒸气可能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形成的,也可能是碘先熔化,再汽化形成的。如果能够将加热温度低于碘的熔点,那么碘肯定不会熔化,如果此时仍然能够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就能证明碘发生了升华现象,而不是熔化现象。
【解答】(1)甲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烧瓶底部有紫红色的固体碘,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的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实验方案为: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水浴加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水的温度最高为100℃ ,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