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第9课 黄山奇石
内容分析
《黄山奇石》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具体形象的介绍了一处奇石的景点,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他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闻、名”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会写“南、部”等10个字,会写“黄山、南部”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3.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过程与方法
运用想象画面等形式朗读课文,体会“仙桃石”的“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图片、视频
教学活动
小组讨论、游戏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闻、名”等9个生字,正确书写“南、部、些”3个生字。通过联系生活经验、看课文插图等方法,理解并积累“秀丽神奇、中外闻名”等词语。
2.运用想象画面等形式朗读课文,体会“仙桃石”的“奇”。
3.借助关键词,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赏图导入,激趣质疑。
1.导入:你们知道黄山四绝吗?(课件出示“黄山四绝”中有代表性的图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今天,我们就来一睹黄山奇石的风姿。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
预设1:黄山奇石是什么样的呢?
预设2:黄山奇石“奇”在哪里呢?
预设3:“黄山四绝”有“怪石”,课题为什么不叫“黄山怪石”呢?
3.聚焦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奇”是“奇特、神奇、奇怪、奇妙”的意思。(指名说,带着理解再读课题)
4.教师引导:黄山奇石“奇”在何处?带着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教师用美丽、奇特的黄山奇石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的黄山奇石图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贵有疑”,读题之后引发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的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初读感知,认识奇石。
1.范读课文:请听老师读课文,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课文中提到了哪几种奇石?
2.出示自读提示: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用横线画出奇石的名字,在重点描写的奇石旁边画上五角星。
3.学生自由读书,做好圈画:指名汇报,梳理归纳。
(课文围绕黄山的奇石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4.你们觉得这些石头的名字取得怎么样?(指名说)
预设1:这些石头的名字很有趣。
预设2:许多名字跟动物有关。
预设3:很多名字都有“仙”字。
5.黄山奇石的名字十分有趣,真有意思。我们一起把这些有趣的石头名字读一读吧!
6.从同学们的声音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这些石头的喜爱之情。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地观赏吧!
设计意图:初读重在整体感知,通过“课文中提到了哪几种奇石?”这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内容,了解黄山奇石。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后,借助“画出奇石的名字,在重点描写的奇石旁边画上五角星”这样的方法,既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脉,又促进学生语言的有序表达。
三、学习第1自然段,认读词语。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2.读完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第1自然段介绍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景色秀丽神奇的特点,用“尤其”一词引出本课主题——黄山奇石。)
3.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词语认读会认字)
中外闻名 风景区 安徽省 南部 秀丽神奇 景色 尤其
(1)认读,正音。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名、景、省”都是后鼻音;“南”的声母是鼻音。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认词游戏:课件闪现词语,学生抢答。放入句子中再读词语。
4.指导书写“南、部、些”三个生字。(课件出示书写指导)
(1)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左右结构的字“部”,左宽右窄。“南、些”都是上下结构,“南”字上小下大,“些”字上宽下窄。注意“此”左部的笔顺是竖、横、竖、提,右边“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2)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小组合作交流识字的方法,并全班汇报。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同桌互评、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只有把生字词掌握住,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这一环节中,教师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通过“随文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各个环节,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生字词,落实识字教学。随文指导“南、部、些”的书写,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南、些”这两个上下结构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归类进行书写指导,突破书写难点,通过描红、临写生字,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指导读好第1自然段。
(1)学生反复练读。
(2)回忆刚刚欣赏的“黄山四绝”图片,说一说“秀丽神奇”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或下文说说“中外闻名”的意思。
(3)学生自由表达。
(4)教师小结:“秀丽神奇”是秀美、奇特;“中外闻名”是全世界都知道它的名字。这两个词语告诉我们黄山奇石多么令人赞叹!多么令人神往!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一读第1自然段吧。
四、学第2自然段,感受石“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2.指名读,正音。
3.“仙桃石”奇在哪里呢?(课件出示仙桃石图片)
请同学们边看图边读课文,圈出重点词并体会。(飞、落)
小组讨论:“仙桃石”奇在哪儿?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
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这就更神奇了。
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石头写活了,那么大的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
(2)文中哪两个词把“仙桃石”写活了?(“飞、落”)
(3)用动作演示“飞、落”,体会其神奇。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新奇、有趣”。
(4)梳理句序:这段话先介绍奇石的名字,再说它的形状,十分有条理。教师指着板书梳理,师生合作读。
(5)我是小导游:请给第一次来到黄山的游客们介绍介绍“仙桃石”吧。学生介绍并评价。
4.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评价读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正确、流利。
(2)指出读的不足之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紧扣关键词“飞、落”,引领学生读中想象,读中品味,体会“仙桃石”之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感受到了“仙桃石”的奇特之处,课文中另外的几块奇石又“奇”在何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著、形、状”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巨、位、向”等7个字。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适度回顾,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特别是奇特的“仙桃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山奇石还有哪些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欣赏吧!
2.复习词语:这些奇石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词语宝宝,我们先一起来复习这些词语吧。(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二、品读课文3~5自然段,感受奇石之“奇”。
1.自由地朗读第3~5自然段。想一想:你最喜欢哪块奇石?学生自由交流,相机出示描写奇石的句子。
2.学习第3自然段“猴子观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件出示课文相关句子)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1)引导读准短语的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生活猜一猜:“陡峭”是什么意思?可以看课文插图,也可以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陡峭:指山势高而陡。)
(3)图文对照,理解短语。(课件出示猴子观海图片)
(课文中插图是“猴子观海”的照片,形象地诠释了“陡峭的山峰”“翻滚的云海”等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陡峭”的意思,借助课文插图“图文对照”来理解短语“陡峭的山峰”“翻滚的云海”,教给学生理解词语和短语的方法,既让学生“得法”,又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4)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预设1:我仿佛看到猴子好奇地望着海。(指导学生读出猴子的“好奇”。)
预设2:只有一只猴子,猴子很孤单。(指导读出猴子的“孤单”。)
预设3:我仿佛看到猴子两只胳膊抱着腿,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呢!(指导读出猴子的“专注”)
(5)圈画动词“抱”“蹲”“望”,做动作读一读“猴子观海”。
(6)教师小结:这一段先介绍奇石的位置,再介绍奇石的样子,最后介绍奇石的名称。这样写很有条理!
设计意图:通过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朗读,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想象画面,感受“猴子观海”这块奇石的生动有趣。在指导朗读时,关注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教师小结梳理作者的行文方法,为学生的背诵打下基础。
3.学习第4自然段“仙人指路”。“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课件出示仙人指路相关图文)
(1)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仙人指路”的“奇”。
(2)学生交流,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更”“有趣”“真像”和感叹号来读出“仙人指路”的奇特和有趣。
(3)读文看图,注意动词“站、指”。全班同学演一演,做动作,体会句子的生动形象。
(4)教师小结:这一段先介绍奇石的名字,再介绍奇石的样子,这样写,让文章有了变化。
4.学习第5自然段“金鸡叫天都”。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课件出示金鸡叫天都相关图文)
(1)引导学生看图描述。
(2)指导朗读:注意动词“伸、啼叫”。
(3)理解词语:“天都”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是“金鸡”呢?
(4)小组讨论,读读第5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自由表达。
(5)教师小结:因为有了阳光的照射,所以说这块奇石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所以称为“金鸡”。石头变成“雄鸡”,这就是“想象”的作用。有了丰富的想象,黄山的奇石才这样奇特,这样有趣!一起读读这一段。
5.指导朗读和背诵:读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块奇石,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选择自己喜欢的奇石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梳理句序,为学生的背诵积累搭建支架,为后面的想象写话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学有所获,更能感受到“黄山奇石”之“奇”。
三、学习用“像”写句子,想象写话。
1.作者把黄山奇石写得这样神奇,这样有趣,奥秘就是发挥想象。你看,抓住石头的样子想象它的动作、甚至是它说的话,静止的石头就被写活了、写具体了。
2.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和课后习题第二题中,还有许多奇石没有具体地描写出来。
3.下面我们也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仿照这样的句式说一说:(课件出示课后习题二)
◇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1)学生自由读读,注意“好像”“真像”这两个词语。
(2)发挥想象:用上“像”说一说,其他的奇石像什么?
(3)小组交流,派代表全班汇报。
(4)指导写话:可以用上本课学习的词语,如“陡峭——那巨石真像一位背着背篓在陡峭山峰上采药的老人。”还可以在课前收集的“黄山奇石”的图片旁边,用“像”写一句话,向同学介绍你喜欢的奇石。
4.指导学生练说: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你见过的景物。(课件出示课后习题三)
(1)课件出示著名的风景胜地的图片,供学生挑选练说。也可以说说身边的果园、田野、学校、街市等。
(2)学生练说:同桌之间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再互相点评。学生充分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教学中挖掘课文中语言训练点,围绕关键语句“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仿写比喻句,将阅读和表达结合起来,构建说话和交际的平台。接着,用上课后的词语说说某处景物,读写训练难度逐渐加大,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引导他们选择著名的风景名胜或者身边看到的景物来写,鼓励他们联系生活经验来表达,落实课文中的语言训练。
四、指导书写,迁移训练。
1.学习“巨、位、向”等7个字,观察生字的特点和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课
件出示会写字)
2.教师范写,强调“半包围结构的字——闪”的书写规律。
3.重点指导“巨、每、闪、狗”这几个字。(课件出示书写指导)
“巨”:笔顺很容易出错,第二笔是横折,第四笔是竖折;“每”的笔顺也是
难点,第三笔是竖折,第五笔是点。
“每”:上短下长,首笔撇从竖中线左侧起笔,“母”的竖折和横折钩相接左
上格,相交于右下格,中间长横从横中线下侧起笔,两个点都在竖中线上。
“闪”:从左、上、右三面包围“人”,“门”的点笔在左上格上方,横折钩
的钩底低于左竖底部,“人”居中,撇和点相接于田字格中心。
“狗”:左窄右宽,“犭”的第二、三笔相接于横中线上侧,“句”第一笔撇
的撇尖过竖中线,“口”的左竖在竖中线上,横折的横段在横中线上。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迁移训练:你喜欢哪块奇石呢?给喜欢的奇石制作“名片”,当小导游介绍介
绍吧。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学中我给学生欣赏图片“黄山四绝”,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黄山之美”“奇石之奇”后,相机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随文识记这些生字,先在文中圈出这些生字,再出示词语如“闻名中外、风景区”等,把字放在词中诵读,最后回归句子中再读生字,充分体现了“随文识字”“集中认读”“词不离句、句不离词”的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学习字词、梳理课文脉络的同时,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教学重点,在《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中要求理解“陡峭”这个词语,教学中我采用了“借助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意思”,还运用了“看课文插图猜猜词语的意思”的方法理解“陡峭”的意思,最后再查字典验证猜想的词义是否正确。让学生习得理解词语的方法。在导入环节,我以欣赏视频图片“黄山奇石”切入,在孩子们还未触碰文字之前,先带入情感,引起学生对黄山奇石的好奇,读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接着整体感知课文,抓住课文中“奇石”名称,探究“奇石”名字之“奇”。通过对比阅读,梳理作者描写每块奇石的行文方式:“猴子观海”先介绍奇石的位置,再介绍奇石的样子,最后介绍奇石的名称。这样写很有条理!“仙人指路”先介绍奇石的名字,再介绍奇石的样子,这样写,让文章有了变化。为后面的“我是小导游”和积累背诵环节搭好支架。
3.“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的另一个语文要素。教学中我结合课后第二题设计读写结合:用“像”写一句话,向同学介绍你喜欢的奇石。引导学生想象,进而在语句表达中,能准确地使用“像”说比喻句;接着,结合课后第三题,选几个词语说某处景物;最后给喜欢的奇石制作“名片”,当小导游介绍。这样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地读写训练,凸显出语文这一学科的工具性,真正地实现学语文、用语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3张PPT)
语文
部编版 二年级上
课文3 9.黄山奇石
语文要素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
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学习目标
认识“闻、名”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会写“南、部”等10个字,会写“黄山、南部”等11个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5自然段。(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难点)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山“四绝”吗?
奇石
怪松
云海
温泉
质疑课题
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奇特、神奇、奇怪、奇妙
看到课题你会有哪些问题?
黄山奇石是什么样的?
黄山奇石“奇”在哪里呢?
为什么不叫“黄山怪石”呢?
质疑课题
初读课文
思考:课文中提到了哪几种奇石?
(点击图片播放课文朗读)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用横线画出奇石的名字,在重点描写奇石的旁边画上五角星。
初读课文
课文围绕黄山的奇石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初读课文
你们觉得这些石头的名字取得怎么样?
这些石头的名字很有趣。
许多名字跟动物有关。
很多名字都有“仙”字。
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品读课文
第1自然段介绍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景色秀丽神奇的特点,用“尤其”一词引出本课主题——黄山奇石。
我会读
黄山 南部 那些 山顶
一动不动 云海 巨石 前方
每当 金光闪闪 它们
会写字
nán bù xiē
南
部
些
南
nán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十
组词:南方 南瓜
书写指导:上小下大,下部框内短竖在竖中线上,上端不出头。
书写指导
部
bù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阝
组词:部门 部分
书写指导:左宽右窄,“立”的下横从横中线起笔,“阝”两笔写成。
书写指导
些
xiē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止
组词:一些 这些
书写指导:左部的笔顺是竖、横、竖、提,右边“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书写指导
回忆刚刚欣赏的“黄山四绝”图片,说一说“秀丽神奇”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或下文说说“中外闻名”的意思。
品读课文
“秀丽神奇”是秀美、奇特;
“中外闻名”是全世界都知道它的名字。
黄山奇石多么令人赞叹!多么令人神往!
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讨论:“仙桃石”奇在哪儿?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品读课文
“仙桃石”奇在哪儿?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
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这就更神奇了。
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石头写活了,那么大的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
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
品读课文
文中哪两个词把“仙桃石”写活了?
就说“仙桃石”吧, 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品读课文
随堂练习
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打“ ”。
√
√
√
√
√
√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感受到了“仙桃石”的奇特之处,课文中另外的几块奇石又“奇”在何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2课时
词语听写
黄山 南部 那些 山顶
一动不动 云海 巨石 前方
每当 金光闪闪 它们
自由朗读第3~5自然段。想一想:你最喜欢哪块奇石?
品读课文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猴子”是什么样的?
品读课文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我理解
我理解
“陡峭”是什么意思?
陡峭:指山势高而陡。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这一段先介绍
奇石的位置,再介绍奇石的样子,最后介绍奇石的名称。这样写
很有条理!
品读课文
“仙人指路” 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仙人指路”的奇”
品读课文
“仙人指路” 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这一段先介绍奇
石的名字,再介绍奇石的样子,这样写,让文章有了变化。
品读课文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品读课文
说说为什么是“金鸡”呢?
因为有了阳光的照射,所以说这块奇石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所以称为“金鸡”。石头变成“雄鸡”,这就是“想象”的作用。有了丰富的想象,黄山的奇石才这样奇特,这样有趣!
品读课文
读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块奇石,互相交流。
交流互动
交流互动
写话练习
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学习用“像”写句子,想象写话。
我会说
我会说
用“像”写一句话,向同学介绍你喜欢的奇石。
我会说
我会说
说说身边的果园、田野、学校、街市等,用上“像”来说。
会写字
jù wèi xiàng měi shēng shǎn gǒu
巨
位
向
每
升
闪
狗
会写字
结构:独体结构
部首:匚
组词:巨大 巨人
书写指导:第二笔是横折,第四笔是竖折。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亻
组词:座位 地位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立”的上横短,下横长。
会写字
结构:半包围结构
部首:口
组词:向上 方向
书写指导: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先外后内。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母
组词:每天 每人
书写指导:上短下长,“母”中间长横从横中线下侧
起笔,两个点都在竖中线上。
会写字
结构:半包围结构
部首:门
组词:闪电 闪光
书写指导:先外后内,“门”的点笔在左上格上方,
“人”居中,撇和点相接于田字格中心。
结构:独体结构
部首:丿
组词:升起 上升
书写指导:第一笔位短撇,第二笔长横居中,第三笔
长撇起笔与第一笔短撇中间。
会写字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犭
组词:小狗 狼狗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犭”的第二、三笔相接于横
中线上侧,“句”第一笔撇的撇尖过竖中线。
迁移训练
你喜欢哪块奇石呢?给喜欢的奇石制作“名片”,当小导游介绍介绍吧。
结构梳理
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
略写
详写
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黄山奇石
闻名中外
秀丽神奇
课文主旨
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讲的是在闻名中外的黄山景区,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景色神奇,十分有趣,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大,表达了作者对黄山及祖国山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随堂练习
( )的云海 ( )的山峰 ( )的雄鸡
用适当的词语填空。
一望无际
陡峭
金光闪闪
课后作业
完成本节课习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