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地球的公转
学习目标
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解释昼产生的季节变化和热量差异等自然现象。
2、结合具体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特征。
3、认识真实的地球运动,形成正确的地球观。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项目 自转 公转
绕转中心
周 期
方 向
地轴
一天(约24小时)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太阳
一年(365天)
自西向东
01
公转的特点
公转的特点
观看动画,
仔细观察地球公转有哪些特点?
画一画:用箭头分别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公转的特点
①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②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的夹角约为23.5°。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
23.5°
66.5°
02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思维体操
如果地球是直立的,也就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夹角是90°,那太阳直射点在哪里?是否会发生变化?
01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观看动画,
太阳直射位置有何变化?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节气 日期 直射纬线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任务:阅读教材P13,图1.18
合作学习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3月21日前后
3月21日前后
赤道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9月23日前后
赤道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任务:读下图,结合图1.18,思考
合作学习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赤道
A
B
C
D
A’
图中,点A、B、C、D对应的节气分别是什么?
春分日,太阳直射 ;春分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 方移动;到夏至日,太阳直射 ;夏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 方移动;到秋分日,太阳直射 ;秋分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
方移动;到冬至日,太阳直射 ;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 方移动,到次年春分回到赤道。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次年春分
赤道
北
北回归线
南
南回归线
北
赤道
南
02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弧和夜弧
昼弧
夜弧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夜等长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00
阳
光
夜半球
昼半球
二分日:春分日(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
昼夜平分
问题:二分日全球昼夜状况如何?
(2)昼夜长短状况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00
阳
光
夜半球
昼半球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及以北是极昼;
赤道上昼夜等长;
南半球反之。
问题:北半球夏至日全球昼夜状况如何?
夏至日(6月22日)—北半球
(2)昼夜长短状况
极昼: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 极夜:一天24小时都是黑夜。
南、北纬66.5°是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
极昼和极夜是南北极圈及其以南(北)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
极夜
极昼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00
阳
光
夜半球
昼半球
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是极夜;
赤道上昼夜等长;
南半球反之。
问题:北半球冬至日全球昼夜状况如何?
冬至日(12月22日)—北半球
(2)昼夜长短状况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观察:昼长时间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2)昼夜长短状况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2)昼夜长短状况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夏半年
冬半年
春分(3.21前后)
秋分(9.23前后)
冬至(12.22前后)
次年春分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夏至(6.22前后)
(以北半球为例)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长夜短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短夜长
以北半球为例
昼最长
夜最短
昼最短
夜最长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夏半年
冬半年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往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
观察: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3)昼夜变化状况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3)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春分(3.21前后)
秋分(9.23前后)
冬至(12.22前后)
昼渐短,夜渐长
昼渐长,夜渐短
夏至(6.22前后)
(以北半球为例)
夏至(6.22前后)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渐长夜渐短
昼渐短夜渐长
昼渐短夜渐长
昼渐长夜渐短
以北半球为例
冬至日后,夏至日前
夏至日后,冬至日前
0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一天中,日出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时达最大值。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其中正午的太阳角度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太阳光与第面的夹角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思考:两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怎样的?
太阳直射赤道;
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两分日太阳光照图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思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怎样的?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光照图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思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怎样的?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太阳光照图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直射某纬度,离该纬线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简记为“近大远小”)。
规律总结1:纬度变化规律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规律总结2:季节变化规律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春分(3.21前后)
秋分(9.23前后)
冬至(12.22前后)
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夏至(6.22前后)
(以北半球为例)
夏至(6.22前后)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以北半球为例
冬至日后,夏至日前
夏至日后,冬至日前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影子游戏
一天内,什么时候影子最短?什么时候最长?为什么?
一年中,什么季节中午影子长一些?什么季节中午影子短一些?
04
四季与五带划分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不同太阳高度获得的太阳光热状况
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获得的热量越 。
多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以北半球为例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适中
正午太阳高度适中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1)四季更替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3、4、5
6、7、8
9、10、11
12、1、2
北半球
请说出南半球的四季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2)五带划分
划分依据:
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说出图中字母和数字所在位置的五带名称
巩固练习
1.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
A. 不存在 B. 秋分日 C. 冬至日 D. 夏至日
2. 在下列各纬度中,一年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67°N B. 21°S C. 50°N D. 89°S
3. 北温带许多国家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相结合,一般将夏季定为( )
A. 4、5、6三个月 B. 5、6、7三个月
C. 6、7、8三个月 D. 7、8、9三个月
4. 下列日期中,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 )
A. 国际劳动节 B. 国际儿童节
C. 我国国庆节 D. 我国教师节
巩固练习
(1)写出节气名称:
甲______ 乙_______ 丙_______ 丁_______
(2)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太阳直射 (纬线);当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太阳直射 (纬线),此时的日期是
,这一天的节气是 。
二、读图填空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北回归线
赤道
9月23日前后
秋分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EF线为 (“晨”“昏”)线。
(2)该日C点的昼长为 小时。
(3) 图中出现极昼的范围是
。
当堂巩固
冬至
晨
8
南极圈及其以南
课堂总结
地球的公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