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灭火的方法错误的是
A.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扑盖
B.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褥——用水灭火
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一—用水扑灭
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2.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风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
B.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和氢气
C.化学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对能源要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3.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之一。下列关于氢气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电解水制取氢气,方便快捷、成本较低
B.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可以循环使用
C.实验室可用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可以用来填充气球
4.以下燃料燃烧,排放的物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A.天然气 B.氢气 C.石蜡 D.煤
5.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汽油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6.下列措施与理由之间的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A.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止自燃 B.设置森林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加油站严禁烟火--防止爆炸 D.用扇子扇煤炉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7.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B.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前者单位体积里氧分子的数目多,微粒接触几率大
C.氧气加压降温变为液态氧——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D.不纯氢气点燃发生爆炸——大量的氢分子与氧分子同时接触,瞬间释放大量的热
8.下列实验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CO的可燃性 B.探究MnO2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净化水,并降低水的硬度
A.A B.B C.C D.D
9.有关碳单质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属于碳的单质
B.碳具有可燃性,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点燃
C.空气中混有一氧化碳气体,遇明火可能会爆炸
D.用碳素墨水绘制的古代墨画能流传至今不褪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防毒面具滤毒罐里装有活性炭
B.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实验室用锌跟浓盐酸反应制H2
D.O2可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11.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同种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编号 药品
Ⅰ 块状大理石、10% H2SO4溶液
Ⅱ 块状大理石、7% HCl溶液
Ⅲ 大理石粉末、7% HCl溶液
A.实验Ⅲ对应的如图变化曲线为甲
B.实验Ⅰ和Ⅱ对比,可说明酸的种类会影响反应的速率
C.实验Ⅱ和Ⅲ对比,可说明参加反应的固体的颗粒大小会影响反应的速率
D.实验Ⅱ和Ⅲ完全反应后,最终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相等的
12.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石油分馏 C.火药爆炸 D.煤的干馏
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检查气密性
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称量固体质量
14.下列实验方案,实验设计达不到实验目的的是
方案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的 CO2 含量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
B 鉴别 CO 和 H2 点燃后,检验燃烧产物
C 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
D 除去 CaCl2 溶液中少量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待没有气泡产生后,过滤
A.A B.B C.C D.D
15.某研究小组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验证实验。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白磷,按图1装置连接好。数据采集开始后,将试管放入热水中恒温加热,引燃白磷;待火星熄灭后,从热水中取出试管,再放入冷水中冷却至室温。压强传感器测定的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通过初始压强(P1)与反应结束后的压强(P2),可以计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O2%=(P1-P2)/P1×1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说明试管放入热水中,空气受热,压强变大
B.c点时,压强最大,白磷停止燃烧,已消耗全部的氧气
C.d~e段,说明的是试管从热水中取出后,放入冷水中冷却的过程
D.P1和P2的压强分别为a和e所对应的压强
二、填空题
16.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______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很多天然矿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锰(MnCO3),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3)在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炭雕是活性炭成型技术与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因为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___________能力,所以,炭雕即可以净化室内空气,又可以美化居住环境。
(5)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7.2021年4月29日,搭载着中国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并稳稳入轨。紧接着,将用长征七号遥三、长征二号F遥12运载火箭发射“天舟”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会进入空间站执行建造和科研任务。
(1)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中含有液氢的燃烧剂箱和液氧的氧化剂箱。氢气是公认最清洁燃料,理由是___________,氢氧发动机具有二次启动能力,液氧与液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长征五号的遥测系统能够实现远距离测量,硅材料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工业生产中制备高纯硅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3)长征二号F遥12运载火箭助推器以偏二甲肼(C2H8N2)和氧化剂四氧化二氮为燃料。四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偏二甲肼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18.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能源,但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如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会形成酸雨;
(2)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此次卫星发射用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其反应产物无污染。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______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4)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禁止烟火,防止发生______;
(5)硝酸工厂排放的尾气中含有NO、NO2等有害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 NO+NO2+2NaOH=2X+H2O,则工业用盐X的化学式为______。
19.牛眠山上,三角梅向阳绽放,匝道间的山头满眼绿意;闽江上,连绵桥跨穿越,湿地如翡翠般点缀……这是行驶在北园互通立交和三江口大桥上看到的寻常景色。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福州市全力推动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依托国内首部专门针对建设开发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技术导则《福州市城乡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技术导则(试行)》,去年至今,全市173个竣工项目已完成山体植被修复面积2191241.85平方米,实现“一个项目一片景”。
(1)梅花向阳绽放,并能闻到梅花的香味,从微观角度,能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
(2)林业发展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_______的含量,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少_______(填“白色污染”或“温室效应”)。
(3)酸雨也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酸雨的pH_______5.6(填“>”“<”或“=”),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含硫煤燃烧所产生的_______气体(填化学式)。
(4)催化还原法是消除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新工艺,主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
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参加反应的甲烷、二氧化氮的微粒个数比为:_______。
③参加反应的甲烷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_______。
三、推断题
20.图中A~E是操作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和E都可以作燃料,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请分析回答: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反应②中的产物B通常用________检验;
(3)E物质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答一条即可)。
21.A、B、C、D为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之间会发生如下反应: ,已知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密度最小的气体,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由两种元素组成,C可用于灭火,且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1:9,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2.我国古代纺织业常将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和生石灰在水中混合,用上层清液漂白织物。Ca(OH)2、K2CO3和KOH的部分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50
溶解度/g Ca(OH)2 0.18 0.17 0.16 0.15 0.14
K2CO3 107 109 110 114 121
KOH 97 103 112 126 140
(1)50℃时,55%的KOH溶液属于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极少量生石灰,恢复到原温度,某些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纵坐标可能表示的是_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b.溶质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剂的质量 e.溶液的质量
(3)20℃时,将1.38 gK2CO3固体放入100g水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钙固体,搅拌充分反应,恢复到原温度,过滤,得到1.5g的固体。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23.下列装置常用于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片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
(2)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通过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_;可以通过选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理由是______;收集满时可看到______现象。
(3)若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并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写字母);若用D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端进入(填“①”或“②”)。通常用______来检验二氧化碳,其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为探究影响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进行以下三组实验。室温下,取颗粒大小相同的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测量产生10mLH2(通常情况)所需的时间,下表为实验数据:
实验编号 硫酸的质量分数/% 硫酸的体积/mL 锌粒的质量/g 时间/s
1 10 10 1 78
2 10 10 2 57
3 40 10 1 9
①比较实验1、2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②由实验数据可知,该实验中对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快慢影响较大的因素是______。
③比较不同条件下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由不同的方法,除测量产生相同体积的H2所需的时间,还可采用的测量方法是______(写出一种)。
五、计算题
24.某市冬天取暖主要以煤为燃料。已知原煤中含硫1%,若燃烧1000 t这样的原煤可以产生二氧化硫________t,这些原煤中的硫元素全部转化成硫酸( S→H2SO4),可生产0.05%的硫酸溶液_________t,通过以上信息你得到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________
25.某工业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每生成1t 产品,需要通入含有0.2%(体积分数,下同)的惰性杂质CH4的新鲜原料气2800m3。
经分离器分离产品后,剩余气体中含有大量未充分反应的原料与 3%的CH4。在连续生产的条件下,可对剩余气体采用部分循环、部分移走的操作,一方面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节省成本,另一方面也避免装置中CH4越来越多而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已知在此生产条件下,CH4在每吨产品中的溶解量为2.3m3,。计算每生产 1t 产品需要移走气体的体积。
参考答案
1.C 2.B 3.A 4.B 5.D 6.D 7.C 8.C 9.B 10.C 11.B 12.B 13.C 14.A 15.B
16.(1) 石油 CH4 + 2O2CO2 + 2H2O
(2)+2
(3)4Na + 3CO2 C +2Na2CO3
(4)吸附
(5)Zn +H2SO4 =ZnSO4 + H2↑
17.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置换反应 +4 46.7%
18.SO2(或NO2)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爆炸 NaNO2
19.
(1)分子在不停运动
(2) 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
(3) < SO2
(4) 1:2 4:11
20.CH4+2O2CO2+2H2O 带火星的木条 产物无污染、热值大
21.CuO CuO;CuO+H2Cu+H2O; O2
22.
(1)不饱和
(2)be
(3)碳酸钙和氢氧化钙
23.锥形瓶 2KMnO4K2MnO4+MnO2+O2↑ 未在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有大量气泡外溢 C ① 澄清石灰水 Ca(OH)2+CO2=CaCO3↓+H2O Zn+H2SO4=ZnSO4+H2↑ 其他条件相同时锌粒的质量越大氢气产生的越快 硫酸的质量分数 测量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
24.(1)20 (2)6.125×105(3)酸雨会给人类生活和生态带来严重危窖(如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金属建筑物、破坏森林、酸化土壤等);使用脱硫煤;开发新能源代替现有的化石燃料等。
25.110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