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课件(共19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课件(共19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27 08:56:33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我,晶莹剔透,硬度大无人能比,是切割和钻探的高手。
2.我,虽然黑不溜秋,但吸附能力一流,防毒面具少不了我。
活性炭
金刚石
3.我,很软很滑,还能导电,是你从小的好朋友。
4.我,外形长的似足球,超导方面是能手。
5.我,黑色粉末很一般,油墨、颜料全靠我。
石墨
C60
炭黑
王羲之的《兰亭序》
纸都黄了,字画却不褪色
《清明上河图》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较稳定、不活泼。
1.一些名画、书法是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它们能保存这么长时间的原因是什么
3.对于一些重要的文件档案,你一般认为用哪种笔墨书写比较好?( )
A.铅笔 B.碳素墨水 C.圆珠笔 D.红墨水
B
2.木头电线杆或木桩在埋入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木头表面烤焦.这是为什么?
从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来分析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
4
为什么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2
+6
4
得失电子均不容易,所以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O2不充足)
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毕竟不是稳定结构,升高温度时,单质碳的化学活动性增强,可与许多物质反应。
请同学们回答:
1.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什么?
2.为什么上述视频中的人们会中毒?
2C + O2 2CO
点燃
讨论:在家使用木炭或煤作燃料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通风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2. 碳有可燃性 。
2C + O2 2CO
点燃
C + O2 CO2
点燃
(O2充足)
(O2不充足)
碳能否与其他的物质发生反应呢?
可用作燃料
实验装置:
可能的生成物及检验方法:
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
固体
加热
Cu:看颜色(红色固体);
CO2:澄清的石灰水;
CO:用酒精灯点燃;
高温
请同学们观察演示实验P110-111
观察实验现象:
黑色粉末颜色变化情况?石灰水变化情况?
思考问题:
1.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2.实验结束后,先移开酒精灯还是先撤导管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uO +C 2Cu + CO2↑
高温
2Fe2O3 +3C 4Fe + 3CO2↑
高温
高温
Fe3O4 + 2C 3Fe + 2CO2↑
2CuO + C 2Cu + CO2↑
高温
3. 碳有还原性
Fe2O3 + C
Fe3O4 + C
高温
高温
还原反应:
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CuO发生______反应
碳有_____性,作______剂
氧化铜失去 变成 ,
得到氧,变成_______.


还原
还原
还原
CO2
可用作冶炼金属
还原剂
讨 论
  在烧得很旺的炉子里添上大量的新煤后,为什么上层火焰的颜色为蓝色?
高温
进风口
提示:CO燃烧时火焰为蓝色
C+ CO2 2CO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CuO +C 2Cu + CO2↑
高温
它很稳定,常温下放置千百年都面不改色;
1.常温下,稳定性.
它还很能干,温度一高就能把金属来冶炼。
3.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它又很脆弱,一把大火就能让它瞬间灰飞烟灭;
2C + O2 2CO
点燃
C + O2 CO2
点燃
(O2充足)
(O2不充足)
2.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1、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稳定性    B、吸附性
C、可燃性    D、还原性
B
2、现在你能证明纯净的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吗?
3、某黑色粉未,加热后变成红色固体,同时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据此判断该黑色粉未可能是( )
A.木炭粉 B.氧化铜粉未
C.二氧化锰 D.木炭粉和氧化铜
D
4、在反应CuO+H2 Cu+H2O中,作还原剂的是(  )
A.CuO B.H2 C.Cu D.H2O
B
高温
(5)某同学停止加热时,把试管①的单孔橡皮塞拔下,不一会发现部分亮红色物质变黑了,分析造成这一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继续加热,观察到试管①中现象___________,②中现象______________.请你写出试管①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反应中_____发生还原反应,___具有还原性.
5、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下图. (1)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______________;
提高火焰的温度
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逸出
黑色固体变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2CuO 2Cu+CO2↑
高温
CuO
防止液体倒流而炸裂试管
木炭
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两种黑色固体粉末A和B装入大试管中加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若将气体C通过灼热的固体A,则转变成一种可燃性气体D。气体D在氧气中燃烧又变成气体C。当试管里的物质反应完毕后,黑色粉末变成了红色E。 根据以上叙述推断A、B、C、D、E的化学式。
点燃
友情提示:2CO+O2==2CO2
课后练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碳的化学性质,重点掌握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装置、现象和结论。
2.根据碳的化学性质,了解碳的用途。
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碳单质的使用情况,了解碳单质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和可燃性;
2.在学习了碳单质可燃性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学习碳单质的还原性,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证明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性,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质。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3.通过对“碳的可燃性”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变化的内外因关系原理”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碳的还原性。
2、难点: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探究
三、教学过程:
【复习】猜猜“我”是谁?
1.我,晶莹剔透,硬度大无人能比,是切割和钻探的高手。 我是__________;
2.我,虽然黑不溜秋,但吸附能力一流,防毒面具少不了我。 我是__________;
3.我,很软很滑,还能导电,是你从小的好朋友。 我是__________;
4.我,外形长的似足球,超导方面是能手。 我是__________;
5.我,黑色粉末很一般,油墨、颜料全靠我。 我是__________。
【引入】碳的单质有很多种,它们的物理性质也千差万别,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又如何呢?
【新课】
一、碳的稳定性学习
1、 欣赏两幅我国古代书画家的字画,想一想,纸张都发黄了,字迹却依然清晰?(提示:这些字画都是有墨书写,主要成分为炭黑) 这能说明碳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2、 木头电线杆或木桩在埋入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木头表面烤焦.这是为什么?
【学以致用】对于一些重要的文件档案,你一般认为用哪种笔墨书写比较好?( )
A.铅笔 B.碳素墨水 C.圆珠笔 D.红墨水
【追问】为什么在常温下它的化学性质就不活泼呢?它的化学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二、碳的可燃性学习
【教师引导】碳在常温下虽然稳定,但它的最外层毕竟不是8电子稳定结构,在温度升高的时候它能否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呢?
【观看视频】烧炭引起的CO中毒事件
【提出问题】什么物质使他们中毒?该物质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讨论】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在家使用木炭或煤作燃料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探究碳的还原性
碳除了能与氧气反应外,还能与其他物质反应吗
【探究活动】木炭与氧化铜能否反应?如果能,它们反应生成什么?
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1.实验设计:
(1)实验装置(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__________型发生装置
(2)猜想产物及其检验方法:
你猜想可能的产物①_________,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不填满)
【教师演示】木炭与氧化铜反应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思考问题:
①.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②实验结束后,先移开酒精灯还是先撤导管
【学生汇报】描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写出可能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归纳】在此反应中哪种物质得氧?发生了什么反应?具有什么性质?而另一种物质呢?
【学以致用】碳有还原性,它在实际生活生产中有何用途呢?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Fe2O3 + C -----
Fe3O4 + C-----
【提问】利用碳的还原性,有何用途?
【讨论】在烧得很旺的炉子里添上大量的新煤后,为什么上层火焰的颜色为蓝色?(提示:CO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课题小结】猜谜语: 谜底:__________
它很稳定,常温下放置千百年都面不改色; ________________
它又很脆弱,一把大火就能让它瞬间灰飞烟灭; ________________
它还很能干,温度一高就能把金属来冶炼。 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稳定性 B、吸附性C、可燃性 D、还原性
2、现在你能证明纯净的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吗?
3、某黑色粉未,加热后变成红色固体,同时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据此判断该黑色粉未可能是( )
A.木炭粉 B.氧化铜粉未 C.二氧化锰 D.木炭粉和氧化铜
4、在反应CuO+H2高温Cu+H2O中,作还原剂的是(  )
A.CuO B.H2 C.Cu D.H2O
5、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右图.
(1)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______________;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继续加热,观察到试管①中现象___________,②中现象______________.请你写出试管①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反应中_____发生还原反应,___具有还原性.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停止加热时,把试管①的单孔橡皮塞拔下,不一会发现部分亮红色物质变黑了,分析造成这一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碳的化学性质,重点掌握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装置、现象和结论。
2.根据碳的化学性质,了解碳的用途。
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碳单质的使用情况,了解碳单质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和可燃性;
2.在学习了碳单质可燃性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学习碳单质的还原性,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证明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性,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质。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3.通过对“碳的可燃性”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变化的内外因关系原理”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碳的还原性。
2、难点: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探究
三、教学过程:
【复习】猜猜我是谁?
1.我,晶莹剔透,硬度大无人能比,是切割和钻探的高手。 金刚石
2.我,虽然黑不溜秋,但吸附能力一流,防毒面具少不了我。 活性炭
3.我,很软很滑,还能导电,是你从小的好朋友。 石墨
4.我,外形长的似足球,超导方面是能手。 C60
5.我,黑色粉末很一般,油墨、颜料全靠我。 炭黑
【引入】碳的单质有很多种,它们的物理性质也千差万别,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又如何呢?
【新课】
一、碳的稳定性学习
1、 欣赏两幅我国古代书画家的字画,想一想,纸张都发黄了,字迹却依然清晰?(提示:这些字画都是有墨书写,主要成分为炭黑) 这能说明碳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2、 木头电线杆或木桩在埋入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木头表面烤焦.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板书】一、常温下,碳具有稳定性
【学以致用】对于一些重要的文件档案,你一般认为用哪种笔墨书写比较好?( )
A.铅笔 B.碳素墨水 C.圆珠笔 D.红墨水
【追问】为什么在常温下它的化学性质就不活泼呢?它的化学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活动】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得出结论
二、碳的可燃性学习
【教师引导】碳在常温下虽然稳定,但它的最外层毕竟不是8电子稳定结构,在温度升高的时候它能否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呢?
【学生回忆】碳在氧气中燃烧,及其生成物。
【观看视频】烧炭引起的CO中毒事件
【提出问题】什么物质使他们中毒?该物质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活动】讨论,并得出结论;书写碳在氧气充足和不足时的反应方程式
【板书】二、碳的可燃性
C + O2 点燃 CO2 (O2充足)
2C + O2 点燃 2CO(O2不充足)
【学生讨论】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在家使用木炭或煤作燃料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探究碳的还原性
碳除了能与氧气反应外,还能与其他物质反应吗
【探究活动】木炭与氧化铜能否反应?
【猜想】1、能反应,生成Cu、CO2
2、能反应,生成Cu、CO
3、不能反应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1.实验设计:
(1)实验装置(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2)猜想产物(Cu、CO、CO2)及其检验方法
2.实验步骤:
【教师评价总结】选择固体加热装置,为提高加热温度,改用酒精喷灯。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尾气用酒精灯点燃。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教师演示】木炭与氧化铜反应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思考问题:
①.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②实验结束后,先移开酒精灯还是先撤导管
【学生汇报】描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能反应,生成Cu和CO2
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板书】三、碳的还原性
2CuO +C高温2Cu + CO2↑
【引导归纳】在此反应中哪种物质得氧?发生了什么反应?具有什么性质?而另一种物质呢?
【小结】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碳具有还原性。
【学以致用】碳有还原性,它在实际生活生产中有何用途呢?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Fe2O3 + C ----
Fe3O4 + C-----
【学生总结】利用碳的还原性,可用来炼铁。
【讨论】在烧得很旺的炉子里添上大量的新煤后,为什么上层火焰的颜色为蓝色?(提示:CO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 + CO2高温2CO
【课题小结】猜谜语: 谜底:碳
它很稳定,常温下放置千百年都面不改色; 常温下稳定性
它又很脆弱,一把大火就能让它瞬间灰飞烟灭; 可燃性
它还很能干,温度一高就能把金属来冶炼。 还原性
【课堂练习】
1、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稳定性 B、吸附性C、可燃性 D、还原性
2、现在你能证明纯净的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吗?
3、某黑色粉未,加热后变成红色固体,同时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据此判断该黑色粉未可能是( )
A.木炭粉 B.氧化铜粉未 C.二氧化锰 D.木炭粉和氧化铜
4、在反应CuO+H2高温Cu+H2O中,作还原剂的是(  )
A.CuO B.H2 C.Cu D.H2O
5、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下图.
(1)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______________;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继续加热,观察到试管①中现象___________,②中现象______________.请你写出试管①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反应中_____发生还原反应,___具有还原性.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停止加热时,把试管①的单孔橡皮塞拔下,不一会发现部分亮红色物质变黑了,分析造成这一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