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31 13:3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庙镇和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6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主备人: 李新国 訾红涛 审核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时间2012-8-30
班级 组别 姓名
教师寄语:
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字词
2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3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及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情感。
2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的写法。
3学习本文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鲁迅对阿长的身后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学习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略结合的写法。
【学习难点】
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包括《风筝》、等24篇作品。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2《朝花夕拾》
鲁迅散文集,在《莽原》上发表时题作《旧事重提》,编辑出版时改用现名。《朝花夕拾》各篇以记人为主有三,即《 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 阿长与〈山海经〉》则记儿时的保姆。
3《山海经》
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主要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术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4背景资料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字注音
骇( )   掳( ) 悚( ) 絮说( ) 惶急( ) 
疮疤( ) 诘问( ) 霹雳( ) 辟头( ) 画舫( )
2、鲁迅,原名( ),( )人,我国现代伟大的( )、( )、( )。
3、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 )集。全书( )篇文章,外加一篇( ),一篇( )。是鲁迅回忆( )( )( )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4、熟读课文,用“阿长是一个的 人”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5、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刻画了哪个人物?围绕着这个人物写了哪几件事?哪些详写?为什么详写?
(2)、这些材料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
(3)、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4)、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合作探究】
1.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2、为什么作者说“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
3、.文中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是什么?
4、题目中“与”表示两者有并列关系,作者用意何在
5、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6、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7、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8、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作者为什么对长妈妈买回《山海经》有如此强烈的反应?
【拓展迁移】
1、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大家想像一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书摊,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
2、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3、课外自主积累 鲁迅诗文
《自题小像》 《自嘲》
灵台无计逃神矢,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风雨如磐暗故园;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寄意寒星荃不察,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以我血荐轩辕。。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它冬夏与春秋。
八、课外链接
祖母的启蒙
①祖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虽然一生贫困,却教导后代仁慈待人。我刚懂事,祖母便找来一些纸板,剪成各种动物,以类似放幻灯的方式,讲许多匡扶弱小、抵御外侮的童话和民间故事;还买来仅巴掌大的连在一起的“小人书”,一页页耐心地讲《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故事。上幼儿园前,祖母挪动着小脚,几乎每天下午带我去少年儿童图书馆,她牵着我的小手,轻轻地走到那些专心看书的小学生背后,慈祥地望着他们。然后,祖母抱我坐在草坪上,亲切地说:“细伢子呵,你长大了要努力读书,书会告诉你许多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要宽,要帮助比自己穷困的人。”
②我上幼儿园时正值三年困难之际,不少小朋友都因缺乏营养而面黄肌瘦。吃午饭时四个人一桌,中间放一碗没有油的咸菜豆瓣汤,每人轮流舀一汤匙,轮到我时都谦让了;下午发点心时,每个人仅得一只乒乓球般的淡馒头,每次我都留给上小班的弟弟吃。当祖母来幼儿园接我,知道这些事后,不禁潸然泪下,抖抖地捧出一包盐炒黄豆,哽咽着说:“我的乖伢子,你做得对呵,你一定饿坏了吧,快吃,快吃!”
③“文革”期间,我家遭难,有一阵断了经济来源。一天,姑妈从安徽寄来一包虾皮,祖母手捧着虾皮闻了又闻,却毅然吩咐我送给了被“造反派”打得遍体鳞伤,又将发配崇明劳改的前抗日志士李伯伯。不久,北京的大叔托人辗转捎来两包豆腐粉,祖母也让我送一包给被诬陷为“历史反革命”的老共产党员刘爷爷。……
④冬至之夜,我久久地伫立于阳台上,祖母正是18年前的冬至去世的。遥望苍天群星,其中那颗极其平凡的微微闪光的一定是祖母了。
1.文中共写了四件事,请依次概括出来。其中哪件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2.上文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
3.祖母对“我”的启蒙方式是________。
A.谆谆善诱 B.启发鼓励 C.以身作则 D.言传身教
4.第①段中加粗字“对人要宽”的“宽”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中的比喻句“乒乓球般的淡馒头”形象地表明了馒头的特征是________。
6.第③段末尾的省略号有什么意义?
7.最后一段画线句子中“极其平凡”照应了上文________________,
“闪光”照应了上文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突出了祖母的什么品质?
【达标检测】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结合文意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无益:
2.阿长来问《山海经》,体现她对“我”的________,而“我”认为“________”,也就从来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这次也只淡淡地回答,表现了“我”对阿长的________,这些都为下文________设下了伏笔和悬念。
3.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说明了什么?
4.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
5.选文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它表明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句中的“这”指代________________。
6.“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
PAGE
5
老庙镇和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