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代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馀 一作 余)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课堂拓展
陶渊明的影响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题浔阳楼(自此后诗江州司马时作)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 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 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读陶诗
【作者】陆游 【朝代】宋
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
退归亦已晚,饮酒或庶几。
雨余鉏瓜垄,月下坐钓矶。
千载无斯人,吾将谁与归?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365--427)
又名:
字:
自号:
谥号:
(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挚,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开创 诗一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潜
元亮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东晋
———
田园
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青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之壮志,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39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死后,友人私谥“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现存文章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诗125首,多为五言诗。陶诗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朗读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yìn
ài
zhuō
fán
气质,本性
束缚
尘网:
愚拙
覆盖、遮盖
排列
昏暗不明的样子
虚空闲寂的居室
樊笼:
韵:
羁:
拙:
方宅:
世俗的罗网,尘世,比喻仕途,官场 。
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官场。
字词积累
荫:
罗:
暧暧:
虚室:
住宅方圆四周
理解诗歌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天性,本性
田园生活
尘世的罗网,这里指仕途
笼中鸟
池中鱼
水潭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村落
动词,遮蔽
罗列、排列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官场生活
①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全文围绕“归”字写了哪几个问题?
2.作者又是如何来回答这些问题的?从诗中找到依据并加以分析。(分析的时候可以从诗句中的关键字着手)
品析诗歌
归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从何而归?
(官场)
诗句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尘网、樊笼:比喻庸俗污浊的官场。
表达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为何而归?
诗句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一“无”一“爱”说明诗人本性爱田园。
“羁鸟”、“池鱼”说明诗人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
热爱田园生活,厌恶官场
为何而归?
诗句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思考:为什么要守拙 言外之意是什么
为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归向何处?
归向园田
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有哪些?请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为什么看起来普通常见的乡村风光,在陶渊明的眼中显得那么美好?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近景:幽雅美丽
恬然自足
怡然自乐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远景
安详
舒缓
柔和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动景
以动衬静
宁静、和平
白描:描写景物的时候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
田园农家生活: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狗吠
鸡鸣
村庄
炊烟
静
动
衬
清幽
优美
安定
和谐
和平
宁静
白描
手法
表明诗人向往田园美景、村居之乐,批判官场庸俗、污浊、虚伪、黑暗、尔虞我诈。
近景
远景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
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朴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
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这种美呢?
看似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
“十余”、“ 八九”,一般来说,计数不确是乡里人的一种习惯,特殊的说,不也正表现出诗人辞官以后那心境的散适、淡泊。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鸡鸣桑树颠。”是简笔的勾勒的近景,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清雅。虽无雕梁画栋却有榆柳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李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
从近景转到远景,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远近结合
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没有忘记这一点,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就活起来了。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的动景与静景有机结合,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
——动静结合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从视觉角度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从听觉角度写。
——视听结合
归去如何
诗句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安逸、悠闲、自在、愉悦欣喜
思考:从中可以见出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
是怎样的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一切景语皆情语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景 语
情 语
恬淡
舒畅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简朴
清幽 优美 安定 和谐
恬静
——融情于景
诗人描绘的这幅图景,给我们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1.从何而归?弃官场
2.为何而归?爱丘山
3.归向何处?归园田
4.归去如何?返自然
诗人归后与归前心情的对比: 归前------无奈、后悔 归后------愉悦、豁达、释然、返朴归真
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得自由和独立,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延伸思考
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
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他在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
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品读
叶嘉莹说:“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拓展——
像陶渊明一样在官场和田园选择中挣扎的中国文人
中国文人的几种类型——
推波助澜型……秦桧、严嵩、和珅
随波逐流型……李斯、徐阶、宋玉
独立洁行型……屈原、阮籍、嵇康、杜甫、海瑞、袁崇焕
独善其身型……老子、庄子、范蠡、陶渊明、王维
与同学们共勉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的追求,当这追求如夜空中的星斗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会有烦恼和痛苦,你要做的不是在困苦中消沉,而是要学会舍得。
布置作业
一、下列诗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误落尘网中
2.羁鸟恋旧林
3.池鱼思故渊
4.久在樊笼里
二、写一篇小文章(任选一题)
1.陶渊明,我想对你说;
2.陶渊明归隐之我见。
(比喻)
(拟人)
(拟人)
(比喻)
归园田居(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