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1.2节期中复习题——2021-2022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1.2节期中复习题——2021-2022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28 07:0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第一单元1.2节复习
一、单选题
在下列变化中,与其它的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A. 铁生锈 B. 煤燃烧 C. 水汽化 D. 水电解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 锅炉爆炸海水晒盐 B. 牛奶变酸米酿成醋
C. 矿石粉碎食物腐烂 D. 蜡烛燃烧酒精挥发
下列家庭生活中的做法或现象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冰块融化 B. 牛奶变质 C. 烧制陶瓷 D. 铁锅生锈
下列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固态物质加热后全部变为气体 用粮食酿酒 爆炸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工厂里工人把原材料制成产品.
A. B. C. D.
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不发生物理变化
B. 物质有发光和放热的现象产生就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C.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就一定有其他物质产生
D.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为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公众改变了许多生活习惯。下列做法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 用医用酒精杀菌消毒 B. 保持社交距离
C. 改变握手拥抱礼节 D. 出门配戴口罩
年月日时许,长征五号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升空时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 B. 火箭点火
C. 隔热材料熔化 D. 整流罩脱落
诗词、谚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下列语句中隐含着物质的变化,其中只隐含物理变化的是
A.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 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B. 水电站利用水利产生的电能
C. 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D. 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固体在试管中加热变为液态,该变化属于
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 可能是物理变化,可能是化学变化
D. 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
小亮同学做镁条的燃烧实验时,在笔记中有以下记录:截取一段镁条;点燃酒精灯,用坩埚钳夹持镁条,移向酒精灯;镁条受热汽化成镁蒸气;镁燃烧生成一种不同于镁的白色粉末状物质。在以上记录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______两空均填序号。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
A.电灯发光 镁条燃烧 酒精燃烧
D.白糖受热变成炭 白糖熔化 铜铸成铜器
G.铜器生锈 卫生球消失
化学能可以转化为 、 和 。
请你举一个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例子,如 。
认真观察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条,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如所示,描述镁条燃烧的现象: ,镁条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化学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可见发光、发热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判断下列事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并将相应选项序号填入后面对应的空格中。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铁生锈 水变成水蒸气
酒精挥发 潮湿的衣服被晒干
纸张燃烧 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冬天向窗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 石灰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
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 。填上述数字序号
三、实验题
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______.
Ⅱ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由下表得出结论: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火焰层 平均温度
乙 丙
焰心
内焰
外焰
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Ⅲ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
______;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
A、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煤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水汽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水电解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2.【答案】
【解析】解:、锅炉爆炸、海水晒盐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B、牛奶变酸米酿成醋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C、矿石粉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
【解析】解:、冰块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牛奶变质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烧制陶瓷,陶瓷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铁锅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牛奶变质、烧制陶瓷、铁锅生锈都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答案】
【解析】解:固态物质加热后全部变为气体,工厂里工人把原材料制成产品,有的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有的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例如,碘加热变成碘蒸汽是物理变化,碳酸氢铵受热生成了氨气、水、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工人将铁铸成铁锅是物理变化,工人将铁矿石炼成铁,是化学变化。用粮食酿酒、爆炸、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
A、中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不仅是化学变化,也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不仅是化学变化,也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答案】
【解析】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但有这些现象产生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6.【答案】
【解析】解:、酒精杀菌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保持社交距离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C、改变握手拥抱礼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D、配戴口罩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故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7.【答案】
【解析】解:、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火箭点火,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隔热材料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整流罩脱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8.【答案】
【解析】解:、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野火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燃放爆竹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9.【答案】
【解析】解: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此题是关于化学中有关能量来源的判断问题,首先是准确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问题。
A、属于电能向光能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化问题;
B、水力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化问题;
C、天然气燃烧放出热量,属于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问题,符合题意;
D、电熨斗通电放出的热量,是电能转化为热能问题,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化。
故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此类题型时,在掌握能量来源和利用的基础的同时,可以借用排除法进行筛选,即可选出正确的答案.
10.【答案】
【解析】解:固体在试管中加热变为液态,可能是某物质固体受热变成该物质的液态,如冰加热变成水,该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也可能是生成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如氧化汞受热生成液态汞。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
【解析】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截取一段镁条只是镁条形状发生改变,镁条受热汽化成镁蒸气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由于没有生成新物种,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镁条燃烧时,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它是一种不同于镁的新物质,因此这些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故填:;。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2.【答案】

光能
热能
电能
火力发电
【解析】电灯发光的过程中,灯丝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热、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镁条燃烧能生成白色粉末,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白糖受热变成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白糖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铜铸成铜器只是铜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铜器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卫生球消失的过程是卫生球升华的过程,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3.【答案】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镁氧气氧化镁
化学变化
一定
物理变化
不一定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析】镁条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镁条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文字表达式为镁氧气氧化镁。
中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其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
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可见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4.【答案】解:铁生锈有新物质氧化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冬天向窗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是水蒸气变为液态水,属于物理变化;水变成水蒸气,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潮湿的衣服被晒干,是水分蒸发过程,属于物理变化;以粮食为原料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石灰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15.【答案】提出问题
得出结论
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反思与评价
、、、、
【解析】解:“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
“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得出结论环节。
“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环节。
“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反思与评价环节。
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
16.【答案】 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内焰 酒精浓度 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
【解析】解:理论上酒精灯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原因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酒精燃烧更充分;
Ⅱ火焰分外焰内焰和焰心,根据表中数据,内焰温度最高;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倾斜约角,且用外焰加热,符合的只有;
Ⅲ属于实验误差分析,此问题属于开放题型,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从酒精自身原因;酒精灯的构造,灯芯的长短等找原因.
故答案为: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Ⅱ内焰;.
Ⅲ酒精浓度;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
本题是探究加热器皿酒精灯三层火焰温度高低的实验,实验操作必须规范,对于在实验数据处理或误差分析,必须遵循客观事实.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