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试卷答案
1.D 2.A 3.D 4.C 5.B 6.C 7.C 8.B 9.B 10.A 11.D 12.B
113.[1, 5)
81
14.
25
15. 或
2 2 2
16.4
17.
(1)由 z1=a﹣1+(3﹣a)i,z2=b+(2b﹣1)i,由 z1=z2,
a 1 b a 2
得 ,解得 ,
3 a 2b 1 b 1
∴a=2,b=1;
(2)证明:∵z=m﹣2+(1﹣m)i,m∈R,
∴|z+a+bi|=|m﹣2+(1﹣m)i+2+i|= | m (2 m)i | m2 (2 m)2
= 22m2 4m 4 = 2(m 1) 2 2 .
当且仅当 m=1 时上式取等号,
∴|z+a+bi| 2 .
18.
(1)如图所示:
连接 AC 与 BD 交于点 O,连接 OE,
因为E 是PC 的中点,底面 ABCD是正方形,
所以PA / /OE,又PA 平面EBD,OE 平面EBD,
所以PA / / 平面EBD;
(2)以 D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PD DC 1,
1 1
则D 0,0,0 , P 0,0,1 , B 1,1,0 , E 0, , ,
2 2
uuur uuur uuur 1 1
所以 PB 1,1, 1 , DB 1,1,0 , DE 0, , ,
2 2
r
设平面 EB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uuuv v x y 0
DB n 0
则 uuuv v ,即 1 1 ,
DE n 0 y z 0
2 2
r
令 y 1,得 z 1, x 1,则n 1,1, 1 ,
设 PB与平面EBD所成的角为 ,
uuur r
uuur r PB n 1
所以 sin cos PB,n uuur r ,
PB n 3
19.
c sinC
(1)因为 cos A,由正弦定理可得 cos A,
b sin B
因为B (0, ),可得sin B 0,所以sinC sin Bcos A ,
由 sinC sin(A B) sin Acos B cos Asin B,
可得sin Acos B cos Asin B sin Bcos A,即sin Acos B 0,
又由 A (0, ),可得sin A 0,所以cos B 0,
因为B (0, ),所以 B 为钝角.
2 2
a c 1
(2) i)若满足①②③,由正弦定理可得 ,即 2 sin C ,所以sin C ,
sin A sinC 2
2
又由a c,所以 A C ,
2 3
在VABC中,sin A ,所以 A 或 A ,
2 4 4
7
而由(1)可得 A ,所以可得C , B A C ,
4 6 4 6 12
所以 2 2 6 2b a c 2ac cos B 4 2 2 2 2 ( ) 3 1.
4
2 3
ii)若满足①②④,由(1)B 为钝角,A ,C 为锐角,及sin A ,sinC ,可得 A ,
2 2 4
5
C ,所以B 不符合 B 为钝角,故这种情况不成立;
3 12
3
iii)若满足②③④,由 B 为钝角, sinC ,所以C ,而a c,所以 A C ,
2 3
这时B ,不符合 B 为钝角的情况,所以这种情况不成立;
3
综上所述:只有满足①②③时VABC存在,b 3 1.
20.
(1)Q 直三棱柱 ABC A1B1C1的底面为直角三角形,
两直角边 AB 和 AC 的长分别为 4 和 2,侧棱 AA1的长为 5.
1
三棱柱 ABC A1B1C1的体积:V SVABC AA1 AB AC AA1
2
1
4 2 5 20 .
2
(2)连接 AM,
Q 直三棱柱 ABC A1B1C1的底面为直角三角形,
两直角边 AB 和 AC 的长分别为 4 和 2,侧棱 AA1的长为 5,M 是 BC 中点,
1 1
AA1 底面 ABC, AM BC 16 4 5 ,
2 2
A1MA是直线 A1M 与平面 ABC 所成角,
AA 5
tan A1MA
1 5 ,
AM 5
直线 A1M 与平面 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5 .
21.
(1)当点 P 在点 B 处时,直线 l 与e C 相切,理由如下:
3
2 2
1 3 1 3 5
∵点P 1,
,∵圆心的坐标为C , ,∴e C 的半径为 r
4 2 8
.
2 8 8
又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0, 1 ,即直线 l 上所有点的纵坐标均为 1,从而圆心 C 到直线 l
3 8
的距离为d 1 r.
8 5
∴直线 l 与e C 相切.
在点 P 运动的过程中,直线 l 与e C 始终保持相切的位置关系,理由如下:
3 x 3
设点P x0 , 2t ,则圆心的坐标为C
0
, t ,∴圆心 C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4 2 8
3 5
d t 1 t ,
8 8
3 1
又∵ 2t x
2
0 1,
4 4
∴ x
2
0 8t 1,
则 e C 的半径为
2 2 2
x0 3 8t 1 2 3 9 5 5r t t t t t d ,
2 8 4 4 64 8 8
∴直线 l 与e C 始终相切.
5
(2)由(1)知,圆 C 的半径为 r t .
8
3
又∵圆心 C 的纵坐标为 t ,直线 l 上的点的纵坐标为 1 3t,
8
5
所以圆心 C 到直线 l 的距离是 2t ,
8
∵直线 l 与圆 C 相交,
5 5 5
∴ 2t t ,∴0 t .
8 8 4
5
综上所述,当0 t 时,直线 l 与e C 相交.
4
22.
(1)①如图,PM,PN 是⊙T 的两条切线,M,N 为切点,连接 TM,TN.
当 MPN 60 时,∵PT 平分∠MPN,
∵∠TPM=∠TPN=30°,
∵TM⊥PM,TN⊥PN,
∴∠PMT=∠PNT=90°,
∴TP=2TM,
以 T 为圆心,TP 为半径作⊙T,
观察图象可知:当 60°≤∠MPN<180°时,⊙T 的环绕点在图中的圆环内部(包括大圆上的点不
包括小圆上的点).
如图中,以 O 为圆心 2 为半径作⊙O,观察图象可知,P1,P3 是⊙O 的环绕点,
故答案为 P1,P3.
②如图,设小圆交 y 轴的正半轴与于 E.
1
当直线 y x b 经过点 E 时,b=1.
2
1
当直线 y x b 与大圆相切于 K(在第二象限)时,连接 OK,
2
由题意 B(0,b),A(-2b,0),
∴OB=b,OA=2b, AB OA2 OB2 (2b)2 b2 5b,
1 1
∵OK=2, AB OK= OA OB,
2 2
1 1
∴ 5b 2 2b b,
2 2
解得b 5 ,
观察图象可知,当1<b 5 时,线段 AB 上存在⊙O 的环绕点,
根据对称性可知:当 5 b< 1时,线段 AB 上存在⊙O 的环绕点,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 b 的值为1<b 5 或 5 b< 1;
3 3
(2)如图 3 中,不妨设 E(m, m),则点 E 在直线 y= x 上,
3 3
∵m>0,
∴点 E 在射线 OE 上运动,作 EM⊥x 轴,
3
∵E(m, m),
3
3
∴OM=m,EM= ,
3
3 3
∴以 E(m, m)(m>0)为圆心, m 为半径的⊙E 与 x 轴相切,作⊙E 的切线 ON,观察
3 3
3 3
图象可知,以 E(m, m)(m>0)为圆心, m 为半径的所有圆构成图形 H,图形 H 即为
3 3
∠MON 的内部,包括射线 OM,ON 上.
当⊙T 的圆心在 y 轴的正半轴上时,假设以 T 为圆心,2 为半径的圆与射线 ON 相切于 D,
连接 TD.
EM 3
∵ tan EOM ,
OM 3
∴∠EOM=30°,
∵ON,OM 是⊙E 的切线,
∴∠EON=∠EOM=30°,
∴∠TOD=30°,
∴OT=2DT=4,
∴T(0,4),
当⊙T 的圆心在 y 轴的负半轴上时,且经过点 O(0,0)时,T(0,-2),
观察图象可知,当-2疏附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复数(是虚数单位),则的值为( )
A. B. C. D.
2.已知直线l1:3x﹣y﹣1=0,l2:x+2y﹣5=0,l3:x﹣ay﹣3=0不能围成三角形,则实数a的取值不可能为( )
A.1 B. C.﹣2 D.﹣1
3.如图,为测得河对岸塔AB的高,先在河岸上选一点C,使C在塔底B的正东方向上,测得点A的仰角为60°,再由点C沿北偏东15°方向走10 m到位置D,测得∠BDC=45°,则塔AB的高是( )
A.10 m B.10m C.10m D.10m
4.函数,,对,,,,使成立,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5.如图,在三棱锥中,为等边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平面平面,为的中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6.已知平面向量、满足,且与的夹角为,若,则的最小值为( )
A.1 B. C. D.
7.一个四棱锥和一个三棱锥恰好可以拼接成一个三棱柱,这个四棱锥的底面为正方形,且底面边长与各侧棱长相等,这个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与各侧棱长也都相等.设四棱锥、三棱锥、三棱柱的高分别为、、,则( )
A. B. C. D.
8.已知复数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为的共轭复数,有下列关于的四个命题:
甲:; 乙:;
丙:; 丁:.
如果只有一个假命题,则该命题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已知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GD⊥平面ABCD,四边形DGEA与四边形DGFC也都为正方形,连接EF,FB,BE,H为BF的中点,有下述四个结论:
①DE⊥BF;②EF与CH所成角为;③EC⊥平面DBF;④BF与平面ACFE所成角为.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设,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实轴上,又函数,若曲线与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11.如图,在三棱锥中,,,,点在平面内,且,设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为,则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12.如图所示,平面平面,二面角,已知,,直线与平面,平面所成角均为,与所成角为,若,则的最大值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已知复数的对应点在复平面的第二象限,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4.已知实数a,b,c,d满足,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
15.如图∶已知A是所在平面外一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若异面直线AD与BC所成角的大小为,AD与EF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
16.△内接于半径为2的圆,三个内角,,的平分线延长后分别交此圆于,,.则的值为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共70分。
17.(本题10分)已知i是虚数单位,a,b∈R,z1=a﹣1+(3﹣a)i,z2=b+(2b﹣1)i,z1=z2.
(1)求a,b的值;
(2)若z=m﹣2+(1﹣m)i,m∈R,求证:|z+a+bi|≥.
18.(本题12分)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正方形,侧棱底面,,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19.(本题12分)已知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
(1)求证:是钝角;
(2)请从下列四个条件中选择三个;
①;②;③;④.
是否存在满足您选择的这三个条件,若存在,求边长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本题12分)如图,直三棱柱的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和AC的长分别为4和2,侧棱的长为5.
(1)求三棱柱的体积;
(2)设M是BC中点,求直线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切值.
21.(本题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二次函数,直线l经过抛物线的顶点且与y轴垂直,垂足为Q.设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从点处出发沿抛物线向上运动,其纵坐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现以线段为直径作.
(1)点P在起始位置点B处时,试判断直线l与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直线l与是否始终保持这种位置关系?请说明你的理由;
(2)若在点P开始运动的同时,直线l也向上平行移动,且垂足Q的纵坐标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为,则当t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时,直线l与相交?
22.(本题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外一点引它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若,则称为的环绕点.
(1)当O半径为1时,
①在中,的环绕点是__________.
②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若线段上存在的环绕点,求的取值范围;
(2)的半径为1,圆心为,以为圆心,为半径的所有圆构成图形,若在图形上存在的环绕点,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
答案第10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