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升华和凝华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仲夏,草叶上的露珠消失了
C.深秋,枝头挂满白霜 D.寒冬,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 )
A.露珠逐渐消失 B.蜡烛流出“烛泪”
C.樟脑丸逐渐变小 D.树叶上的霜
3.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现象中利用升华吸热的是 ( )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炎热的夏天,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些
C.游泳之后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4.如图所示,在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中,“碘锤”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主要原因是(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7℃、沸点是184.4℃)
A.使“碘锤”中的碘受热均匀
B.使实验中产生的碘蒸气更多
C.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确保碘不会熔化
D.水的沸点低于碘的沸点,确保碘不会汽化
5.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草丛上凝结露珠
③秋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
④冬天,晾干冰冻的衣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关于物态变化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
B.烧水时,壶嘴喷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雾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白炽灯泡使用久了,钨丝因为高温熔化而变细
二、填空题
7.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要______热量,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熔化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
8.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举办。在滑冰比赛中,为了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划痕,使冰面恢复平整,常在比赛间隙进行“补冰”。“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撤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过程中干冰迅速___________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划痕处的水___________成冰,实现快速“补冰”。(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9.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时结雾有时结冰花,“雾”是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出现在玻璃窗的_____(填“内”或“外”)表面,“冰花”结在玻璃窗的_____表面(填“内”或“外”)。
10.在安全教育活动中,消防干警给同学们介绍图中干粉灭火器的使用。使用时压把压下阀门顶端的连杆A,若喷出的是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粉末,它是利用干冰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_____热来降低易燃物的温度。
11.炒菜时,碘盐不宜与油同时加热,这是由于碘在高温下容易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用手拿刚出笼的馍时,若先在手上沾些水,就不会很烫,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的缘故。
12.寒冷的冬天,常常会发现教室的窗玻璃______(选填“内”或“外”)表面会形成冰花,这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此过程是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的。
13.“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凝成9℃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又消失不见了,在皮肤上不留黏黏的感觉,使人感到凉爽。凝胶消失的过程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这个过程需要__________热。
14.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开州区雪宝山镇境内,享有“巴山明珠,伊甸天国”的盛誉。1月平均气温零下,常出现雾凇奇观,如图。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蒸汽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在树枝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这一物态变化过程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5.如图所示,把少量的碘放烧瓶,并口加盖玻璃片,然后微微加热,瓶内出现紫色气体,这是碘_____形成的;停止加热,一会儿玻璃上出现碘颗粒,这是紫色气体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16.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直接变成紫色的碘气,这种现象叫______;生活在中卫的人常常能欣赏到雾漫九曲黄河湾的美景。雾的形成是______现象。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它的测量范围是______。(选填“0℃~10℃”、“35℃~42℃”或“35℃~100℃”)
三、实验题
17.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请根据短文,小红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霜”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
(2)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理由是:_______。
18.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
(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_(选填“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______现象;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形成的。看到的白雾会______(选填“上升”或“下沉”)。
参考答案
1.C
2.D
3.A
4.C
5.B
6.B
7.放出
8.升华 凝固
9.液化 内 内
10.升华 吸
11.升华 蒸发吸热
12.内 凝华 放热
13.升华 吸
14.凝华 放出
15.升华 凝华
16.升华 液化 热胀冷缩 35℃~42℃
17.温度低于0℃ 空气湿润 不能 没有提供两种不同的空气湿润环境,无法验证猜想
18.乙 熔化 干冰吸热升华 水蒸气遇冷液化 下沉